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xx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xx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GB6067-2010《起重机安全规程》(2)GB50278-9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GB50256-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4)GB5905-86《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5)GB/T17908-1999《起重机械技术性能和验收文件》(6)GB10183-2005《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及轨道安装公差》(7)98G325《轨道联结》(8)JB-T5663-2008《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设计依据》(9)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基本设计规定”、“受弯构件的计算”(10)《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章“机械设计力学基础”(11)BG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12)施工场地布置要求(13)龙门吊使用及受力要求xx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xx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2工程概述2.1工程概况xx站为xxxx工程第十四座车站,位于xx,采用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形式。xx路道路红线宽60m。xx车站设计起点里程DK14+481.983,设计终点里程为DK14+660.933,车站总长178.95米。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附属在车站主体施工完成后,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其中1个为预留出入口)、2个风亭组。2.2龙门吊轨道梁设计概况xx站主体结构施工暂考虑设置1台门机,主要功能为架设基坑钢支撑及吊装主体施工材料,其余则辅助一台25t汽车吊及一台Q6012塔机配合垂直运输作业,后续视施工需要再考虑增加一台门机。门机为双主梁门式起重机,型号:MG16040,最大起吊重量16t,自重70t,荷载86t,最大轮压370KN,起升速度1.7~17m/min,工作级别M5,门机轨道梁中心跨距22.5m,与基坑标准段地下连续墙中心距离相等。平面布置详见附图1:xx站门机轨道梁平面布置图。xx站门机轨道梁总长221.00m,其中基坑外2处轨道梁总长40.45m,基坑内2处盾构扩大段轨道梁总长42.5m,标准段轨道梁xx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xx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长138.05m。轨道梁起点里程为DK14+458.623,起点轨道梁顶标高为1888.20;终点里程为DK14+678.023,终点标高为1887.99,起点高程至终点高程按0.1%降坡控制。基坑外轨道梁基础采用原状土层,轨道梁截面尺寸500*800mm;盾构井扩大段轨道梁设置过梁,截面尺寸为800*1700mm,混凝土等级为C30。基坑标准段门机轨道使用冠梁作轨道梁,详见附图2所示。3施工条件3.1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3.1.1工程地质3.1.1.1场区地形地貌拟建车站位于xx断陷盆地,xxⅡ级阶地。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总体上西北和东南较高,东北、中部盆地及西南较低。本次勘探各钻孔孔口标高为1889.54~1890.01m。相对高差0.47m。3.1.1.2地质构造xx轨道交通xx工程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受黑龙潭~官渡断裂及分支、茨坝~盘龙江断裂及分支、蛇山断裂、大观楼断裂等经向构造断裂控制,纬向构造其规模较小,地表形迹断续,以断裂xx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xx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为主,褶皱规模小,开阔平缓,多呈短轴状,多被经向构造形迹所截。3.1.1.3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孔揭露,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两大类,现将各岩土层分布及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1)2人工填土:以素填土为主,分布于线路表层,层厚2.00~7.00m,平均厚度3.07m。为近期人工堆填而成,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和少量碎石组成,稍压实,属Ⅰ级松土。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该层主要由黏土、泥炭质土、粉土及粉砂组成,各地层特征分述如下:(2)2-1泥炭质土:灰黑色,流塑,以黏性土为主,含有腐烂的朽木;具高压缩性、孔隙比大、含水率高等特征;呈透镜状分布,层厚2.50~5.00m,平均厚度3.31m,层面埋深5.00~11.0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2)3-3黏土:褐灰色,可塑,主要成份为黏粒,呈层状分布,中等压缩性土;层厚1.00~6.00m,平均厚度4.18m,层面埋深2.00~14.00m;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2)4-3粉土:灰褐色,湿,中密,土质较均匀,夹薄层粉砂,xx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xx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呈层状分布,中等压缩性土;层厚1.50~6.00m,平均厚度2.90m,层面埋深2.00~11.0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3)1-2泥炭质土:灰黑色,软塑,以黏性土为主,含有腐烂的朽木,土质轻;具高压缩性、孔隙比大、含水率高等特征;呈透镜状分布,层厚0.80m,层面埋深23.00m;承载力特征值fak=5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3)2-3黏土:褐灰色、灰绿色,可塑,主要成份为黏粒,中等压缩性土;呈层状分布,各钻孔均揭露该层,层厚1.00~5.00m,平均厚度3.55m。层面埋深14.00~23.80m;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3)3-3粉土:灰褐色,湿,中密,土质较均匀,局部含粉砂,属中等压缩性土;呈层状分布,层厚2.00~12.00m,平均厚度7.11m,层面埋深8.00~18.0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3)4-2粉砂:灰褐色,稍密,饱和,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呈透镜状分布,中等压缩性土;层厚4.00~10.50m,平均厚度7.15m,层面埋深10.00~15.00m;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Ⅰ级。(4)1-3泥炭质土:灰黑色,可塑,以黏性土为主,含有腐烂的朽木,土质轻;具高压缩性、孔隙比大、含水率高等特征;各钻孔xx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xx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均揭露该层,呈层状分布,层厚0.80~5.50m,平均厚度3.22m,层面埋深21.00~30.00m;承载力特征值fak=6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4)2-3黏土:褐灰色、灰绿色,可塑,主要成份为黏粒,中等压缩性土;呈层状分布,各钻孔均揭露该层,层厚1.00~23.00m,平均厚度6.44m。层面埋深19.00~32.0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4)3-3粉土:灰褐色,湿,中密,土质较均匀,局部含粉砂,属中等压缩性土;呈透镜状分布,层厚2.00m,层面埋深28.0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5)1-3泥炭质土:灰黑色,可塑,以黏性土为主,含有腐烂的朽木,土质轻;具高压缩性、孔隙比大、含水率高等特征;各钻孔均揭露该层,呈层状分布,层厚1.50~3.00m,平均厚度2.25m,层面埋深39.00~45.00m;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5)2-3黏土:褐灰色、灰绿色,可塑。主要成份为黏粒,中等压缩性土;呈层状分布,层厚2.00~11.00m,平均厚度4.80m,层面埋深38.00~43.0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5)3-3粉土:灰褐色,湿,中密,土质较均匀,局部含粉砂,属中等压缩性土;呈透镜状分布,层厚1.00~14.00m,平均厚度xx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xx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6.17m,层面埋深31.00~49.0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5)4-2粉砂:灰褐色,稍密,饱和,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中等压缩性土;呈透镜状分布,层厚6.00m,层面埋深40.00m;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Ⅰ级。(6)1-3泥炭质土:灰黑色,可塑,以黏性土为主,含有腐烂的朽木,土质轻,干强度及韧性较好;具高压缩性、孔隙比大、含水率高等特征;各钻孔均揭露该层,呈层状分布,层厚3.00~5.70m,平均厚度4.09m,层面埋深46.00~55.00m;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6)2-3黏土:褐灰色、灰绿色,可塑,主要成份为黏粒,中等压缩性土;呈层状分布,层厚2.00~15.00m,平均厚度5.19m,层面埋深45.00~50.0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6)3-3粉土:灰褐色,湿,中密,土质较均匀,局部含粉砂,属中等压缩性土;呈透镜状分布,层厚2.00~5.00m,平均厚度3.5m,层面埋深50.00~58.0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岩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6)4-2粉砂:灰褐色,稍密,饱和,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中等压缩性土;呈透镜状分布,层厚5.20~7.00m,平均厚度6.10m,层面埋深53.00~55.00m;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岩土施工工程xx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xx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等级为Ⅰ级。3.1.1.4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本场地钻孔Jz-III16-河尾16、Jz-III16-河尾20及区间Jz-III16-河迎9号孔进行了单孔波速测试,依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相关规定,依据外业数据采集及资料的分析处理测得地面下20.0m深度范围内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分别为236m/s、224m/s,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土,场地类别属Ⅲ类。3.1.2水文地质3.1.2.1地表水本工程场地地表水不发育。3.1.2.2地下水特征、类型及变化规律(1)上层滞水赋存于结构松散的人工填土层中,含水量小,水位较浅,其动态受季节控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对拟建工程影响小。(2)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湖积层的上部粉土(2)4-3层中,各层间水力联系较弱,透水性一般,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总体富水性中等。(3)微承压水xx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xx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湖积层的中下部粉土(3)3-3、(4)3-3、(5)3-3、(6)3-3层及粉砂(3)4-2、(5)4-2、(6)4-2层,层间水力联系较弱,透水性一般,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总体富水性中等。根据xx站钻孔Jz-Ⅲ16-河尾8号孔抽水试验结论,第一层粉砂(3)4-2层承压水:承压水位4.0m,水位标高1884.18m。2)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间的水力联系较为密切,相互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外围含水层的侧向补给。通常在每年6~9月份为大气降水的丰水期,地下水位自6月份开始上升,9~10月份达到最高水位,随后逐渐下降,次年5月底达到最低水位。降水充沛的丰水期,一般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相反在降水稀少和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地下水径流方向按地势由高往低径流,多以潜流的方式排泄入沟渠或河流。由于气候炎热,地下水部分通过土面蒸发。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通过土面蒸发、渗入河流,枯水季节,河水水位低于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周期性向河水排泄并消耗。现场勘察期间于钻孔内测得稳定水位为地表下2.00~5.00m,相对高程1884.677~1885.724m,测得稳定地下水位为混合水位及潜水水位。受含水层层面起伏影响,微具承压性。3)抗浮、设防水位xx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xxxx站龙门吊轨道梁施工方案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稳定水位并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季节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建议抗浮水位按拟建工程场地地面以下0.50~1.00m、标高1888.45m考虑。根据《xx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报告》,据查xx100年一遇最高洪水水位为1887.90米,建议设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