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对养老认知的调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5页农村居民对养老认知的调查报告中国矿业大学课题组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学摘要:近年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养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精神生活等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和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居民对养老问题的认知,我们对徐州市下属各县市不同职业的农村居民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农村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子女赡养状况以及居民对于外来人员介入的态度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提出了提高居民的养老认识和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的措施。关键词:居民、农村老年人、养老、认知中图分类号:D当前,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据2007年的人口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1.53亿,超过全国人口的10%,其中农村老年人占70%以上,而且增长速度要比城市快得多。然而,绝大比例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至今没有可靠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障也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从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经济尚不发达、家庭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背景下,再加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以及近年来浮现的农村人口流动问题,如何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农村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没有出现一种能够替代家庭养老的养老制度方式,家庭养老还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下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一些居民对养老的态度和认知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那么,现阶段农村居民对于养老问题有哪些认识?农村居民主要依靠什么方式进行养老?如何提高农村居民对社会养老的认识?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为了了解农村老人养老服务的需求状况以及更好的构建农村养老的社会工作体系,我们于2009年9月13日至20日对徐州市下属各县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9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1.调查结果分析1.1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202位居民中,农民人数占总人数的44%,学生、个体经营者和教师分别占样本总体的17%、13%和13%。其中,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占61%。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调查数据显示,分别有53%和31%的居民将支出优先用于基本生活和教育,仅有7%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养老。农村居民对于养老问题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与其职业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国家公务员和个体经营者因为有较高的稳定收入,对养老问题关注较少,由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低和巨额的教育、医第2页共5页疗等消费开支,使多数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养老便成为困扰农村居民的主要因素。1.2农村居民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徐州市农村居民对养老问题的认知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民对养老认识缺失,医疗保健意识较差。据调查,67%的农村居民选择依靠自己或子女来养老,仅有9%的居民选择依靠养老保险养老。其中,国家机关公务员和教师希望依靠养老保险来养老;个体经营者和学生更强调以后依靠自身养老;而农民对于社会养老没有认识。调查中发现,尽管大多数老年人感觉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57%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而且定期做检查或治疗的仅有22%。虽然有97%的农村老人加入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受到保障低水平和高限制的影响,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这样的现状更加深了农村居民“靠人不如靠己”的养老观念。2、对于由谁赡养,农村居民存在偏见。近30%的居民选择应该由儿子来履行赡养义务。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在劳动年龄阶段创造的财产收入基本上都用于子女婚嫁和盖房上,而不是用来储蓄养老。因此,到了老年,经济上只能依赖子女,使农村老年人生活非常艰难,只能靠“养儿防老”。而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压力更大,甚至只能依靠配偶。3、对精神慰藉认识淡薄,农村老人闲暇生活单调。34%居民认为给钱给物就是孝顺,而42%的老人对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满意,他们普遍认为很少与子女进行交流,尤其是面对面的交流。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与迁移,直接导致了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减少,虽然这些流迁人口仍能在经济上接济父母,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受到了较大影响。当前农村老人的闲暇生活以消遣娱乐为主,大多是传统的休闲方式,如看电视、串门聊天,或搓麻将、玩扑克,几乎没有现代科技的踪迹。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农村老人文化程度偏低,不能正常地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第二缺少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和器材;第三缺乏组织和引导。4、农村居民对敬老院“敬而远之”。56%的农民认为子女健在却将老人送敬老院是不孝的表现,会受到亲戚邻居的嘲笑。更有72%的老人选择在家养老,不希望到养老院。这其中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有儿有女,到养老院去是给自己和子女脸上抹黑,怕儿女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或者有的居民经济条件较好,不符合政府规定的到养老院养老的条件,另一些人则认为养老院条件和服务水平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所以不愿选择养老院养老。5、对外来介入人员认知的偏见。在解决赡养老人问题时,往往需要有一些外来人员参与进来。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以及外部介入工作效率的低下,人们对外部介入人员还存在一定的排斥和不信任。受调查居民的态度表明,他们不希望邻居或熟人介入自己的家庭问题,可接受的外部人员主要是政府工作人员、亲戚和社会志愿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老人寻找物质支持,提高老人的精神生活水平如陪老人聊天、组织老人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以及关注提高老人的健康水平(提供健康知识和医疗保障)。而不第3页共5页希望“外人”去调节家人关于养老的矛盾或解决无人赡养等问题。外界介入的仅仅是一些“面”的工作,没有“质”的深入。二、调查体会及思考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居民在养老方式的选择、精神慰藉的认识以及对待外界介入人员的态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社会养老认识的缺失、农村老人经济缺乏足够支持、对精神慰藉的忽视。这种情况说明,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为了提高农村居民对于养老问题的认识和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之所在。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一个家庭对老年人的赡养程度与子女的经济支付能力密切相关,而且农村经济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社会和家庭养老的质量。虽然政府会在农村养老上投入一些资金,但这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只有农村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资金不足的现象。因此,用好用足国家的惠农政策,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政府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第一要务。要加大力度,深化“多予少取放活”惠农政策,对农村尽最大限度地予以政策、资金倾斜和提供技术、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二)发挥农村土地和家庭所应有的养老保障辅助功能,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举。虽然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已不能承担所有的养老任务,正受到来自于计划生育政策、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转变和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共同引发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严峻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然而家庭养老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经济根源和思想道德基础,根据我国农村当前的经济水平、社会服务状况和传统文化等的实际情况,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基础,应该在巩固原有家庭养老模式的前提下,在农村大力推广社会养老,建立“家庭养老保障社会养老,社会养老促进家庭养老”的养老格局。(三)强化政府责任明确政府责任,完善与之相应的政策、法规在构建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制的过程中,国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职责。政府责任主要是政策制定和财政支持。政府必须在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立和实施中起主导作用,对农村尽最大限度地予以政策、资金倾斜和提供技术、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第一,政府鼓励与支持专业性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产生。第二,打破由政府主导的模式,适当引入一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进而使服务快速覆盖到更多老年人。第三,鼓励和扶持街道与社区开发属于自己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如:培养居家养老护理员、日托中心、社区医院等。第四,对特困老人适当提高资助额度,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第五,简化现在的一些行政执行程序,让一线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去发展服务商和监督服务质量。(四)制定各项法律法规,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第4页共5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法制化,以法律的形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以规范。目前,大部分农村社会养老体制尚未确立,社会养老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无法可依。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必须加快农村社会养老立法工作,依法建立社会养老制度。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对基金构成、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等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五)关注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老年人的文化贫困状况不容忽视。首先,加大力度搭建农村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平台。加大工作力度,在巩固现有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室)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功能完善的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活动站,为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构筑坚实的平台。其次,大力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加强老年学校学制、教学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充分利用老年教育资源,举办多种形式的内容健康的老年人培训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品位。农村曾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品的发源地。目前,全国各地的许多优秀的文化精品还流传于农村,其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传承于农村。要保持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和城乡文化互动活动,举办大型的乡村老年文化艺术节等精品活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展示才艺和精神文化交流的舞台。同时,广播电视音像制作部门、文化部门要多深入农村,源于农村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中提炼和创造出老年文化艺术精品,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品位。(六)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养老满意度。首先要引导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正确的认识养老问题,发挥老年人的特长和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帮助他们真正的“俏夕阳”。同时要大力发展老年服务机构,为老年人调节家庭矛盾、寻求物质支持等提供帮助,并且提高老人的精神生活,如组织当地老人开展活动,开办老年协会,促进更大范围内实现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了给养老机构的老人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极力改善乡镇养老机构的设备和环境。首先,要搞好农村老人的医疗保障服务,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通过社会福利保障机构和乡镇医疗点,为老人提供健康知识,提供医疗保障,帮助他们预防和应对老年性疾病,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要保证每个养老机构都配有合格的医生和护理人员以及必备的医疗设备,做好医疗保健服务。其次,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已经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仅针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培训,还要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对老人负责。参考文献[1]李宏,单学勇.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J].经济与管理.2004(9):10[2]陈玉荣.我国社会保障的缺陷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4)第5页共5页[3]刘志诚.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困境及思考[J].中国审计,2003(2)[4]朱凤丽.社会主义新农村养老保障探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9)[5]栗志强,姚兆余.农村老年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J].南方论坛.2009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