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收对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税收对资源优化配置作用131501510001税务柏莉摘要: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学中以帕累托效率作为衡量标准,现实中,资源配置后很难达到帕累托效率,但可能达到卡尔多效率。税收调整资源配置,使一部分人受损,另一部分人受益,因此“卡尔多效率”为政府运用税收调整资源配置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税收的构成要素角度,实现对资源配置调整。关键词:资源优化配置帕累托效率卡尔多效率一、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配置,即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用途之间进行选择、安排和搭配。生产过程中,包含的四个生产要素分别为生产资料要素(资本和物质资源)、劳动力要素、管理要素、信息要素。资源配置就是产品生产者对上述四个要素分配和使用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资源都是有限的,处于稀缺状态,因此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一个社会所拥有的全部资源配置到最符合社会需要的各个部门当中去。优化配置是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指配置过程获得最佳效率,也就是在既定的资源状况的生产力水平下,对资源配置尽可能高水平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衡量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现代经济学多以帕累托效率作为衡量标准。所谓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一种资源的调整可以不使其境况变坏而使他人境况变好。根据帕累托效率的一般表述,效率具体又可分为生产效率、交换效率、生产和交换结合效率。实现帕累托效率,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经济处于完全竞争,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影响,其中尚包含一些隐性的前提假设,如没有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因素,也包括没有来自制度或政策方面的扭曲因素,条件非常苛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由市场机制来完成的。市场机制的功能在于在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作用下,市场上各类商品价格会随着供求状况而高低变化,市场价格的高低又反映着资源的稀缺程度,进而引导着资源从经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从而达到资源利用的节约和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以适应社会需要。在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没有任何外部干扰因素,市场机制会自发引导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此时,税收应当保持“中性”,不应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以避免市场价格信号失真,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此时,不存在税收调整资源配置问题。之前也提到,完全竞争的条件太苛刻,只是一种近乎理想的模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机制存在许多缺陷和诸多外部干扰因素,资源无法自发达到优化配置。政府需要借助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矫正市场缺陷,调整资源配置。只要经济资源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就存在重新配置资源的问题。现实经济生活无法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要的主要前提条件——市场完全竞争,所以资源需要重新配置的问题是经常存在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是每一种资源重新配置都能“使得每个人的处境较前变好;或者,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同时没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坏”。也就是说,一方面,资源需要重新配置,另一方面,资源重新配置后并不都能达到资源重新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剑桥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卡尔多解决了上述矛盾。卡尔多认为,改变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受损而另一部分人受益;或者,一部分人短期受损而长期受益。只要一部分人的受益大于另一部分人的受损,或者长期受益大于短期受损,则存在资源重新配置效率,这被称为“卡尔多效率”。资源重新配置可能不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但却可能符合“卡尔多效率”标准,因为它可能用一部分人的受益弥补另一部分人的受损或者以长期受益弥补短期受损。由此可见,具有“卡尔多效率”的资源重新配置是促使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二、税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人,税收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实现社会公平分配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税收调整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卡尔多效率”较“帕累托效率”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因为税收是将经济资源在国家和其他经济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的分配活动,在维持原税收收入数额实施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职能的前提下,税收调整资源配置必然要改变既定的分配关系,使一部分人受损,另一部分人受益。尽管可能存在受益大于受损或长期受益大于短期受损,但没有一个人受损的税收调整资源配置行为,存在的可能性不大。过去在税收实践中重视“帕累托效率”,忽视“卡尔多效率”的研究和运用,限制了税收在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的作用。现在,引入“卡尔多效率”为政府运用税收调整资源配置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税收调整资源配置是借助调整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来完成的,一般来讲有四种方式:税种、税率、税目、减免税或加征。通过这些方式的运用,对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限制、奖励,进而影响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决策,使经济资源在不同经济主体间或流进或流出,达到资源重新配置的目的。第一,合理设置税种。由于国家征税的目的物不同,即征税对象不同,可将税收相互间区别开来,形成不同的税种。如以商品或劳务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就是增值税;种收益额为征税对象征的税就是所得税等。税种不同,对资本投资的影响有所不同,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所得税直接影响投资报酬率,由于投资报酬率不同而致使资本流动,影响投资倾向。第二,合理设置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关系或比例,关系着国家收入的大小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常采用的税率形式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其中,定额税率是比例税率的特殊形式。不同的税率形式,不直接影响资源配置,而是通过劳动投入来间接影响劳动资源的配置。税率不同形式对纳税人在劳动投入方面的影响在所得税制下加以比较才有意义,因为流转税不适合采用累进税率,大多采用比例税率。比例所得税率比累进所得税率能更多激励纳税人的劳动投入,使其努力工作。比例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是相等的,而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要大于平均税率。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高,意味着替代效应强,对劳动投入产生更大的妨碍作用。同样累退税率较比例税率对劳动投入有更大的激励影响。由于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对纳税人劳动投入影响不同,因此,对不同所得项目采用不同税率形式,可以促使资源重新配置。政府可以利用这一点,设计合理的税率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另外,不同的税率水平能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由于税率高低有别,税率较低的行业总是会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入。例如,在对流转各税都采用比例税率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产业或产品设计高低不等的税率,诱导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方向及生产经营规模向国家需要的方向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因此,政府必须根据宏观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税率水平,适时降低某一产品税率,会引导一部分资源流入,适时提高某一产品税率,会阻止一部分资源的流入,同时会促使一部资源流出,调整资源配置使之更有效率。第三,合理确定税目。税目是具体征税的项目,凡列入税目的就征税,不列入税目的不征税,也是税收有针对性地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整的具体范围。例如,我国目前对众多消费品中的十四大类消费品征收消费税,这十四大类消费品可概括为:(1)对环境有污染的产品;(2)不可再生的能源产品;(3)奢侈消费品;(4)高能耗的产品。这些产品都不是国家需要鼓励、扶持的产品,所以对这十四大类产品征收了消费税。第四,适当运用税收的减免和加征。税收减免是在纳税人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款后给予一部分减征或全部免征的一种措施,主要体现国家对这部分纳税人的鼓励和扶持。它是通过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手段促使经济资源向这些纳税人流入。税收加征是在纳税人依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基础上再加收一定数额的税收。主要针对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某些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加重课税的措施,以及为了贯彻合理负担政策,对于个别利润特别大的纳税人所采取的调节措施。它主要是通过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手段促使经济资源流出。尽管税收减免和加征是税收调整资源配置最灵活的手段,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更好体现公平竞争,政府应规范减免税,合理地运用税收的减免和加征措施。综上所述,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经济经常存在资源重新配置的需求,税收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这种需求,调整资源配置。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我国资源配置状况不十分理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税收对此大有可为。因此,我们必须调整税收制度各构成要素,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制度。在税收制度调整过程中,可能某些内容的调整符合资源重新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可能某些内容的调整不符合“帕累托效率”,但符合“卡尔多效率”;可能不符合上述两个效率,属于无效率。所以,目前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将税收项目调整后可能出现的受益和受损作对比分析,以确定这一税收项目调整是否使资源重新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或“卡尔多效率”的情况。税收调整项目若能使资源重新配置达到“卡尔多效率”标准,就会使调整逐渐趋向于达到“帕累托效率”标准。这些工作可以减少我国在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加其科学性,使税收在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