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庙中心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科目: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师: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册数下册总课时65教师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比例”、“图形的运动”、“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七部分。二、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领域的两个单元中“比例”单元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特别重视结合具体的适当的情境、并利用数形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正反比例。2.“图形与几何”领域也有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不仅是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图形的运动相关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积累研究图形的活动经验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还是渗透“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特别重视操作、想象与思考的结合,引导学生经历“想——做——再想”的过程,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空间观念。3.“数学好玩”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身体会数学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4.“整理与复习”是对本册教科书四个单元内容的知识梳理和复习,注重让学生真正经历整理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整理知识,并收集、呈现学生的整理作品组织交流。5.“总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整体梳理与回顾,重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既有以问题驱动学生回顾梳理相关知识,又有针对性的“巩固与应用”,这样的编写方式“利学利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2、理解、掌握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形的比例尺。3、学生在图形的运动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4、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5、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表面积和体积。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7、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问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2、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3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五、教学难点1、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和判断。2、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综合复习分数、百分数的应用。六、教研专题七、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月/日教学内容备注13月1日—3月3日开学准备工作、报名工作3.2(元宵节23月5日—3月9日圆柱和圆锥33月12—3月16日圆柱和圆锥43月19—3月23日比例53月26日—3月30日比例64月2日—4月8日图形的运动清明节(4.5--4.7放假;4.8上班)74月9日—4月13日正比例和反比例84月16日—4月20日正比例和反比例94月23日—4月28日数学好玩5.1劳动节(4.29--5.1)105月2日—5月4日整理和复习期中考试115月7日—5月11日总复习125月14日—5月18日总复习135月21日—5月25日总复习145月28日—6月1日总复习156月4日—6月8日总复习166月11日-6月15日总复习端午节(6.16--6.18放假)176月19日-6月22日总复习186月25日—6月29日结束工作期末考试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内容1、面的旋转2、圆柱的表面积3、圆柱的体积4、圆锥的体积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包括圆柱与圆锥两个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与长方体的学习一样,本单元也是从图形的认识、表面积、体积等认识立体图形的几个角度安排学习内容,具体通过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四个教学活动展开。三、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个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单元教学重点1、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理解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3、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五、单元教学难点1、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圆柱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七、单元教学进度计划总课时数:12节时间教学内容节次第一周面的旋转1第一周圆柱的表面积3第二周圆柱的体积3第三周圆锥的体积3第三周练习一2杨公庙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面的旋转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面的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准备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温故互查: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合作探究:(1)观察课本P2各图,你发现了什么?(2)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回答汇报点评:(1)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条线;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转门形成一个圆柱。学生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2)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学生体验:线动成面(3)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小结巩固练习:判断。(1)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一个圆锥也有无数条高。(2)圆锥的表面有两个面(侧面和底面)。(3)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学生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动手操作连线学生回答独立完成板书设计面的旋转教学反思杨公庙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圆规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自学感悟: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合作探究:研究圆柱侧面积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操作、观察对比、小组交流,认识圆柱的侧面。汇报点评: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小组总结圆柱侧面积的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巩固练习: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拓展延伸: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探索汇报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独立完成板书设计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教学反思杨公庙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二)教学目标通过圆柱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温故互查:观察圆柱的展开图,思考: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宽等于多少?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自主尝试:完成“试一试”。合作交流: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观察思考回答独立完成试一试的题目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汇报点评:指名学生回答,注意要使学生弄清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等)。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1题,灵活运用公式求圆柱的表面积。完成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2、3题拓展延伸:完成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4、5题,搞清楚问题的关键,注意单位的换算小组合作完成后交流。完成第6页的题目板书设计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教学反思杨公庙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总第4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圆柱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自主尝试: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侧面积?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侧面积?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侧面积?同桌互相说一说,并举例完成全班总结:求侧面积,可以运用公式S侧=ch或S侧=2∏rh或S侧=∏dh合作交流:1、判断把一个圆柱形钢材截成2段圆柱,这时圆柱的面积之和与原来圆柱的表面积相等。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总结独立判断2、一根圆柱形排水管,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