认知心理学-第三章(注意)2014101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注意董国珍2014.10.16——导引你的认知历程注意(attention)定义:心理能量在感觉事件或心理事件上的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指向性:选择一个而忽略其他集中性:在某一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WilliamJames:注意的本质是其集中性“注意力即世界”注意是一座门户,凡是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经过它——乌申斯基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注意的功能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品质如何评价一个人注意力的好坏?认知心理学对注意的定义P53注意的实质和特征Moray(1969):六个方面选择性集中性搜寻激活定势警觉注意的理论模型和实验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过滤器模型Broadbent过滤器模型(FilterModel)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1958)内容:外界的信息量巨大,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有限。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过滤器有切换的功能过滤器的作用:只接通一个通道,其余通道被阻断。因此,Welford(1959)称之为“单通道模型”什么样的刺激容易通过这个过滤器?过滤器选择作用的制约条件:客观:新异刺激、较强刺激、有生物意义刺激主观:期待实验支持:(1)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2)Cherry(1953)追随程序双听实验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双耳分听技术实验范式:主试通过耳机,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听觉刺激。然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些任务实验程序:向被试的左、右耳各呈现3个数字右耳:4,9,3左耳:6,2,7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实验结果: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再现准确率为65%;4,9,36,2,7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准确率为20%4,69,23,7结果的解释: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注意在左右耳之间的转换次数过多降低了识记数字的成绩Cherry(1953)追随程序双听实验追随程序双听技术实验范式:同时给被试双耳以刺激时,要其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追随耳信息----很好地再现非追随耳信息----不能报告但是,非追随耳中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言由男声变为女声)能觉察对于过滤器模型的争论: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或其它的聚会上,您正在和几个人专注地交谈。这时,您对其它人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如果外面有人提起您的名字,您可能会注意到,而与你交谈的其它人却不一定注意到Gray和Wedderburn(1960)的实验结果:当有意义的材料从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时,被试不顾实验者的规定而去追随意义,即转向另一只耳朵。说明过滤器允许两个通道的信息同时通过左耳:OB2TIVE右耳:6JEC9DEAR5JANE3AUNT4研究1研究2两种看法:1.注意的工作机制不是单通道模型和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过滤器模型不正确2.测验方法有偏向,破碎的字词语音违背了自然状态的注意信息,迫使过滤器频繁转移争论仍在继续。。。。。。。。。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Treisman,1960,1964)内容:1.Treisman认为,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其余通道的信息也可通过,只是受到衰减,强度减弱。2.已贮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即意义分析)有不同的兴奋阈限3.未受到衰减的信息强度足够,可顺利激活有关的信息,从而得到识别4.其余通道的信息受到衰减,强度一般不足以激活认知结构中的相关信息。只有特别有意义的项目有较低的阈限,即使强度较弱仍可受到激活影响阈限水平的因素:个性倾向、项目意义、熟悉程度、情境因素(上下文、指示语)等实验支持:Treisman(1960)利用追随程序双听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的事先规定(即复述追随耳所听到的项目),而去追随意义实验推论: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能通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两个模型的比较相同:出发点: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容量有限,需要过滤器来调节;过滤器位置:都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过滤器作用: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不同:过滤器的工作方式:“全或无”VS“衰减”合并: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内容(Deutsch&Deutsch,1963)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而注意选择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重要性的标准:个性倾向、情境因素等实验支持:Hardwick(1969)实验过程:同时注意双耳,对呈现的靶子词刺激做出反应,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验证支持实验:Shiffrin(1974)两种注意模型的比较知觉选择模型——早期选择模型——知觉选择——觉察/识别之间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识别/反应之间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的比较不同点:(1)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2)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研究的是集中性注意,而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则反映的是分配性注意相同点:(1)都承认几个通道信息同时受注意;(2)都认为注意机制受一些因素影响;(3)都承认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的比较Treisman&Geffen(1967)的实验及讨论P59应加以改进的两方面:p60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局限二、感觉通道的局限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两种加工过程(Schneider&Shiffrin,1977)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processing):是一种需要注意的加工,受人有意识的控制,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自动加工(automaticprocessing):是一种不受人意识控制的加工,无须应用注意,没有一定容量限制,一旦形成难以改变与两种加工有关的实验范式–Schneider&Shiffrin,1977a;–Schneider&Shiffrin,1977b;–特征整合理论及相关实验;–Stroop效应及实验范式;Schneider&Shiffrin,1977a实验方式:先给被试识记1-4个项目(识记项目),然后再视觉呈现1-4个项目(再认项目);被试任务:要求被试判定在再认项目中是否有识记阶段呈现过的项目:“有”按yes键;“无”按no键,记录反应时•两种实验条件:–不同范畴条件:识记项目是字母,再认项目中包含一个识记过的字母(Yes反应),其余为数字,或者全部都是数字(No反应);–相同范畴条件:识记项目全是字母,再认项目中也全是字母,或者两者全都是数字结果描述:在相同范畴下,当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均为一个时,要达到80%的正确反应率,再认项目的呈现时间需达到120ms,而当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均为4个时,要达到70%的正确反应率,再认项目的呈现时间需达800ms在不同范畴下,无论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数量多少,再认项目的呈现时间只需80ms,就可以达到80%以上的正确反应率(1)不同范畴条件下的再认或搜索优于相同范畴条件;(2)不同范畴条件下,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数量对反应没有什么影响;(3)相同范畴条件下,随着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增多,判定所需的时间也增加再认项目呈现时间固定记录反应时结果解释:相同范畴条件下,被试将每一个再认项目与同一范畴的每一个识记项目按顺序进行比较,直到匹配为止------控制性加工在不同范畴条件下,被试从字母中搜索出数字或从数字中搜索出字母------自动化加工采用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判定速度的不同被试在不同范畴条件下所进行的自动加工,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分辨字母和数字的结果Schneider&Shiffrin,1977b–实验方式:给被试视觉呈现一系列字母;–被试任务:要求被试搜寻目标字母,目标字母的数量在1-6之间随机变化结果描述:未经练习的被试,其反应时是目标字母数量的函数,就是说其反应时随目标字母数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搜寻的目标物数量效应;经反复练习的被试,其结果是他们搜寻6个目标字母与搜寻1个目标字母的反应时间几乎相同,也就是说反复练习使得搜寻目标物数量效应消失•结果解释:–为什么这种效应会消失?–Shiffrin等人认为,因经反复练习,被试对于搜寻目标物已经形成了自动化自动加工与控制性加工的关系(1)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对注意资源的占用自动加工无需应用注意资源,因此注意可顺利分配给其它控制加工,而两个控制加工同时进行,则需进行资源的分配不是因为强占了注意资源,而是由于不能避免对一些不需要的信息也作出自动加工反应,从而干扰控制加工(2)自动加工影响控制加工,降低控制加工作业水平•自动加工导致的失误:–在拨打一个熟悉的电话号码时,听到别人报出另外一组数字,你可能会按下几个当时听到的数字,从而拨错号码;–等人来访时,听到电话铃响,你可能会说“请进!”;–听课的时候,听到有人提起自己的名字,会不由自主被吸引注意力二、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IntegrationTheory,Treisman&Gelade,1980)•理论的基本内容–事物由客体和特征构成。一个客体通常可以由多个维量构成,特征便是这些维量的特定的值,而客体则是多维量特征的结合;–人的视觉加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注意,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是自动加工的过程–第二个阶段为集中注意,将特征整合为客体,主要进行系列加工,是控制加工的过程Treisman&Gelade,1980–实验方式:向被试视觉呈现1~30个不同颜色的字母;–被试任务:要求被试从其中搜寻一个特定的靶子•靶子的类型:–或者是一个客体:绿色的字母T;–或者是一个特征:红色的字母或者字母S结果描述:当靶子是一个客体时,呈现的项目数量对观察靶子所需的时间有很大影响,项目数越多,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当靶子是一个特征时,呈现的项目数量对觉察靶子所需的时间没有影响结果解释:Treisman认为,搜索特征比搜索客体快,并不受所呈现的项目数的影响,是因为:对特征的加工是平行的自动加工;而搜索客体则是系列的控制加工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