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政策解读与制度创新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一)城镇化的起源1、城镇化,不是一个新生事物。2、1858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最早提出了城镇化的概念,马克思主张乡村城镇化,反对城市乡村化。3、我国在2001年的“十五”规划纲要中也首次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二)中央有关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1、“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行了部署。2、党的十八大将城镇化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进行了重点部署。(1)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方面“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方面:“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3)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4)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二)中央有关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3、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4、李克强同志多次强调“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如果13亿人的现代化和近10亿人的城镇化走好了,那么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对世界也是贡献。”5、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使得近年来一直被提及的中国城镇化问题,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三)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的背景1、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出口动力减弱、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关键节点,中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全新战略部署,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和现阶段基本要求的。2、扩大内需将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扩大内需的最大增长点在城镇化,未来中国经济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在城镇化。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城镇化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3、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二、我国城镇化的现状(一)近年来围绕城镇化所开展的工作1、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3、切实加强土地利用管控和综合整治。二、我国城镇化的现状(一)近年来围绕城镇化所开展的工作4、加快推进城市市政设施建设。5、不断强化城镇化领域国际合作。6、组织编制国家城镇化规划。二、我国城镇化的现状(二)数据统计里的“城镇化”1、1949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10%,1978年达到17.9%,2012年进一步达到52.57%。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2、平均每年以超过1%的速度增长,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可谓是成就显著。二、我国城镇化的现状(三)理性看待“城镇化率”1、城镇化率的统计口径问题2、“伪城镇化”的风险日益凸显三、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四)我国城镇化的增长速度能否实现可持续三、我国城镇化的现状(五)目前我国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2、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3、城镇化进程滞后于经济现代化进程。三、我国城镇化的现状(五)目前我国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5、“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不高。6、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三、我国城镇化的现状(五)目前我国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7、城镇化的经济社会成本不断加大。三、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六)正视问题1、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推进有速度、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既要正视以往城镇化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在总结中反思;也要对户籍制度、征地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实施分步骤、分阶段的改革。2、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3、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是不争的事实。4、我国的城镇化资源浪费严重,土地利用粗放,公共设施不配套,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综合承载能力差,劳动力素质也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三、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六)目前我国城镇化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利益分割格局未能完全打破,制约了城镇化的进展。三、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六)目前我国城镇化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地方政府权力责任配置不够科学,影响政府准确定位,降低了城镇化的质量。(1)政府经济职能过度膨胀,扭曲了政府在城镇化中的角色定位。三、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六)目前我国城镇化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地方政府权力责任配置不够科学,影响政府准确定位,降低了城镇化的质量。(2)政府间财权、事权划分不尽合理,降低了地方政府推进人口城镇化的积极性。三、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六)目前我国城镇化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农民财产权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降低了农民城镇化的能力,削弱了农民城镇化的意愿。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1、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聚集和城镇面积扩张,而是需要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由“乡”到“城”的转变。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2、新型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3、新型城镇化不是消灭农业、农村和农民,反而要更加重视“三农”问题。五、怎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资金和土地,是两大瓶颈。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政府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新机制。同时,也要着力解决好土地供应的问题。破解征地矛盾,不是靠简单地提高补偿标准就可以解决的,还要妥善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五、怎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二)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对城镇化的现状和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不能将新型城镇化想象和设计得过于理想。世界各国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城镇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比如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农村社会,一般都会在80%左右徘徊不前,达到这一峰值后,部分国家甚至还会出现城镇人口向农村逆流的现象。即便按80%的峰值计算,未来几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尚有近30%的提升空间。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信心所在。城镇化的提升空间巨大,并不必然意味着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会很快。我国人口结构正在急速变化,老龄化趋势严重,农村富裕劳动力数量减少;经济增速放缓,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也是必然。五、怎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三)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需要强调中国国情,需要理论储备,更需要制度的顶层设计。五、怎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澎湃激情,也需要建立在对新型城镇化内涵、模式、路径的理性把握之上。五、怎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五)善于用法治思维来推进改革。五、怎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六)拒绝“伪城镇化”五、怎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七)在思维模式上,要从工业文明的思维模式向生态文明的思维模式转变。1、城镇化应当顺应全球追求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的时代潮流,走出一条绿色城镇化之路。2、过去工业文明支配下的城市化之路,其问题逐渐累积并暴露出来。3、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城镇化,首先需要在整个社会形成共识。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乡统筹发展1、城乡发展模式的选择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乡统筹发展2、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模式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乡统筹发展3、当前农村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1)盲目撤并村庄,片面理解城镇化(2)盲目对农居统一改造,忽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3)盲目安排村庄整治的时序(4)忽视小城镇建设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乡统筹发展4、传统自然村落六大功能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二)避免大城市过度扩张,实现生态新城与小城镇协调发展1、我国城镇体系的失调问题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二)避免大城市过度扩张,实现生态新城与小城镇协调发展2、我国城镇体系建设的对策(1)围绕大城市新建一批卫星城,缓解大城市病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二)避免大城市过度扩张,实现生态新城与小城镇协调发展2、我国城镇体系建设的对策(2)加快建设生态新城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二)避免大城市过度扩张,实现生态新城与小城镇协调发展2、我国城镇体系建设的对策(2)加快建设生态新城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二)避免大城市过度扩张,实现生态新城与小城镇协调发展2、我国城镇体系建设的对策(3)启动绿色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三)以低能耗绿色建筑为重点,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我国的能源状况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三)以低能耗绿色建筑为重点,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对策与行动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三)以低能耗绿色建筑为重点,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对策与行动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三)以低能耗绿色建筑为重点,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对策与行动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四)注重城市文脉传承和特色重塑1、如何理解我国城镇特色重塑的问题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四)注重城市文脉传承和特色重塑2、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特色重塑的准则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四)注重城市文脉传承和特色重塑2、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特色重塑的准则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五)环境保护优先,建设生态文明1、我国的环境问题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五)环境保护优先,建设生态文明2、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治理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五)环境保护优先,建设生态文明2、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治理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六)城镇交通集约式机动化1、我国城镇交通状况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六)城镇交通集约式机动化2、城镇化过程中的交通管理(1)从交通资源供给转向需求管理: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六)城镇交通集约式机动化2、城镇化过程中的交通管理(1)从交通资源供给转向需求管理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六)城镇交通集约式机动化2、城镇化过程中的交通管理(1)从交通资源供给转向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将成为我国大城市解决拥堵的主导思路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六)城镇交通集约式机动化2、城镇化过程中的交通管理(1)从交通资源供给转向需求管理(2)从一般公共交通转向大容量宜人化公共交通(3)从单纯考虑快行系统转向慢行系统与快行公交系统并重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六)城镇交通集约式机动化2、城镇化过程中的交通管理各种机动化工具能耗比较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六)城镇交通集约式机动化2、城镇化过程中的交通管理(4)城市综合交通转向区域综合轨道交通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七)城镇基础设施小型化、分散式、循环式1、大型集中式城镇基础设施的弊端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七)城镇基础设施小型化、分散式、循环式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选择(1)重建城市“微循环”应成为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新模式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七)城镇基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