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课程论文题目:移动支付应用分析院(系):商学院专业:电子商务学生姓名:詹晓琴学号:授课老师:刘贤锋评价内容满分得分格式规范,满足字数规定要求10分思路清晰,层次结构分明,紧扣主题,无抄袭30分论文有新意,有自己的观点和支撑理由30分观点展开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30分总分100分移动支付应用分析1詹晓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针对我国移动商务交易过程中,移动支付环节的发展现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运用经济学、移动商务、网络金融学、网络消费者行为学等多种分析方法,多角度对移动支付应用进行系统性梳理与论述分析,展望未来,并提出创意可行性对策。关键词:移动商务;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移动安全0.引言在当今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移动电子商务增长强劲的大背景下,移动支付应运而生。由于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各环节功能还不明晰,移动支付使用率还相对较低,应用场景尚不丰富,大多数的移动支付业务和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健全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因此移动支付在我国主要展现出市场活跃却格局未定的态势,移动商务对于移动支付的需求,以及移动支付对于移动商务的贡献与日俱增。业界普遍认为,我们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三年将是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黄金阶段,由于不同地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都存在差异,各参与方都将面临着诸多的决策与挑战。1.移动支付概况1.1移动支付的定义和分类目前,业界尚没有统一的且被各方所接受的对于移动支付的定义,不同参与方和研究机构从各自的角度对移动支付进行了相关定义。例如,Gartner认为,移动支付是在移动终端上使用包括银行账户、银行卡和预付费账号等支付工具完成交易的一种方式,并认为移动支付不该包括基于话费的手机支付、基于智能手机外接插件实现POS功能和IVR支付(结合其他通讯手段的SMS和USSD强化安全的IVR支付除外)的三种模式。与之相比,Forrester的定义更为广泛,他认为移动支付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资金划转来完成交易的一种支付模式,但不包括通过移动终端语音功能完成的交易。在本文中,基于对移动支付的理解,综合了众多研究机构和参与方的观点,采用权威艾瑞集团的定义:移动支付是指基于无线通信业务,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的非语音方式的货币资金的转移以及支付行为;移动支付市场交易的规模统计包括用户购买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包括使用移动支付购买实物商品以及信息化服务的支付,不包括代收、代付和资金归集地等其他B2B类应用。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目前移动支付技术实现方案主要有三种:NFC,e-NFC和SIMPass®--单芯片NFC移动支付解决方案。针对移动支付的分类,按照不同维度可以分出不同类别。目前,被业界普遍接受的分类方式是按照通信方式来把移动支付分为远程支付(RemotePayment)和近场支付(ProximityPayment)。远程支付,又称为线上支付,指利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移动支付后台系统,完成支付行为的支付方式,结合交易对象是个人对个人还是个人对企业来进行区分,还可以将远程支付分为远程转账和远程在线支付;一个典型的远程支付流程通常发生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在电子商务网站购买商品后,按照商家提供的付款界面跳转至支付页面完成支付,其中SMS、IVR等属于远程支付。近场支付,是通过移动终端,利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交互,从而完成支付的非接触式支付方式,常见的近距离支付包括蓝牙、红外线、RFID等,目前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技术是移动支付领域的主流技术。1.2移动支付发展现状移动支付产业属于新兴产业,2009上半年,我国移动手机支付用户总量突破1920万户,实现交易6268.5万笔,支付金额共170.4亿元,咨询公司Informa报告认为,预计到2013年,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600亿美元。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相对其他国家,移动支付的市场所能展现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远程支付相对发展成熟,比如手机支付宝等。随着移动商务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的成交量也日益攀升,相对远程支付而言近场支付发展却相对缓慢,仍以金融机构、运营商和行业企业的城市商业试点推进为主。目前在我国移动支付的市场上,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使用情况高于全球市场平均值;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水平优于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水平;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时,POS使用率(10%)低于移动电子商务使用率(19%)。我国移动支付的主要三大参与方为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运营商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他们各自主导的方式促进移动商务中移动手机支付的交易完成;他们三者各有优势,如金融机构拥有完善、成熟的资金清算系统,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般都拥有更庞大的客户资源和健全的销售渠道,他们三者既合作又竞争,展现为多种商业模式共存,产业链庞大且鱼龙混杂,面临诸多挑战。2.移动支付应用分析2.1技术模式分析目前国际通用的移动支付方式包括Zipmark(扫描支付)、PayPalHere、Square刷卡模式和GoogleWallet(NFC技术)这4种途径,其技术实现方案主要有双界面JAVAcard,SIMPass,RFID-SIM,NFC和智能SD卡等5中技术。双界面CPU卡(基于13.56MHz)是一种同时支持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通讯方式的CPU卡,接触接口和非接触接口共用一个CPU进行控制,接触模式和非接触模式自动选择。他具有信息量大、防伪安全性高、可脱机作业,可多功能开发,数据传输稳定,存储容量大,数据传输稳定等优点。SIMPass技术(基于13.56MHz)是一种多功能的SIM卡,支持SIM卡功能和移动支付的功能。SIMPass运行于手机内,为解决非接触界面工作所需的天线布置问题给予了两种解决方案:定制手机方案和低成本天线组方案。RFID-SIM(基于2.4GHz)是双界面智能卡技术向手机领域渗透的产品。RFID-SIM既有SIM卡的功能,也可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基于13.56MHz)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NFC手机内置NFC芯片,组成RFID模块的一部分,可以当做RFID无源标签来支付使用,也可以当做RFID读写器来数据交换和采集。智能SD卡可以用来扩大SIM卡的容量,可以满足业务拓展的需要,SD卡也属于移动支付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门技术。2.2商务模式分析目前全球移动支付主要存在多种商业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商业模式、运营商独立运营模式、运营商与银行合作模式以及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等。据讯络网络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超过9亿的移动用户规模和用户手机消费习惯的积累形成移动支付诱人的市场发展前景,移动支付已经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然而由于我国移动支付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一方面,运营商主导的近场支付模式受制于标准、终端等诸多问题,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导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发展较为迅猛,打通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的难点,使移动出行、移动理财、移动消费成为一体化,覆盖手机支付、移动网银支付、移动快捷支付、移动POS机、手机刷卡支付终端、车载智能终端等多元化支付终端成为现实。2.3供应链环境分析移动支付的产业链比较漫长,整个供应链必不可少的主要角色主要包括移动支付用户、银行、移动运营商、应用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手机制造商等(见图1-产业链各方实力对比)。在移动支付生态系统中,主要参与方的合作对促进移动支付商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政府以及技术公司等参与方之间的合作能推动市场尽快达到盈利。“技术基础设施、高效的金融监管架构和强劲的经济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全球洞察分析部门副总裁TheodoreLacobuzio在其发布的《移动支付成熟度指数报告》中指出表示,“消费者成熟度和产业整合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可以独立发展和推动移动支付,因此,支付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参与者必须紧密协作以推进移动支付的发展。”图1:产业链各方实力对比成员具体身份优势劣势金融机构银行完善清结算体系、用户信任的支付领域专业品牌、资金实力强大支持服务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单个银行分别接入重复成本高银联跨交易系统枢纽、大量客户资源、在银行有较强议价能力、持卡用户数量大费率较高、终端用户中品牌号召力不足第三方支付企业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线上商户和用户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可移植成功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至手机终端线下商户积累不足、缺乏传统行业支付业务运作经验线下第三方支付企业有一定线下商户积累依赖银联商户接口城市一卡通用户基数大,有一定非接受理终端储备,不受第三方支付法规监管法规政策不明,商户行业单一移动运营商控制远程通信通道、用户基础巨大、资金势力强大,积累了较为完善的小额计费和结算系统近端支付通信通道不经过移动运营商,面对管道化威胁手机软硬件商大厂商在终端用户有品牌号召力在远程通信通道方面受制于移动运营商其他设备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为产业链提供技术、设备、平台支持,议价能力弱2.4用户行为分析移动用户的三个特点:年轻、高学历、高收入。据权威最新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年龄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群体,其中25-30岁最多,他们对于手机通讯的依赖较强,而且具有一定高学历,大专以上学历居多,对于移动支付相对比较了解,且有比较稳定的工作或者额外生活收入,相比之下,显得非移动支付用户的年龄结构较年长。另外移动支付用户调查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多,或许这个和我国男女比例有关系,其中地域显示南方以及沿海地区移动支付用户较多,而南方以及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群众收入较高。手机客户端是用户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使用Android系统的移动支付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63%,移动支付的用户认知度比较高,使用短信支付的用户最多,但是使用手机短信支付门槛低,使用者众多却并不是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相对二维码和条码支付对于网络的信任度较高,但是移动设备对于扫描的条码辨识度、便捷性和稳定性却有待提升。因此对于大部分移动支付用户来讲,影响用户使用的核心因素是便捷性,普遍用户认为未来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有待改善,首先需要强调用户体验;其次,移动支付用户多为年轻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和高科技产品比较熟悉,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对于安全性的要求相对较低;总之,用户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没有上限,任何时候对于安全性的提升都是对于移动商务的移动支付发展有益的,未来随着移动支付标准的逐步统一、移动终端功能的日益丰富和支付环境的日趋完善,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会逐步提高,对于移动支付服务的要求也会日益增多。2.5发展趋势分析(1)替代纸币虚拟化。移动支付手段的推陈出新,国际通用的移动支付方式将包括:Zipmark(扫描支付)、PayPalHere、Square刷卡模式、GoogleWallet(NFC技术)这4种途径,它们将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无纸质货币时代。(2)银行服务移动化。随着iPhone的应用流行,用户可以通过Simple(又名BankSimple)即可完成存取款、转账等各种操作,存取票据用手机拍照保存即可。(3)理财工具贴身化。由于移动支付便捷性逐步提高,个人理财应用将成为是主流需求,使人们利用自己的移动支付实时数据比如历史交易、线上/下支付等可以帮助大家做出更正确的财务决策。(4)虚拟货币国际化。比特币(Bitcoin)将有待成为一种P2P(peertopeer,点对点)虚拟货币,类似于Q币,它以文件的形式储存在你的电脑里,实现可以用它购买一些虚拟物品,如果对方接受,你也可以用Bitcoin购买现实物品。(5)开放合作,共建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过程中,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终端厂商、商户、社交平台等参与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