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一,人格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的反应。投射测验的特点:(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第三章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1,人格结构:共同特质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人格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核心特质:它的概括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次要特质:指一个人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这些偏好或反应倾向不易为人察觉,通常只有熟悉的人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2,人格动力:机能自主机能自主是其动力理论的核心概念。即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的机能自主的。3,人格发展成熟人格必须具备六个基本条件:(1)将自我感扩展到自身以外的人和活动(2)热情的与人交往,表达自己的亲密,同情和容忍(3)具有情绪安全感和自我接纳感(4)对生活有现实的知觉(5)具有幽默感和自我洞察力(6)具有统合的人生哲学二,麦克雷和科斯塔的五因素人格理论五因素人格理论试图将人格理论中的所有重要元素都纳入其中,并将指分为基本趋向,适应性特征,自我概念,客观传记和外在影响五个主要成分。这五个主要成分由动力过程相联系。基本趋向:是人格的“原材料”,是通过直接观察推断而来的能力和倾向。即基本倾向OCEAN: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随和性,神经质。适应性特征: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习得的技术,习惯,态度和关系,是基本倾向的具体表现。自我概念:有关自我的知识,观点和评价。客观传记:个体整个生命历程中感到,想到,说到,做到的所有重要事件。外在影响:指心理环境,包括发展的影响因素,宏观和微观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动力过程是联系上述五个元素的中介。第四章生物学理论一,普洛闵的行为遗传学理论行为遗传学理论研究方法:(1)家族研究:通过研究家族史,了解某种人格特征在家族成员中出现的频率高出普通人群中出现频率的程度,来估计其遗传率。(2)双生子研究:双生子有两种类型,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3)收养研究:是通过比较儿童与其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在人格上的相似性来进行。(4)模型拟合:建立一个反映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某种特质贡献大小的模型,并将其与观测到的相关进行比较。二,巴斯的进化心理学理论1,进化的心理机制(1)是存在于机体内部的,对信息的加工过程(2)是为了解决某种生存和繁衍问题(3)心理输出的为了解决某种特定的适应问题巴斯认为,信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过程就是决断法则。从进化论的观点看,人格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帮助我们的祖先解决各种适应性问题的心理机制的总和。2,与人格相关的心理和行为策略的进化机制(1)求偶进化心理学认为求偶时,男性喜欢年轻时,生理上有吸引力的女性。女性更喜欢能为其后代提供保障的男性。(2)归属需要Hogen提出人有两种基本动机:追求地位和被群体接受。对群体的归属需要或者说得到群体的认可,就意味着个体可以得到更多的保护,获取更多的食物和其他抚养后代所需的资源,并因此得到更多的寻求伴侣的机会。(3)亲子动机从进化论的观点看,只有自己的后代能够使自己的基因得以复制和传承实现种族的繁衍。(4)攻击进化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攻击行为具有以下功能:占有他人资源,防御他人攻击,争夺性伴侣,提高社会地位和权力,阻止和惩罚性伴侣和性出轨,减少非己后代对资源的消耗。第五章精神分析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受完美原则支配2、人格动力弗洛伊德认为,一切作用于人格的能都来自本能。本能作为一定量的心理能,是整个人格结构系统的动力基础。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朝向生存,发展和繁殖的本能。死的本能:朝向毁灭和破坏的本能。3、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五阶段早起经验决定论:个体在经过一系列心理机能的发展后,其稳定的人格在大约5岁的时候基本就形成了。(依恋)口唇期(oralstage,0—1岁)肛门期(analstage,1—3岁)性器期(phallicstage,3—6岁)潜伏期(latentstage,7岁至青春期)生殖期(genitalstage,青春期以后)4、焦虑与防御焦虑: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和道德焦虑,三种焦虑的根源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现实焦虑: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神经质焦虑:是由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冲动导致不良结果而产生的焦虑。道德焦虑:是由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导致的羞耻感和内疚感。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1、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自我(Ego)是意识的中心。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性为情结。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部分,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集体潜意识主要内容是原型,深埋在心灵之中,不能在意识中直接表现。所有原型的集合就构成了集体潜意识。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真我等。(1)人格面具: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用来掩饰真实面目。(2)阿妮玛:男性心灵中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3)阴影:是人性的阴暗面,是恶的源头。(4)真我:荣格理论中最重要的原型,是最晚出现的心灵要素。2、人格动力:心灵能量,心灵能量的运行遵循守恒律和熵律。心灵就是整个人格,是与人的物质现实相对应的心理现实。在心灵中存在着生命之能,即心灵能量。守恒律:在心灵的某处若有一定量的能量消耗,那么就会有等量的,形式或同或异的能量在心灵的其他地方产生。熵律:在心灵的某处若有能量聚集,在强度上占优势,就必然会在心灵内部产生驱力,使能量从高强度区域向低强度区域流动,达到平均分布。三、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1、人格动力(1)每个人生来具有自卑感,为消除自卑,人会不断奋斗以弥补自身的弱点,这就是补偿。(2)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为了克服自卑感而抗争过程,人对不完美状态的抗争,对最终完美状态的追求叫做追求卓越。(3)人越自卑,追求卓越的要求越强烈。(4)过度自卑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让人产生无助感。2、人格表现生活风格:个体在补偿自卑感的活动中形成的独特的反应模式。四种:控制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型(健康的生活风格)。3、人格发展父母的养育会影响儿童的社会兴趣,而社会兴趣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性特征。两类父母行为导致成人后产生人格问题:(1)溺爱:剥夺独立性,引起更强的自卑感(2)忽视:冷酷,怀疑,不懂爱,人际关系差出生顺序的影响:(1)头生儿童最初被溺爱,而后被废黜,自卑感大多比较强烈(2)未生儿童也受家庭的溺爱,从而表现出依赖,缺乏创造力,自卑感强烈等特点(3)对中间儿童的评估更积极四、安娜和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基本焦虑:是霍妮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指一直能够在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所感受到的,无处不在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自我同一性: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第六章行为主义一、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1、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内驱力:能够促使一个人去行动、具有足够强度的刺激,由它构成了人格的能量单位线索: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反应:指信号所引发的行动,它受内驱力和线索共同诱发,旨在降低内驱力强化:指内驱力的降低。任何引起内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一种强化物2、冲突及冲突的种类冲突: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相容的反应趋向相互竞争时的心理状态。类型: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3、挫折-攻击理论挫折:指目的性行为遭受阻碍时的一种伴随状态。攻击:指以伤害某一有机体为目标的行为。多拉德和米勒假设:攻击总是受挫的后果,而挫折的存在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第七章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凯利的个人建构心理学建构:即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知结构。建构的形成:凯利认为任何建构都是双极的或二分性的,这种建构要得以形成,至少需要对三个事物加以比较,即两个相似的事物和一个相反的事物。通过对三个东西的比较,方能形成对相似性和相异性的认识,即形成一个建构。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建构。对同一事物可以有多种建构,各种建构无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建构系统,正是这种相对固定的建构系统,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