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周长的实际意义。课时:本课共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45-46面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教科书在编排上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学生从周长意义的角度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描一描”﹑“摸一摸”直观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树叶、刻度尺、布尺、绳子、水彩笔、学习单学具准备:直尺、绳子、布尺、彩笔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小蚂蚁爬树叶的flash动画,提问:“请看小蚂蚁在树叶上是沿着什么路线跑步的?”(揭示边线)2、请再次观察动画,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小蚂蚁是从什么地方出发的?又回到了什么地方?(揭示:从起点出发又回到了起点)。3、教师归纳、板书: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4、揭示课题,指名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二、实践操作,感知周长(过渡:看到小蚂蚁在跑步,它的三个伙伴也来跑步了,接着看动画视频。)1、辨一辨播放三只昆虫跑步的动画视频(蚂蚁没有跑完一周,瓢虫没有沿边线跑,蜘蛛是沿着树叶边线跑的。提问:哪只小动物是沿着树叶的周长爬行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过渡:除了树叶有周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2、摸一摸(1)教师示范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2)让学生在身边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物体表面的周长(刚才我们摸了物体表面的周长,那能不能把周长描出来呢)3、描一描(1)小组讨论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2)指名描周长。(在黑板和课本同时进行)(3)小组代表说一说是怎么描的(4)订正,课件演示是怎么描的,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明确要求。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喜欢的物体,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2、做好分工,两人负责测量,一人做记录,一人汇报。3、把测量结果写在学习单上。4、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5、课件演示测量方法和结果(2)完成46页试一试第二题,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四、闯关练习,巩固新知我们不仅认识了周长,还学会了测量了周长,接下来进入闯关环节。第一关:辨一辨:下面这些红线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请判断。第二关:描一描完成课本46面练一练第一题。(过渡:刚才我们用绳子,尺子,布尺来测量出了周长,小蚂蚁它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测量周长)第三关:数一数(小组大比拼)1、播放小蚂蚁数周长的课件,让学生观赛数周长的方法(提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小蚂蚁数出周长是14厘米)。2、.小组大比拼45页数一数。第四关:最后一关实力大比拼,它们的周长是一样吗?五、归纳总结1、回顾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六、教学计划预期评估与反思:本节课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用多媒体教学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合理运用各种媒体资源,同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深入浅出,从简单入手,步步深入,突破重难点,把抽象的周长直观化,让学生不仅理解了周长,还会测量周长,达到教学目标,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力求将教师的“课件”适时适度转化为学生的“学件”,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媒体新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