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第一单元: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特征表现:政治:国际统一,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创立,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繁荣局面。文化:隋唐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领先世界。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同意多民族国家对外交往: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外交流呈现双向性,兼收并蓄。第一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隋的统一隋统一的原因:(1)客观:1.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2.北方的民族融合,南方的经济发展;3.人民渴望国家统一4.南朝的陈政权昏庸无道;(2)主观:1.政治经济稳定,隋朝发展强大军事力量;2.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隋统一的意义:1.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方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有利于南北方政治经济的联系和交流,为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历史2开通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洛阳为中心):大运河的影响:(积极)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加强了南北方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消极)1.加重了隋朝人民的劳役负担2.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之一开通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创科举制度:开创科举制度影响: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3.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提高了官员的素质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机构办事效率科举制度的含义:1.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的制度2.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科举制创立背景:1.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2.中央政府为选拔人才,扩大统治范围3.将选官的权利回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的暴政具体体现:1.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2.营造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繁盛的原因:1.吸取隋朝的教训,以民为本,政治清明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3.重视制度的创新,保持政策的连续性4.整顿吏治,重视人才5.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友好6.对外开放的政策,与其他国家交流和学习,重视与外国交流唐朝三个皇帝措施共同点:1.轻徭薄赋,重视发展农业2.重视选拔人才历史3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原因:1.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2.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3.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4.实施一系列革新措施(贞观新政)5.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奠定基础贞观之治革新措施:在政治上: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2.制定法律,减省刑法3.添加科举考试项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员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三省六部制的作用:1.三省六部之间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2.分割相权,有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权)三省六部制具体职位:三省: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统治措施:1.打倒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重视发展生产“开元盛世”:唐玄宗的改革措施: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历史4第三课盛唐风气经济的繁荣: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发展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手工业:1.纺织品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为最高2.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3.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颇具规模唐长安城布局特点:1.方正规则整齐划一的居民区呈封闭棋盘形状2.皇城和宫城位于城市偏北。朱雀街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将长安城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3.长安城实行市坊制度,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晚唐时期贵族打破)民族交往和交融:唐朝民族关系:(团结、平等、友好)原因:1.唐朝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对少数民族强大的吸引力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1.建立行政机构,管辖边疆少数民族a.设立羁縻州制度b.在西域,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2.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鹘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文成公主入藏作用:1.促进了吐蕃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密切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唐诗兴盛的历史条件:1.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科举制的完善,开始考诗赋4.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文化交流,兼收并蓄。历史5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遣唐使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遣唐使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目的:主动帮助日本传播唐朝先进文化鉴真东渡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玄奘西行贡献:1.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意义: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代中外交流的特点:1.中外交流具有双向性,唐朝兼收并蓄2.交往范围广3.交往领域全面4.交往形式多样第五课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原因:1.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历史6益紧张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黄巢起义原因:1.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3.遇到连年的灾荒唐朝灭亡直接原因:1.藩镇割据2.社会经济被严重破坏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五代十国的影响:1.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2.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第二单元辽宋金夏元时期时代特征:1.多民族政权分并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2.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3.各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4.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外传5.海上贸易繁荣第六课北宋的统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2.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3.禁军分内外屯驻4.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设立枢密院,掌握军队调动权(2)在中央:1.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历史7(3)在地方:1.派文官担任各州县的长官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2.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作用:(1)军事上:1.加强军权的作用2.(消极)削弱了军队实力(2)在中央:1.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消极)造成了中央官僚机构的膨胀通判作用:分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宋代的二府三司:二府:中书门下(行政权),枢密院(军权)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财政权)作用:1.加强了中央集权2.(消极)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膨胀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表现:当时文官担任的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积极)1.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2.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杜绝了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武将收到限制导致北宋对少数民族的战争失败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评价北宋西夏和议:经济:1.避免了战争给经济带来的破坏,有利于中原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流和发展2.促进了边疆经济的贸易对于北宋民众:1.(消极)加重了北宋的赋税负担2.(积极)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历史8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南宋的偏安评价岳飞抗金:1.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2.保护了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原因:1.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2.南方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3.统治者执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4.大运河贯通南北,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海上丝绸之路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过程:1.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发展2.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后):经济中心南移开始3.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影响:1.推动了南方城市的发展2.确立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南强北弱的格局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表现:1.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2.有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3.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4.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手工业的兴盛宋代瓷器:1.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2.河北定窑白瓷、河南汝窑青瓷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宋代造船业: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技术,都有很高的水平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历史9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商业贸易的繁荣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1.城市商业的发展2.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3.纸币交子的出现宋代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1.打破了市坊界限,商业获得没有地点和时间的限制2.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活动3.出现固定的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瓦舍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兴盛2.政府鼓励海外贸易3.少数民族政权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4.经济重心南移5.中外交通发达,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先进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西征影响:(消极)1.给各地区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积极)2.客观上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火药的外传)元朝的建立和统一汉化措施:1.行汉法2.行仁政3.不屠杀汉化措施的作用:1.取得了汉族对元朝政权人口和支持,缓解了民族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恢复农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元统一的意义:1.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之后明清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2.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边境地区的开发,巩固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3.加强了东西交流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历史10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元朝的政治贡献:1.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基础2.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奠定基础——1.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地方行政制度)2.在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实行不同的管理机构)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今新疆),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行省制度行省制度:(1)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2)措施: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分管各项政务2.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3.(在地方)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3)职责:1.中书省为派出机构,由中书省任免官员2.掌握地方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利,但权利受中书省制约(4)特点:1.行省数量少管辖范围大2.行省的权利大而不专3.行省的划分采取山川相入,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域(5)影响:加强中央集权2.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3.建立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中书省的职责:1.总领各行省2.全国最高行政机构3.直接管理大都及周围地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宣政院设立意义:代表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行政的地区。历史11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宋元文学成就词是一种新体诗歌,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歌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北宋文学家苏轼(豪放),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女词人李清照(两宋之交)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派词风和报国情怀。元代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