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学课程案例2-1是煽动罢工,还是正当维权2001年10月29日,由于企业低于该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且不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工资,停工待料期间不发生活费等,以生产部门为主的1000多名职工采取在厂内静坐停工的方式,要求解决问题。停工当天,在劳动站的协调下,企业第一次就工资标准和加班费等问题与李某、何某、刘某等组成的职工代表进行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全体员工恢复上班。2001年11月12日上午,某电器厂李某接到公司人事部的一份书面通知:因李某煽动罢工,破坏生产,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经董事会研究并请示政府部门,决定给予开除,并不予结算工资。与李某先后接到通知的还有公司的何某、刘某。但是李某等认为他们停工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企业开除他们的决定违反法律规定,为此双方引发争议。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案例2-1分析:企业与劳动者的观点产生了根本分歧劳动关系采用何种模式进行调整才是好的模式?市场经济国家对劳动关系问题是如何进行价值判断的?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本章学习目标描述劳动关系主要学派及观点理解正统多元论的内容熟悉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思想阐述新保守派的劳动关系理论了解一元论与多元论理解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本章内容提要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西方五大理论学派: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共同点:承认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差异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争论的焦点主要有:对雇员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用持不同看法,尤其是对冲突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雇员内在力量相对于管理方是否存在明显劣势这两个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学派特征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效率最大化雇员忠诚度的最大化均衡效率和公平减少不公平和不公正减少体系内的力量不均衡主要研究的领域劳动力市场管理政策和实践工会、劳动法和集体谈判雇员的社会问题冲突和控制对双方力量差异的重要性认识不重要——由市场力量救济若管理方接受进步的管理方法,就不很重要一般重要相当重要;其差异是不公平的主要来源非常重要;体现了体系内“劳动”和“资本”之间力量不均衡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各学派对劳动关系的不同看法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学派特征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所设想的内部冲突的程度根本没有——由市场力量弥补若管理方接受进步的实践,则冲突就很少一般;受到公众利益为中心的局限依情况而定:在“核心”低;在“周边”高尽管是依雇员力量而变化,却是基础性的对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影响的评估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持矛盾心理;取决于双方合作的愿望正向的“社会”效应,中性或正向的经济效应在“周边”无效;在“核心”有有限效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会的效率具有内在局限性改进雇员与管理方之间关系的办法减少工会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推进进步的管理实践,增强劳资双方的合作保护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最低劳动标准立法增加政府干预和增强劳动法改革激进的制度变化;雇员所有和员工自治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学派主要观点和主张代表国家新保守主义学派减少政府税收,强调发挥市场规律对工人收入的作用美国管理学派政府间接干预经济,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用管理手段实现高度认同日本、英国正统多元论学派政府负担更多的经济结构和培训的责任,主张较庞杂,工人委员会制度等德国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强势劳动法、工人代表制度和工会,劳工运动瑞典激进学派工会参与社会活动,雇员所有制和企业的雇员控制制度西班牙(蒙作根体系)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国家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埃米尔·迪尔凯姆工业主义理论马克斯·韦伯工业资本主义理论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工业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工业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理论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1、马克思与资本主义理论阶级和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由两大基本的阶级组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相互依赖、彼此互为前提的矛盾体。二者在利益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剥削:相对于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从根本上处于不利地位。资本主义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便是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资本论》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异化劳动者的生活也变得没有目的和意义,感觉自己和真实的自我、以及其他人都疏远了。工会、国家和意识形态:工人自身提高工作生活条件的能力在资本主义社会受到非常严重的限制;政府是资产阶级的工具,是为保护和加强资本主义产权服务的。两极分化阶级之间的分化会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2、埃米尔·迪尔凯姆与工业主义理论劳动分工理论两个理论分支:“工业社会理论”和“后工业社会理论”工业社会理论:(1)传统的“工人”与资本家的阶级分类已经过时;(2)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相分离,所有者越来越分散;(3)工会和集体谈判越来越成熟。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社会劳动分工》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工业主义理论的内涵后工业社会理论采用了迪尔凯姆提出的组织内部联系的特征,认为工作组织和职业协会同迪尔凯姆所界定的职业群体有相同的作用。因此,该理论描绘了非常美丽的社会总体情况,特别是非常理想的劳动关系。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3、马克斯·韦伯和工业资本主义理论精于计算的理性和官僚制的广泛传播劳动力市场和雇佣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矛盾的结论:一方面,社会具有了高水平的效率、相当的经济和社会能力,最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工业资本主义的物质利益伴随着大量的社会文化的腐化和堕落。工业资本主义理论的内涵:工业资本主义理论说明劳动关系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经济的核心和主流,这也是自由改革学派所支持的。另一方面,劳动者受到大型官僚组织的雇主、工会和政府机构的统治,无法从工作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劳动关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的理论比较(1)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资本主义理论工业主义理论工业资本主义理论主要解释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工业化进程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主要代表人物卡尔·马克思埃米尔·迪尔凯姆马克斯·韦伯相应的劳动关系的学派激进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管理主义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主要的社会形式阶级相互交错的利益群体分层制:多个阶层和社会地位的群体潜在的发展趋势阶级斗争对社会的认同理性化,官僚组织统治的制度化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资本主义理论工业主义理论工业资本主义理论就业关系的主要基础强制自愿强制和自愿管理方的主要目标通过剥削获得剩余价值(利润)的最大化效率和效力通过精密计算的合理性来获得利润最大化工作的属性和发展方向非技能化异化技能化,价值实现高度的正规化和专业化,没有价值实现对于未来的判断阶级两级分化和不稳定进步和稳定经济发展,但是文化低落劳动关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的理论比较(2)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1、斗争模式:认为劳资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关系,其表现形式是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其本质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多元放任模式:这一模式秉承新古典学派劳动关系理论,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工会或工会运动对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副作用或负面影响,主张减少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3、协约自治模式劳资抗衡:认为雇主联盟与受雇人联盟之间订立的集体协议,对其成员均具有规范效力,主张以协约自治原则处理劳资事务。劳资制衡:其基本思想是从消极保护劳工,转为积极的由劳资双方共同参与决定企业经营活动,尤以德、奥等国为代表。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环境(EnvironmentalContexts)谈判(Bargaining)调解(Conciliation)仲裁(Arbitration)立法(Legislation)过程(Processes)输入(Inputs)主体(Actors)意识形态(Ideology)输出(结果)Outputs(Outcomes)规则(Rules)程序规则(Procedural)实体规则(Substantive)反馈(Feedback)劳动关系系统简化模型图1、产业关系系统模式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投入产出法律制度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管理方和管理方协会员工与员工团体单方行动集体谈判调解/仲裁法庭裁决工会与管理方的合作(如,联合委员会)政治行动产业冲突工资和福利工作环境管理方权力流动率/缺勤率生产率态度主体转换过程对“产业关系系统”的改进:安德森模型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3、统合模式的具体形式社会统合模式: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具有很强大的力量;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劳工对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本身的产业。经营者统合模式:劳资关系主要发生在企业层级;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不具有强大的力量;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只存在于产业阶层;劳动者对本产业的忠诚高于对其他劳动阶层。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国家统合模式:国家对劳资双方采取强而有力的控制手段;以劳动基准法为核心,国家公权力对劳资双方的劳动契约直接介入、干预和管制;在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监督检查方面,采取官僚本位主义,缺乏工会与劳动者的参与;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而较少从劳动者的立场进行规划,体现劳动者利益。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问题与思考1、试述现代西方劳动关系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2、结合实践,谈谈劳动关系的几种调整模式。3、举例说明韦伯的官僚制度对雇佣双方关系的影响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