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学习目标:1、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充满了浓重的哀愁。写作背景:①听准字音,注意节奏。②用心聆听,感受感情。听读要求:听读感知,整体把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诵读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愁全词的诗眼是什么?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思考: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直接写愁(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意象)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人评价:“自然贴切”,“无斧凿痕”(——张端义)“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梁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孤苦无依若有所失环境肃杀、凄清感情凄然寡欢惨然不乐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运用叠词:•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开头连用七个叠词有何作用?①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②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③效果上:富有音韵美,增强感情力度间接抒情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再读领悟,感受意象本词选用了哪些意象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同学们还能想到其他写酒的诗句吗?三杯两盏淡酒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结论:酒是“愁”的象征风怎敌他、晚来风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结论:秋风渲染愁情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结论:过雁象征离愁、象征悼亡、怀乡之思为什么词人看到“雁”过就“伤心”?因为大雁是候鸟,它们从北方来,勾起了词人对故国、故乡、故人和往昔生活的无限向往;这追怀与眼下的孤苦处境相对照,不能不“伤心”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淡酒——借酒消愁晚风——秋风萧瑟过雁——流浪、思乡黄花——容颜憔悴梧桐——凄苦、丧偶细雨——相思愁丝凄婉愁苦哀怨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以愁作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本句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时候”“晚风来急”“旧时相识”“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当眼前哀愁重重叠加,直到无以复加,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而是直截了当地说“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耐咀嚼。词人为什么而愁呢?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愁”之内涵:主旨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