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篇不同的空间感受•对人类来说,创造空间是对周围环境的有意识的自然行为。•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景观把一些事物连接在一起,它们构成生机勃勃的空间,是精神飞跃的起点,这就是景观的内涵。•景观期望创造空间。•与建筑空间不同的是,景观空间没有顶,没有屋面。景观项目,比如花园、公园、庭院,街道等等,它们的尺度与外观都是独立的,只有天空是统一的颜色。景观是在地面,垂直面及天空间创造空间。边界越弱,面越突出你能想到更多吗?•人和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空间的效果几乎不依赖于测量上的尺寸;实际上空间传达的自然的感觉——狭窄的/宽广的,受保护的/开放的,依赖于观察者与空间中构成边界的实体的距离及观察者眼睛和实体的高差。评价一个空间是否均衡的标准就是人和空间的比例。•对尺度的经验而非尺寸决定空间。空间的效果取决于观察者和被观察物体间的距离。空间的效果取决于观察者的眼睛和被观察物体间的高差。在欧洲,雕塑的传统经验认为,人的视野决定了观看雕塑的最佳点。比较建筑美术的视点(比例为3:1,相应的视角接近18°)、严格的建筑视点(比例为2:1,相应的视角接近27°)及观察细节的视点(比例为1:1,相应的视角接近45。为了防止观察者不小心进入小于观察细节的地带(形式会失真),在许多古老的纪念碑的这个界限边会放置绿篱、栅栏,铁链或高高的台阶。•一个空间通常不是从外部而是从面的中部体验的。•在一个2:1的空间,如果站在中间看也会感到1:1空间的局促感。如不希望有这种感觉,空间也不能扩大到3:1,那么在外部布置有吸引力的视觉焦点(如一个小广场、一个长凳)或者至少设计一条穿过空间的小路也是个好主意。•如果要寻求一定的隔离感或安全感,没有局促感,推荐使用2:1的空间。关键是要保证隔离感,边界和地面需要稳固的实体相接,如不透明、封闭的边界墙。长而狭窄的空间。在面上布置设施,使人最多的时间都花在短的那边上,能减少此空间的局促感。如果使道路、广场等空间和主要空间的排列方向一致,且有通道联系二者,那么有可能在一个小面积里达到“广阔”的效果。如果一个空间的比例超过6:1,会显得更开放和广大,边界处的封闭和安全感也大大削弱;这容易使人产生“巨大天空下的遗失感”,但是也能感觉自由和明亮。空间比例超过6:1后,地面上清晰的起始点及潜在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边界墙上的导向性设施如开口、门洞等减少,通道如道路、小径中间的目标等的导向性变得重要起来。10:1的空间有“失落”、“离开”感,但也觉得很广阔、“自由”。空间特性•“纯净”的空间致力于描写人类建立的如画的空间:•空间是自足的,有内在结构的,由均匀、连续闭合的边界墙围合而成,还有一个均衡、水平的表面。空间是一个个体,我们就位于它的中央。打破空间•打破“纯净”的空间•景观改变(空间的)现实;它展现当地形态学的特点,是人们精神飞跃的起点(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树木到空间)。因此,足够的起点才能创造空间。•景观意味着设计边界、面和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都要确定:改装或变形“纯净”•空间闭合的边界,是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寻找及提供更广泛联系的方法。以下模型,打破了统一的形态,同样的面创造了各种位置的行为机会。给你两个方形空间,你可以演变成几种其它形式的空间?思考空间等级和次序•空间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它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其中的一个空间。•空间的等级是若干空间层层相套。观看者同时能感知几个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空间的边界。通道对于理解这个空间的作用很小。对案例进行空间功能分析•完景观开放空间设计方法边界研究边界是达到此目的首要的方法。•封闭空间有连续的边界墙与外界隔绝,边界越高越密空间越封闭。封闭空间自给自足,并不寻求和外界的联系。•开放边界和外界产生或多或少的清晰的定向联系;它们的关键是运动和视线。通透的边界制造自然,但是随意的无方向的与外界联系。•它们使空间看起来更大,但因为其特性,它们非常依赖环境。开放的空间边界由沿着面的边线上的独立个体创造。调整个体间的距离和面的均匀水平,它们能有效制造空间。开放的空间边界创造自由的联系区和外界联系,它们的关键是“缺口”的大小及各个个体的自然特性,例如大门。空间边界处理•空间边界能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创造——统一的、固体的边界墙能用高度不同的建筑、墙体、栅栏、绿篱等建造。•复合边界由沿边界线排列的不同成分组成:单棵的树、单片的灌木、曲折的建筑、一些室外家具(长凳、灯具、闪光的柱体)、石头、带状墙、一条挡土墙等。用高差创造空间•高差有创造空间的巨大潜能。这里高度的改变,就是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形成边界。高度变化,可以是生硬明确的变化(梯形地)或者是慢慢渐变、明确定义过渡区域的变化(缓坡地)。梯形地表现在平面图上是堤岸线,用等高线模拟表达模型地。•梯形地鲜明显示出水平空间和陡峭的斜坡的区别(梯形地的岸线:极端的例子——梯形的挡土墙)。如果要创造空间,不同高度的差别越模糊、越小,面越需要一个有特色的形式。在斜面上,取得梯形地的方法是削去一块,增加一块物体或两者都有。如果斜面不是近似水平,只是明显地矮于一般斜面,这不被称为梯形地而是肩形地。同样的方法用在丘陵上,种植能增强或减弱地势。在丘陵顶部种植高或半高的树木,丘陵看起来更灵动;能从树下空隙看出去,这样,真实的地貌还是保留下来了。但是顺着丘陵的地形种植封闭的植物组团的话(例如有数层的乔木及灌木),会提升整个地形,植物和山体混合在一起,使丘陵看起来更“高”,更“庞大”。丘陵本来的地形几乎不能再辨别出来。种植在山边的植物使得地形变得模糊,种植在山前的植物使地形看起来平坦了,山体本身已无关紧要了。微凹的洼地能用两边高高排列的植物强化。这提升了其断面,给洼地非常独立的空间感。高大植物种在谷边,低矮浓密的植物种在坡上,能使陡峭的花园斜坡在视觉上平坦(从地面上放眼望去),如果高大植物种在坡上,效果会相反,斜坡会更陡峭。植物作为边界的效果是随时间改变的,因为它们在生长;它们种植的位置不同,其习性也不同。所以一个花园可能在刚开始的几年是宽敞和开放的,20~30年后变成一个不舒适的、局促的“堡垒”。所以在配置植物时,一定要熟悉它们的生长高度、若干年后的预期效果及其和场地的关系(孤植的或是丛植的树丛)。空间效果与植物相对环境,灌木丛或老树林的树木生长致密,是一种独立的空间类型。树林是“房子”,它的面和边界因素出现了,如同通常创造的景观空间的翻转。树群创造了一个阴暗的、有顶的空间,相对其外界让人更有安全感。不同的树林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情趣。这主要取决于树木的种类(光,透过树荫的光线,阴暗的树,绿色的光斑投在树木的浓荫中,闪闪发光的树叶等),但也取决于树木种植的密度及种植的结构(整齐的/规则或者自由的/不规则的树林)。整齐的树林形成规则的树顶,这样界定了黑色的(依赖于位置),阴暗(神秘)的区域;它们松散地封闭着,看起来阴凉并舒适(地面上徘徊着几点光斑),或者如果树木排列得不紧密,会看起来明亮些,有光线及动人的透明感。如果整齐的树林被打散成几组,就产生了树林中新的空间格局(清晰的)。这种打散可以是严格规则的和不规则的,间隙构成的树网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自由,“自然”的树丛和规则树丛的不同在于它不以规则网格为基础,树之间的距离、相应光影的大小都是不规则的,大的空隙和小而紧密黑暗的区域交替出现。这种树林能制造非常广泛的情趣:从田园牧歌式到忧郁消沉式——根据树种的不同决定。创造场所焦点•任何设计都是和已经存在的场地的对话。白纸上的一个点惹人注意,它就是环境的焦点。作为观看者,我们不知不觉把这个点的位置和纸的边界联系起来。•这个道理同样应用于开放空间,只有和其空间环境联系起来,每个特殊的点对环境的干预效果才是可理解的。•焦点的创造基于它们的特殊位置或它们在环境中的特色。•事实上人们时刻都在寻找联系、分类现象,把现象互相“联系”起来对焦点是非常重要的。焦点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识别特殊、非凡的区域。对照空间,作为一个独立(如果需要,可以自给自足)的现象,焦点不能放在环境外理解。它们的效果、它们的特色、它们的“命运”和环绕它们周围的环境特性不可分离。但是,它们也影响环境。•焦点加强、改变或创造空间处境。它们定义面,浓缩含义,吸引注意力,是“吸引者”。焦点是我们运动、观看、行动时的停顿点及方位点。同时它们影响环境,激发并联系空间中的不同形体。焦点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能被比较并描述:相比环境,它们是更大的、更小的、发光的、更暗的、更圆的、更有棱角的、更蓝的、更绿的、更隔声的、更柔软的、更有趣的、更令人兴奋的、更厌烦的、更清晰的、更空的、更满的等。相比于周边的物体,焦点是非常特殊的。因此,它们的特殊性能“自动”(基于简单的几何位置)从空间的形式或从边界中(例如平台中心,统一的面,与边界平行的线,由强烈方向感联系的完美延伸)产生。同样的方法,一个特殊位置能从特殊的形态特质中突显出来。在开放的地形中,明显从环境中跳出来的是暴露的区域,例如小山顶、陡坡上的平台、特殊的地貌线(斜边、角线、脊线)和河床等。直线与直角直角之所以称为“合适的角”不是没有理由的。和直线一起,从人类文明的黎明期在荒野劳作的时候开始,它就描绘变动的、危险的、不可预知的自然。可以预言、确定及熟悉地说,直角和直线都是以“人类的劳动”为基础产生的。直角事实上不存在的地方,可以经由想像中的参照线来寻找和确认。一个直角由两条相交的直线产生,这时方向缺少指示性,两条线的运动是均衡的。因此,直角是不同方向相遇达到的最平静的状态。与此对比的,两条线在直角外相遇导致不安、不稳定。但也产生运动和动力。强调设计中的焦点几何和形态学上的条件划定了强势区域外的焦点,这样就需要设计一个清晰、坚固、具体布置的焦点,焦点的位置越远就越要如此,或让人们看到的点自动成为焦点,例如几何中心。只要一个焦点的位置仍然是清晰的,并能从环境中根据方向及位置清晰辨别出来,它就能确定(强调)它周边相关的区域,给自身分类以“服从”于环境的需要。寻找和环境的联系后,焦点加强了独立空间的整体感。在设计中,如果不是由现存的边界或明显的参照线推断出焦点的位置,那么焦点的位置将是混乱的;为了理解焦点的位置(在空间中的),必须更强烈地表现焦点。如果焦点及线都可控制位置外,它们必须自己解释其位置及方向联系,在解释焦点(或线)时,空间的独立性被削弱了,空间同时在理想的、秩序的系统和现存空间外的联系中存在。非常独立的焦点——大大地“削弱”了空间(及边界),加强了空间和外界的联系。运动与道路•人们的运动轨迹并非无迹可寻。•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运动轨迹是朝着同一方向前行。还是中途转弯;在某些地方会放慢脚步,而在某些地方又会加速通过。是完全可以预料的。•通道设计的质量取决于设计师的能力,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去支持、引导人的活动,让设计有效地参与到人的活动中去。•景观设计意味着设计不露痕迹地陪伴着人的活动。“不经意地”行进•对于台地和山坡,因为山体绵延很长,所以不容易看出清晰的山势走向,我们更容易识别坡底、坡顶或者山脊的线条。这些线条在地形中是特殊的,因此也就具有了线性路标的作用。•“不经意地”行进意味着努力寻找一种行进的方法,尽可能在不经意间维持平稳的步伐,既节省体力又舒适自然。于是我们只需要花最少的精力来关注道路本身,比如道路表面,我们下一步应该踩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只有当我们无需集中精力于我们脚下的每一步时,我们才能把注意力转向沿途的景象,比如沿途优美的风景、下一个路标、树林边的小鹿,等等。人们倾向于绕过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高程障碍。如果实在绕不过去,人们就会选择一条高程变化尽量少的道路,一条上升、下降坡度最平稳的路线。同样的倾斜度下,凸起的山坡看起来似乎是比下沉的谷地更大的一个障碍。或许是因为斜面往下沉时,行进的方向和路径表面仍然可以辨识;而在穿越凸起的山坡时,在上坡阶段,目的地和行进的路线都会暂时不可见。为了避免在坡地行走时“失去平衡”的不舒适感(路面与人体轴线不垂直),人们会本能地在坡地中寻找水平的路段。如果没有更舒适平缓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