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东北师大附中物理试卷初二年级期末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水中“倒影”B.树荫下的光斑C.水中“折”笔D.雨后彩虹2.体育课上,老师常配备扩音器进行讲解。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声音的音色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D.增大声音的响度3.下列光学元件,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潜望镜4.利用干冰(固态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5.一条船在河中行驶,我们说船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河岸上的树B.两岸的山C.迎面驶来的船D.坐在船上的乘客6.用四个容量均为2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7.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增大物距D.减小取景范围8.用相同质量铁和铜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铜球,已知ρ铁=7.9×103kg/m3,ρ铜=8.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球和铜球一定都是空心的B.铁球和铜球一定都是实心的C.铜球是空心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D.铁球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9.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B.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C.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D.看不到像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B.当物距为15cm时,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于投影仪C.当u=v=10cm成实像时,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小D.当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像的大小也会减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120cm=m;72km/h=m/s12.蝙蝠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定位昆虫的位置,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13.把一只充了气的气球放在阳光下晒,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体积变大,气球内部气体的质量,气体的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取款人在摄像头中成倒立、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远离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球,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质量之比为。16.如图所示的圆形烧瓶内装满水,用平行光束照射这个眼睛模型,根据光束聚焦位置可以确定这是眼模型。小静同学的眼睛与这个模型相同,自习课上,她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应该将书(选填“靠近”或“远离”)眼睛。三、计算题(17题4分,18题6分,共10分)17.长春卫星广场下穿隧道从入口到出口的路程是1.8km。(1)甲车从入口到出口需0.06h,求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乙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此隧道,需要多长时间?18.很多人知道自己的身高和质量,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人身高180cm,质量80kg,他的体积为多少?如果给此人做个1:1的蜡像,蜡像的质量为多少?(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取ρ人=ρ水=1.0×103kg/m3,ρ蜡=0.9×103kg/m3)----四、综合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28分)19.(6分)(1)请作出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如图乙所示,根据给定的折射光线画出对应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如图丙所示,完成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甲乙丙20.(3分)小欢和小亮同学合作完成了实验: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如图甲所示,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2)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从数据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3)某时刻小亮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处于(选填“沸腾前”或“沸腾中”)。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9999第20题图第21题图21.(4分)某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1)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乙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根据乙图像可知,在第12分钟时,试管里的冰已经全部熔化成水,水(选填“会”或“不会”)继续从空气中吸收热量。22.(5分)小刚用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甲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的目的是。(2)乙图中像A1与像A2是一次实验中同时看到的两个像,它们的大小(选填“A1较大”、“A2较大”或“相等”),像A1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选填“P”或“Q”)面所成的像。----(3)乙图中测量蜡烛A的像A1到反射面的距离(选填“正确”、“偏大”或“偏小”)。(4)小刚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像A1与像A2之间的距离为cm。23.(5分)小爽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目的是。(2)如图所示,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又会得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3)随着蜡烛不断燃烧,蜡烛在光屏上的像(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4)如果换一个更薄的凸透镜,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4.(5分)小婷同学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序号1234物距u/cm4.25.06.810.0像距v/cm3.94.76.59.7----12(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未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应调节天平的,使横梁平衡。(2)如图甲所示,测得鹅卵石的质量为g。(3)将鹅卵石放入盛有52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鹅卵石的密度是kg/m3。(4)小婷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她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鹅卵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ρB(选填“>”、“=”或“<”)。(5)如果小婷同学用上述方法测量鹅卵石体积的过程中,先用细线(体积忽略不计)将鹅卵石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水和鹅卵石的总体积V1,再取出鹅卵石,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V2,鹅卵石的体积V=V-V,然后利用�=�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则测得鹅卵石的密度会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参考答案1.B2.D3.B4.A5.D6.B7.C8.D9.C10.C11.1.22012.超声波信息13.不变变小14.缩小变小15.1:12:316.近视靠近17.(1)30km/h(2)0.05h18.0.08立方米;72千克----19.20.(1)68(2)不变(3)沸腾中21.(1)晶体(2)固液共存6(3)会22.(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相等P(3)偏小(4)0.623.(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放大(3)向上(4)右24.(1)平衡螺母(2)31.2(3)3900----(4)>(5)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