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杭州市江干区一模考试语文卷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既是一本向你介绍知识的书,也是一本启迪思维的书,它为我们展示了天文学家如何兢兢.(kè)业业利用各种巧妙方法测量天体距离的历程。B.你会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那股韧劲儿,那种孜孜.(zī)不倦,那种求实精神,那种不把事情个水落石出、明明白白就诀不罢休的博物学家的感人至深的精神C.本书中共产党人面对刑讯宁死不屈、锲.(qiè)而不舍的精神、让人油然而生敬仰之心;叛徒和特务穷凶极恶却一筹莫展的丑态让人愤然鄙夷。D.此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红军的真实情况,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shuò)他们的家庭环境,探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2.根据第一题的四句话内容进行推断,它们依次对应的作品是(2分)A.《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昆虫记》《红岩》《红星照耀中国》B.《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红岩》《红星照耀中国》C.《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红岩》D.《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红星照耀中国》《红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央视“3·15”晚会点名质.疑.“抽电子烟是否真对身体没有危害”之后,公众对电子烟危害的关注望眼..欲.穿.。【甲】电子烟不是什么“戒烟神器”,它和传统卷烟一样会危害公共健康。因为它更具迷惑性,推动了业已达成的烟草危害健康的社会共识,让原本能够免于受害的人成为新的受害者。电子烟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自由出售,又涌入大批资本,砸真金白银美化推广,与控烟政策实在是背道而驰....。【乙】目前,新加坡、巴西、菲律宾、印度等国已明禁止销售电子烟。【丙】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也将电子烟纳入了公共场所禁烟范围。3.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质疑B.望眼欲穿C.游离D.背道而驰4.文段中画线甲、乙、丙三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5.语段画波浪线句是病句,请作修改。(2分)6.古诗文默写。(6分)春景宜人,让人沉醉,也让人沉思。陶渊明笔下桃花林中“芳草鲜美,①”的景象令人神往;李白在洛阳听闻笛声,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感慨“②,③_”范仲淹在明媚春日登上岳阳楼,顿生“心旷神怡,④,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轻松愉悦;而杜甫面对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触景生情,移情于物,“⑤,⑥”表现着诗人无限的伤痛。7.名人故居的楹联多为体现其人的精神追求、历史功绩等。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作者及其作品,谈谈你对这则楹联的认识。(3分)A.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B.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二(54分)(一)名著阅读(4分)8.阅读小凡同学所写的议论文开头,你觉得下面哪个人物可以当作论据进行论证?请结合作品说明理由。(4分)【作文开头】“近未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古谚。不可否认,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A.猪八戒((西游记》)B.荀玫(《儒林外史》)C.简・爱(《简·爱》)(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车站餐厅里的老人【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一个干瘪的老头儿,满脸都是硬得像刷子似的的胡子茬,坐在麦奥里火车站餐厅的角落里。严冬的风雪一阵又一阵呼呼地刮过里加湾的上空。近岸的海水结成了坚厚的冰。老人到餐厅里来,显然是为了取暖。他什么酒菜也没点,嗒丧地坐在长椅上,【A】两手笼在渔夫穿的那种短大衣的袖筒里,短大衣上叠满了歪歪扭扭的补丁。跟老人一起进来的还有一条毛蓬蓬的小白狗。小狗伏在老人脚边打着抖。邻座上,有好几个年轻人正在嘻嘻哈哈喝啤酒,他们的后脖子红通通的,皮肤都很紧。【B】他们帽子上的雪正在融化。雪水滴到啤酒杯里和夹有香肠的面包上。可年轻人只顾起劲地争论足球赛,没注意到雪水。有个年轻人拿起一个夹肉面包,一口就吃掉了半个,这时小狗再也忍不住了。它跑到餐桌前,举起前腿,人立起来,谄媚地望着那个年轻人的嘴。“彼季!”老人轻声唤道。“你怎么不害臊!干吗去打扰人家?”可彼季仍然人立在那儿,只是前腿已累得一个劲地哆嗦,后来终于放了下来。但是脚刚一碰到湿漉漉的肚子,小狗立刻想起它立在这儿的目的,又把前腿举了起来。然而那些年轻人并没有发觉它。他们正在兴高采烈地谈着话,不时给自己的杯子里斟满冰凉的啤酒。雪糊没了窗户,在这样的大冷天,目睹人们喝冷得跟冰水一模一样的啤酒,脊梁不由得会打起寒战来。“彼季!”老人又唤道。“喂,彼季!回来!”小狗迅速地摇了几下尾巴,似乎是在向老人表示,它听见他在叫它,不过请他原谅,它实在是没办法了才出此下策的。“唉,彼季呀,彼季!”老人轻声说道,伤心得连声音都有点打颤了。彼季重又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央求地望了老人一眼。它仿佛在请求老人别再叫它,别再数落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要不是出于无奈,不消说,它是决不会去向陌生人乞求施舍的。有个戴帽子的高颧骨的年轻人,终于发觉了这条小狗。“狗杂种,讨东西吃吗?”他问道。“你主人在哪儿?”彼季开心得摇了下尾巴,瞥了老人一眼,甚至尖着嗓子轻轻地叫了一声。“公民,您这是怎么搞的!”那个年轻人说道。“既然养条狗,就得喂它,要不就不文明了。您的狗向我们讨饭吃。可我国的法律是禁止行乞的。”年轻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瓦利卡,您这话太过分了!”其中有个年轻人大声责备道,随手丢给小狗一片香肠。“彼季,不许吃!”老人喝道。他那被风吹得粗糙的脸和青筋暴绽的干枯的脖子涨得通红。小狗瑟缩着身子,耷拉着尾巴,走到老人跟前,连看都没看香肠一眼。“他们的东西,哪怕是一粒面包屑,也不许碰一碰!”老人说道。【C】他急急忙忙地翻着身上的几只衣兜,找到了几枚银的和铜的分币,放在手心中一边数着数儿,一边吹掉粘在分币上的碎屑儿。他的手指不停地哆嗦着。他走到柜台前,那几枚硬币放到潮乎乎的柜台上。“买一个夹肉面包!”他嘶哑地说。小狗夹紧尾巴,站在他脚边。女营业员把两个夹肉面包放在碟子里,递给老人。“一个!”老人说。“您老拿着吧!”女营业员轻声说道,“我不会因为给了您两个面包就破产的……”“谢谢!”老人说道。“谢谢!”他收下两个面包,走到站台上去了。那里一个人也没有。一阵风雪已经过去,另一阵正在逼近,不过眼下还远在地平线那边。老人在长凳上坐下来,把一个夹肉面包丢给彼季,把另外一个用一条灰不溜丢的手帕包好,藏在衣兜里。小狗痉挛地吃着面包,老人望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大概是叫风刮得流泪了吧。9.有人想把文末老人望着小狗吃面包的场景成一幅版画,井在画上题一句诗。你觉得下面哪句诗最适合?请说明理由。(3分)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天下察土俱欢颜!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此文节选自《金蔷薇》,作者在后文阐述了对文学创作的思考,他有这样一个观点:“没有细节,作品就没有生命。”请你从上文画线的A(老人穿的短大衣)、B(年轻人帽子上的雪水)、C(老人买面包的硬币)处任选其一,结合小说内容阐释作者的观点。(4分)11.文中有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列举两组,并分别分析其效果。(4分)12.文中的一群年轻人和《孔乙己)中的酒客们都是一群看客,你怎样评价这些看客?请结合两文相关内容进行阐释。(4分)(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5分)[材料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一骑(qí)红尘起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注:衰在诗中本读cuī,斜在诗中本读xiá,骑在诗中本读jì。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己更改拼音。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骑(qí)。类似的还有不少,如下:“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另外还有说(shuō);“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这几天,网友们对拼音的发帖引发热议,许多人称“怕自己上了个假学”,觉得以前语文老师正过的音都是泪啊!心疼咱们学配音和学播音的宝宝们,几乎每年都会有几个宇的读音有变化。材料二上图为网传读音与审音规范、词典的对比。2016年修订稿为征求意见的版本,尚未实施,审音组会进行一定的修改,最后公布的版本与该版本存在部分区别。在此之前,读音应仍以1985年版为准。材料三审音,即是审定字的读音,制定标准语的规范。近代中国标准语的制定自清末开始,民国时期有两次审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三次。1955年审音时,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得以确定。1980年代的审音开始采用“统读”,统一了没有实际意义区别的读音,例如“究”(旧有jiù音)统读为jiū,“橙”(旧有chén音)统读为chéng。“从语言研究的角度说,记录描写好语言事实最重要。大众读音存在差异,无所谓对与错。人们私下怎么说话,发什么音,你是管不着的。”审音课题组成员刘祥柏解释,因为播音、机器信息处理等领域需要标准,审音才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同样一个意思里有不同的读音,如果国家整合为一个读音的话,对于学生和老师教学都是比较减负的。”一位河南初中语文教师相信,统读具有实际好处。据了解,一批晚近出现的新词加入了新读音。“打的(dī)”“拜拜(bái)”都是受外来词汇影响而产生,分别演变自粤语词汇“的士”(taxi)和英语词汇“bye”。互联网用语“下载”,按语义应该与装载(zài)相通,但由于日常生活中多读zǎi,最终确定为下载(zǎi)。又如“血”字原有两个读音,xuè和xiě,意思上差别极小,会出现“血(xuè)债要用血(xiě)来还”这种繁复的情况。但调查显示,读xuè和xiě的受访者分别仅有三成和两成,最多人将它读为xuě。这本是并不存在的读音。讨论过后,审音组在修订稿中把“血”统读为xuě,另外标注口语单用时读xiě。这个变化引起了最多争议。一种是特别欢迎,另一种就不高兴。播音员不高兴了,好不容易把这个“血(xuè)债要用血(xiě)来还”刚练好了,你又不算了;小学老师也有点不高兴,好不容易教小孩怎么说。由于争议太大,“血”字读音的修订暂未得到教育部门核准。2011年10月,第三次审音启动,这次审音主要在1985年版审音表基础上开展,课题组很快确定“不折腾”的原则。“原有的标准,有一部分字音可能也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就不再改了。”刘祥柏说。最典型的例子是“呆板”。“具备一定语言学修养的人,会觉得这个不合适。”刘祥柏分析,呆读ái时指“不灵活,不懂得变通”,与读dāi时语义不同,但之前审音已将其确认为dāi,调查显示大部分人都采用了这一读音,因此没有改回去。13.某报刊准备采用以上三组文字做一个专题,现在需要取一个大标题。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组文章的大标题?请说明理由。(4分)A.语言在不断变化,发音为什么要有标准?B.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C.汉字读音变化,不必大惊小怪。14.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给材料一中的网友作出解释,消除他们的忧虑。(3分)15.根据材料三,审音课题组在确定字的读音时的原则有哪些?(4分)16.你如何看待“汉字读音”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结合三则材料,发表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四)古诗文阅读(20分)马骨记丙成夏五,门人陈熙将运行,予止而觞之。酒行,门外人声嗷嗷,阍者手一物入,曰:“皖人畜马,马负盐车死,剖之脑有骨,若山峰杀然黄。一市争传观,无能名。闻随园主人能博古,故来问讯。”予谛视,亦瞠也,谢之去。居亡何,陈生入,曰:“昨阅《拾遗记》,载马首有骨,白者日行千里,黄者日行八百里。前所见马骨黄,其生时殆八百里马乎?”予闻而叹曰:“斯古所谓骨法应相者是也。今王侯上厩,其莝香萁、披锦障者,宁得有应相马乎?然而皖人竟有之矣。有之而不能知,屈马以死;死而不能知,载骨以访;访而终不能知,弃骨以去。呜呼,天下之不遇,孰有如兹马者乎?虽然,彼野人也,马死则已耳,不野墐之,而远询数百里外。予于《拾遗记》颇检校,而临事辄忘。陈生非有意检书,而忽于此数日间为死马得当以报。然后知天之生才,若隐若现,若不遇若遇,若有意若无意,于淹沉已极,计无所复之中,而又必使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