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易医启蒙(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转载]易医启蒙(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发表者:邓宏4025人已访问收藏[转载]易医启蒙(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中医已经衰微到了极点,一些中医泰斗发出了救救中医的呐喊。为何中医沦落到这般田地呢?如果说以前是由于西医蚕食中医,现在则是根源于整个传统文化的衰微。人们普遍失去了形象类比思维的基本能力,能看懂中医典籍的人屈指可数。要想真正振兴中医,必待大医出世。我非医者,终不能越俎代庖,念之常有遗憾。唯愿此文能为来者启一方便之门。孙真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易经与中医合流的关键是在对六气的八卦定性上。太极就是神,两仪就是阴阳,四象配土即为五行。四象的生数、成数役用中宫之土便成八卦。其中乾卦养神呈象,坤卦养精成形,其余六子卦主事流通即为六气。奇经八脉合于八卦,是神治气之纲纪。六气配六子卦如下:阳明燥金兑少阳相火震太阳寒水坎太阴湿土艮少阴君火离厥阴风木巽这一配置,阴阳五行学说就和周易理系连成一体,相得益彰。有了易经,中医就会满盘皆活。人们将开创以象论医的新局面,针灸配穴之道将会彰明,偏方也将不再神奇。只有上升到易理的层面,才能深入中医的精微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呆板空洞的说教中;也只有在这个层面,中西医才能找到共通的语言。另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人如果不从学习易经中获得形象类比思维的基本培养,将会很难学好中医。这正是几十年来我国没有培养出一个真正中医的关键原因。知识、道理是末,思维方式才是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神是万物的奥妙而且能被表述出来,可以简单理解为信息。中医非常高妙,早就从信息的高度上研究人了。譬如,我们不用知道基因是怎样具体主宰形体的,只知道如果有一定的基因信息被表述,就一定会有对应的形体现象出现。同理,在脏象经络系统,有一定的政令信息加临,就会发生相应的气化和现象。可见,经络实际上有两个本质,一为无形之政令,二为有形之气化。只有明白了这一点后,才算进了中医的门。同理,只有援易入医后,内经才能变得明白通晓,张仲景的《伤寒论》也才能一理贯通,从而踏入大医之门。比如伤寒六经辩证中的厥阴病,实际上是寒邪客于厥阴,为井卦,于是一定会出现厥热胜复等症状。下面我讲一个具体的病例,为易医之缘起。有一个带状疱疹女患者,50岁,发烧打吊针,可是烧一退下去又复起,如此十多天。我阅医书,见前贤对之敦敦告诫,言病人若肾水极虚时,切切禁用寒凉之药杀毒,此为相火在头顶烧,须用肉桂、附子大热药引火归源。这个观点源出于朱丹溪的《相火论》。短短一篇文论被后世医家誉为医宗第一活人要义。但是治病的几位老中医都不理解和支持,认为一边在发烧一边进大热药是天方夜谭。后来,患者吃了半片杀毒新药后,立刻造成了中寒,命在旦夕。我只好越俎代庖,急进姜附汤以回阳,然后进用加减八位丸,果然她感觉到头顶热气源源不断回归命门,烧退了,病好了。引火下行之后,因祸得福,多年来因为肾虚导致的足冷、便秘也好了。为何这么一个众所周知的相火道理,那些医生就不能具体应用呢?说到底是因为他们对于很多东西只知道空文而不能实信真知。其实,相火为龙雷之性,就是八卦中的震卦,平时藏于腹中命门,常于午夜发动,即地雷复卦,是人元气之源。右肾为相火,左肾为寒水,两者相守,相火难以妄动,其实就是上坎下震的屯卦,屯为屯扎,代表生命的萌芽。所以龙雷升天,相火已经在头顶发烧时,滋阴降火愈加其屯而不能降,只有用肉桂、附子辛燥之药引火归源,因辛燥之性为兑,上兑下震合为随卦,故随之而动,“向晦入宴息”。只有借助于易理,才能明白很多道理的所以然,达到真知实见。自从引火归源后,患者遗留下了一种神经官能症。那就是只要一安静下来便分明感觉到头顶有股气流顺太阳经而下。而当劳作或坐长途车时有时还会颜面潮热、出鼻血、大便燥结。分析其病机如下:真阴坎水仍不足,必然反阳,虽经引火归源,毕竟封藏已失,于是相火易动。劳作时,阳因而上,去四肢、头颅等诸阳之会。有时勃然欲发热,即因相火得风而勃然欲动(益卦)。相火为震,阳明为兑,两者如夫妇相随,故相火常客于阳明。在阳明经循行之地,颜、鼻、大肠等处,若震过于躁动而兑附从,于是阳明气血盛大而决躁,就会表现为颜面发热、出鼻血、大便燥结。安静时则因静顺为水德,心一静下来,神行静顺,水当其政,于是太阳寒水之气布令。太阳经性质为乾卦,其令则为坎卦,主归藏、劳归,故头部无根之少阳相火,必将因太阳经脉顺经而下以回归。又因少阳震卦与太阳乾卦合为大壮卦,声势壮大,剽悍壮疾,冲撞经脉之道,所以气感强烈。这就是一静下来就自觉头顶有股气流往下走的原因。治疗以大补阴丸,骤补真阴,以制相火。方中以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以治其本,相火不能外出,则气感就没有了。佐以黄柏之苦以坚肾,制无家之火;佐以知母之清以凉肺,处治兑金,使阳明气血不妄动,则颜面潮热、鼻血、大便燥结诸症悉平。2、慢性肝炎论治某人,患慢性乙型肝炎多年,八字命理为上艮下坤之剥卦,元堂在三爻。三爻变,下卦坤变为艮。一个人的元堂,可卜其神机、性格。根于中者,为神机;根于外者,为气立,故其禀赋中太阴艮重,而且从卦机上来看艮性还在增强。这必在气机中类应。整个卦理爻义亦为剥落、毁折之义,不利于发展之巽卦。因此在气质上必为艮土独旺而侮木乘水。为何?即所谓得神者昌。木性条达舒展,今受侮而被艮阻,久则成郁。我观身边朋友,艮气重者常有抑郁不展之态,同时肾水不足。艮土与巽木合为盅卦,为腐败生虫、事故之义。下卦巽被上卦艮阻,巽木郁而不能发,势必有变故败坏之事,如肝细胞坏死等。之所以胆气豪之人不得乙肝,不受郁抑,是因为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卦属为震。震为决躁,性质属相火,而其功用则为蕃鲜,为行出,木德。震生实为巽木能长的先决条件,震为生,为动,巽为长,为随动,故肝胆相互为助,共倡木德。巽不得震则躁而散乱,不能恒专收涩(巽震合为恒卦),震不得巽则蛰伏而不能益其生机(震巽合为益卦),故肝郁之本,在于胆气不济,震为大途,有震助则能不郁而达土,不被土侮。反映在征象上,脾土之艮为思,为结。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巽者主权而为变化之虑,故精神萎靡(震令不行)之时郁重,心理负担重时郁重,多思之时郁重,不能伸形、虑发财、发达之时郁重。郁重则巽性究为躁,与艮之思相薄,而为睡眠乱想,不能自止。精神与气质是相付的。神欲达木之郁,则要相火之震助巽。肝气郁在其部,于是肝之相火勃兴,欲助巽之通达。但肝火之气,只能通调肝部,不能远出,不比胆气可为纲纪。神即信息,欲肝木得震。于是在木郁火兴的情况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基因整合,这是人类自然的反应。肝本就善变。例如切除胆囊后,肝细胞仍能分泌胆汁,替代胆囊行其职责。可见这种变异是肝脏自备的功能。这也是肝木准备发郁的表现。若肝炎细胞大量繁殖,就会爆发,呈重症黄疸肝炎表现。若木郁不那么严重,则是慢性的。有以比拟这个变化历程,就象草料堆积在一起发热发酵的过程。综上所述,他的病形为土旺水衰,木郁肝火虚动。治则应以木郁达之为主,使木布其政令。但木郁不可以靠补,补增其郁,所以不可吃发物,使其躁乱之动更甚。木郁不可泻,泻则为夺木之不足。唯宜达之。达之之法,必寻胆气震出之助。所以柴胡为疏肝关键,柴胡主要入胆经同时兼入厥阴、少阳,可以把厥阴少阳合而相济,使巽震相助,雷风相与,巽而动,故木不郁而达其政令。另以臣药补肝木之不足,使木气在宣达舒展之际摄养固本。一个东西,不伸展行令则不能旺,有令无资亦不能旺,既要达之,必同时要培之。所以用山萸肉为臣药,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诸证。山萸肉能使巽木聚生而不躁,兼行震令。在六味地黄丸中配丹皮以佐之,可以去山萸温肝之不足。因肝炎木郁肝火虚动,故宜去其肝火,从而夺肝炎之机。若肝火太茂,可加少许川楝子,清肝火,去郁热,行气止胁痛。只要木郁已发,肝火不兴,则肝炎存在的环境就会被夺。神气皆变,就会发生信息变化,肝细胞基因可以自我修复。逍遥散之类皆配有健脾护脾之药,是考虑柴胡之达可能伤及脾。今病人脾气本旺,又当冬至后行艮令之时,完全不用护脾,反而当考虑稍折脾之气势。养肝之本在于补肾水,肾补虽不能一下子增益到肝,但也可声援。因坎巽合为井卦,有滋源之意,故壮肾水可呼应木气,同时不屈于土,可以帮助挫败湿土独旺的局面。而且,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柔不足以缓之。故熟地为臣,可以全助。敛神、敛躁是助,去身上的虚火口舌生疮也是助,又可缓柴胡之暴动,暗护于脾,自身也无腻滞之患。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论治一、此为时行温疫,当依仲景所言:以斗历占之。在《内经》七十二、七十三篇上有两段明言:如果庚辰年(三年前)刚柔失守,会导致癸未年(今年)金疫大作,严重的话甚至会提前到去年就发作。金疫就是肺部疾病,在针灸预防上需要:“三年至,当行补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毕,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补肝俞意在补全肝之正气,无为金厉所伤。又不可怒,怒伤肝也。怒则相火勃兴,风散乱动。刺肺之经穴,意使肺气宣通,去除肺中火邪,无为时气所乘。另外:去年年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咳喘,寒气数举”。去年底今年初少阴君火不退位,太阴湿土不能就位,导致少阳相火不能升,如果出现反寒的气候,火气被水抑遏太久就会暴发,导致气温突然升高,化成疫疠。今春气候确实忽冷忽热。今年从春分到夏至“二之气,大火正,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苦”。从上面可以看到,去年年底人们肺部有残留余火,今年春又当有少阳相火的暴发,到春分后主客气皆为少阴君火,相火势必大作而成温疫。二、我说说温病的关键虽然温病学说在清朝得到了很大发展,摸索出了一些重要经验,但是直到今天,仍然缺乏点睛之论。多见人们在伏气温病与外感温病的差别上过多泼墨。我认为:凡诸温病,皆因少阳相火过励。试略言之: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伤于寒,则有上坎下震屯卦之象,寒郁相火。当春生发之令,“帝出乎震”,阳气外出,被寒郁阻,因而过励。冬不藏精,元气不足,又无阴精以承制,故而过励。外感温病都是相火淫胜或者妄动。三、谈谈这个温疫的起源广东是离火正旺之地,素无冬寒,去年骤冷,势必有穷苦劳顿之人触冒于寒。严冬伤于寒,是伤寒中最为严重的。由于中医的没落及世俗现状,可以预见,这个病人伤于寒大概会用西药退烧。但是西医的退烧方法值得商榷。去年年底京城爆发流感,难以退烧,在初期用姜汤却能立刻奏效。西药退烧多用寒凉杀伐之品,人体遭受洗劫,反正烧得重就多吊药水几天,直到压服为止。伤寒之热在阳明之时,为上离下兑之睽卦,大幅加强下面的兑卦之力,使离火不得不与其共降,也与医理不悖。但是应该知道,如果病人素来肾水极缺,那就忌讳寒凉杀伐,搞不好少阳相火升天,头痛发烧,打吊水一降下去,不久又烧起来。这就是著名的朱丹溪《相火论》,为医宗第一活人要义。中医是讲究中和的,西医偏重于争杀。中医理论强调邪气不服就不能除病。去年年底少阴君火(离卦)有余而不退位,广东又是离火之地,这个病人的邪热也得天时地利,可以与代表杀伐药物的兑气相争。穷苦之人,多见肾水素亏,估计病人就是这样。假如不以正道服其邪热,一味争杀,就极可能导致病人相火升天。在这种纠葛情况下,病人自身主动发生基因信息整合,形成新的邪毒,也是完全可能的。四、讲讲冠状病毒中医是以类相察的,不需要具体知道某个病毒如何如何,只需要明确其在类属方面的主要特征。我认为,这个冠状病毒的本质属性应隶属于震卦(少阳相火)。先要谈一些简单的道理:细菌本质上是巽卦,为厥阴木。病毒属火,火有二:一为少阴君火离卦,二为少阳相火震卦。抗生素为肃杀之性,兑卦,为阳明金。白细胞起吞噬、攻杀作用,兑卦。癌细胞中医称为“恶风”,白细胞能攻杀之,因为巽卦厥阴所畏者兑卦阳明。这也是细菌惧怕抗生素的原因。如果对癌症病人放疗,放射线为离卦,火克金,兑卦受伤,白细胞锐减。病毒不怕抗生素,也是因为火克金。何以知道冠状病毒本性为震卦呢?因为没变种的冠状病毒可以引起人们急剧腹泻。这个腹泻的原因是戾气冲闯,腹中不和,为震邪客于坤土之象。五、对病机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