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DOC 31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朱洪秋2007年秋季,北京市高中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它是全国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衔接和继续。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直遭遇困惑和质疑的学校德育,又开始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导师制、以生为本、人生规划、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评价……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接踵而来。2008年秋季,我们开始总结反思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北京教育学院为全市的德育校长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必须继承课改之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必须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对学校德育进行系统设计、全面改革、重新构建。本文从德育参与全员化、德育管理模块化、班级管理双轨制、素质评价综合化四个方面,系统介绍新课程背景下德育管理与创新的思路和做法。一、德育参与全员化德育参与全员化主要是采取有效策略,落实全员德育。全员德育通常包含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的含义。全员育人是指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全程育人是指学校各种-2-活动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包含德育因素,全方位育人是指学校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全面落实育人责任。全员是主体概念,全程是时间概念,全方位是空间概念,全员、全程、全方位从人、时、空三位一体的视角,表达了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全员德育三个方面的内涵。在中小学德育实践中,全员德育的理念得到了广大干部和教师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和实践操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全员德育经常是一种理念和口号,很难落到实处。我认为,全员德育不能有效落实的原因有三:其一,对德育主体要求泛化,没能根据他们的岗位特点和素质不同提出差异性要求;其二,全员德育停留在口号,没有搭建有效落实的载体和平台;其三,对德育主体缺乏有效的支撑和切实的尊重,全员德育落实没有保证机制。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一)实施差异管理学校教职工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岗位素质、能力和职责要求,因此,全员德育对不同的教育主体也应该有差异性要求。差异管理才是个性化的管理、分层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和高效能的管理。1.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在学-3-科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切实控制好自己的课堂和教学质量,做到“我教我管我负责”;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进行提醒、教育和反馈。2.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德育负主要责任。班主任要加强班集体和班风建设,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主流价值观教育,提高育人能力和效果;班主任要支撑学科教师和其他教育主体,指导和支持家长做好学生教育工作。3.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是服务育人和校园生活德育的主体。优质的服务、友善的提醒、及时的沟通和榜样的示范是后勤员工主要的德育手段;德育处、年级组和班主任要对后勤员工的工作给予尊重、鼓励和支持。4.行政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和专业管理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是管理育人的主体。各级管理干部要端正教育思想,做全员德育的引领者和楷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承担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责,把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意识作为全员德育的重点。(二)搭建多种平台-4-全员德育需要理念、舆论、氛围和口号,更需要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的有效平台。为此,我校成立了学校层面的十大部委,建立了一百多个校内志愿服务基地,完善了课堂作业评价体系,启动了学科社会实践活动。1.成立学校层面十大部委为进一步提高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有效推动全员德育,德育处对学生会工作进行改革,建立校级学生会“部门管理”部。校学生会共成立十个工作部,各部由每个班级相应的班委组成,每个部设初中、高一、高二、高三四个分部部长,对垂直的专业工作进行分层管理。各部分别归属学校相应部门进行管理:学习工作部由教学处负责管理,卫生工作部由医务室主管负责管理,生活服务部由食堂主管负责管理,电教管理部由电教组主管负责管理,信息管理部由教学处信息主管负责管理,公物管理部由物业处主管负责管理,体育工作部由体育组负责管理,志愿服务部由学校团委负责管理,科技工作部由学校科技辅导员负责管理,团队工作部由学校团委负责管理。全部的十个部委由德育处统一协调和支撑。2.建立百个校内服务基地新课程改革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同学在高一、高二两年要完成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纳入了学分制管理。但-5-是,社区服务的时间问题、基地问题、管理问题等成为这一课程实现的制约因素。为此,我校把运动场、实验室、公共教室、辅助教室、校园草坪、宣传橱窗、体育场馆等划分为一百多个小的单位,作为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地,相关的管理人员作为基地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的服务进行评价和管理。校内服务基地的建设成为学生爱心奉献的载体,也成为了学校落实全员德育的重要载体,几十名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3.形成纵横交错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此,我校德育处和教学处联合开发了课堂和作业评价管理系统,教学处制定了课堂和作业评价标准及办法,每位教师每个月要为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同学的课堂和作业情况确定一个等级。每月的评价结果通过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教学处系统,反馈到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系统,两个系统纵横交错形成管理网络,把所有的管理干部、处室员工、学科教师和各班同学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全员德育最大的和最有效的工作平台。4.启动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对社会实践提出了新要求,每个同学在高中三年要完-6-成三周的社会实践,并纳入了学分制管理。但是,社会实践的时间问题、安全问题、教育问题、组织问题等成为活动组织的制约因素。我校除了军训等活动外,建立了以“人生远足”为主体的市内、省外、国外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和部分上课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实践的综合性和内涵,学校德育处主动与教学处联合,开发政治学科社会实践、生物学科社会实践、政史地文科综合社会实践等,把社会实践和学科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科教师在活动组织中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职责。(三)建立有效机制全员德育不会成为所有人的自动行为,也不会自然得到所有学生的接受,只有通过制度和机制,推动教师积极落实全员德育,引导学生接受所有教师的管理和教育,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和对接的全员德育体系和氛围,全员德育才能得到有效落实。1.建立全员德育制度为落实全员德育,对教师实施差异性要求,对全员德育的典型及时通报表彰,学校制定了《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全员德育工作规定》。规定指出,学校要树立立德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强化全员德育意识,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调动多主体育人的积极性、-7-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结合不同岗位工作性质和专业化程度,明确全员德育的差异性要求,并对教师落实全员德育给予指导、支撑和激励;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教育负主要责任;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是服务育人和校园生活德育的主体;行政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是管理育人的主体;学校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班集体是推动和落实全员德育的学校组织,对组织中的全员德育主体有管理、指导和评价的责任等。2.形成全员德育氛围全员德育需要一种氛围,一种所有教师都愿意主动参与德育、所有学生都愿意和能够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为此,校长要对全员德育给予舆论、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撑,德育校长要经常对教师进行引导和激励,德育处要经常通过校会和国旗下等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处要对教师进行学科渗透方面的要求和培训,物业处要对员工提出明确要求和方法指导……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要对全员德育给予全力支撑,形成“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是德育干部”、“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所有教师管理”、“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对德育主体的尊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3.建设八好班集体-8-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班集体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效和学生成长的心理氛围。我校坚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八好班集体”建设工作,积极贯彻“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让学生在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快乐生活、努力学习。“八好班集体”建设从“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8个方面提出了优秀集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为班集体建设提出了目标、方向、标准和抓手。学校规定,所有处室、所有教职员工都是全员德育的主体,都是“八好班集体”建设的参与者和评价者,所以,“八好班集体”成为了支撑全员德育的有效载体和机制。4.建立德育导师制新课程改革实施选课制,选课制要求建立导师制,因此,很多学校不同类型的导师制应运而生。尽管中小学导师制有多种界定和做法,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导师制的实施在落实全员德育方面还有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我校通过三种途径对导师制进行了探索,一种是结合《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实验和研究》课题,带动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一种是结合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导师制,对学生进行研学指导和思想引导;-9-一种是通过党员开展“一帮一”活动,带动部分学习、心理和行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健康成长。全员德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一个非常难于突破的课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以上是我校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效果,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德育成为真正的全员行为。二、德育管理模块化对于我国中小学来讲,教学处、德育处、总务处是学校的主要职能处室,分别承担着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的职责,三个处室之间的分工是比较明晰的,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管理板块。但是,对于每一个处室的内部来讲,管理的分工往往比较粗旷,这种粗旷模糊的管理影响了管理的专业化和管理的效率,学校德育管理的问题尤其突出。本文提出学校德育模块化管理的理念,旨在通过学校德育模块化管理,实现德育处室内部分工的科学化、学校德育管理的专业化和教育教学之间关系的流程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管理的效能。(一)划分四个德育模块,实现德育管理科学化在学校德育管理实践中,存在两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一个是德育的内容非常宽泛,就像大家经常说的那样,德育是个框什么都往-10-里装;一个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工作之间纵横交错,很难贯通和对接。以上两个问题的存在源于对德育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的把握不够,导致的结果是德育管理的混乱和效能低下。本人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将德育划分为规范型德育、发展性德育、深层次德育、境界性德育四个模块,四个模块之存在着从低到高的层次关系。1.规范性德育规范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一个层次和模块,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最基础性的工作,可以通过德育常规量化评比来实现。我校主要通过“八好班集体”(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的建设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风。2.发展性德育发展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二个层次和模块,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规范性德育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实现。我校通过俱乐部(包括体育、艺术、科技三个俱乐部)、学生社团(文学社、电视台、电影社等20多个社团)、拓展课(小语种、名著欣赏等几十门课程)、志愿服务(家庭服务、班级服务、学校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服务)和人生远-11-足(市内课程、省外课程、国外课程)等途径开展学生活动,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3.深层次德育深层次德育是德育的第三个层次和模块,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德育走进学生心灵,是规范性德育和发展性德育的深化,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我校通过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