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建筑的创新设计探索_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中式建筑的创新设计探索一、现代中式建筑创作的背景1、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本土化、人性化。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建筑设计的国际化和同质化。但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必须是本土化和人性化。2、从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外建筑风格遍布祖国大地,中式建筑发展缓慢,随着经济崛起和文化复苏,中国人开始反思中国建筑的发展之路,中式建筑渐渐复兴,发展前景广阔。3、从人们的精神文化角度看: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人们更注重文化,中国的崛起使中国文化大受追捧,尤其是现在全世界开始流行东方热、中国功夫、中国美食、中国医药、中国服装——唐装和丝绸、中国建筑园林等等。人们的中国文化情结越来越重,并渴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中式建筑。4、中国建筑创作的方向:从欧陆风到后现代、现代风格,发展到成熟期,很难用一两种风格一统潮流,多元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新中式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文化的回归和认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不能一味跟风,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应该有自己的建筑创作发展之路,有责任感的中国建筑师就应该把中国五千年的建筑文化发扬光大,大力推广中式建筑。二、在建筑创作上中西方理念的区别西方人更注重“形”,而中国人更注重“意”即“意境”,绘画领域也是如此,如中国重写意,西画重形体。三、创作体会1、现代中式建筑的创作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需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如中国人的做人哲学【儒释(佛)道思想——儒家的“礼”、“中庸”、“和谐”;佛家的“善”、“空灵”;道家的“道法自然”、“自由”、“淡泊名利”等】;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观;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秀设计手法(如空间处理上的对景借景、空间上的先抑后扬等);当地建筑的形态及建筑材料及色彩。2、新中式建筑的创作要体现现代当地人的真实生活方式才有生命力【体现天(天时、现代)地(地方文化)人(以人为本)】,而不是建筑师强加的按照一厢情愿的功能设计的生活,更不是一些建筑符号的堆砌。3、继承与创新这两者之间“度”的把握是关键。①、寻求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点,创造出适合中国人居住的现代建筑的形式(或者叫做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化)。②、继承:居住理念、空间处理、中式元素等优秀的传统文化。③、创新:功能布局、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审美观及建筑形式。④、完全的继承和模仿不是现代中式建筑的创作之路,只有适应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并用现代技术建造的中式建筑才是创作发展的方向。⑤、只有赋予中式建筑时代性才有生命力,不断创新才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⑥、新中式建筑只有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不排斥任何优秀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风格流派,为我所用才是新中式建筑创作的必由之路。四、新中式住宅创作理念。1、中国人的居住文化和理念含蓄、私密、安全、休闲、安逸、低调、亲情、邻里、亲土性。在以上居住理念产生的中国人最传统的居住形式——四合院2、四合院的优缺点(就现在而言):①、优点:以上的几点②、缺点(不适合现代居住的原因):不节地、不节能;不能满足家庭人口构成及地位变化;功能布置不合理(不紧凑);现代化的设备(汽车、空调、厨卫设备等);审美观变化(太沉重、压抑);跟不上生活节奏的变化。3、创新——新中式住宅的特点①、规划布局:节地、节能、生态、以人为本。②、空间:中式建筑的特点体现在空间上,庭院空间是新中式住宅的精华所在。前廊后厦、门楼挡墙等形成丰富的空间和序列,符合中国人的居住文化理念。③、平面功能:按照现代人的生活习惯。④、造型——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中西交融,兼收并蓄,不拒绝西式的建筑手法和现代的技术手段,重点放在创新上。优山美地•东韵C区总结:引用贝聿铭先生对中国建筑的创作的观点: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我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建筑的现代之路,中国建筑的根可以是传统的,而芽则应当是新芽,这也是中国建筑的希望所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