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朱自清写景散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作品:《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特点: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郁达夫评价:“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重点字词朗润嫩绿抚摸窠巢清脆喉咙宛转应和嘹亮烘托静默抖擞披蓑戴笠抖擞健壮酝酿kēhōngdǒusǒuyìnghèyùnniàngsuōdǒusǒu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朗润:明朗润泽。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意思是: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得寒冷。杨柳风指春风。杨柳发绿的时候,春风吹拂,枝条飘动,使人感到风的格外柔和,所以说“杨柳风”。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卖弄:炫耀。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落地:这里指婴儿生下来。舒活:舒展活动。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一、盼春二、绘春三、赞春新、美、力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1)(2--7)(8--10)迎春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2、来、近——春天终于盼来了: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一、盼春1.反复——盼春的急切心情1.总写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情态:一切、欣欣然、朗润、涨、红;2.分别描绘春天的各种美景二、绘春排比、拟人“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是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朗润”表示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不会给你一种烈日的刺通感。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排比:“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用: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春草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质地:嫩嫩的(鲜嫩)软绵绵(柔软)颜色:绿绿的(新鲜)范围:满是的(旺盛)长势:钻(生命力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带给人欢乐坐、躺、滚、踢、跑、捉(喜悦、高兴)拟人、排比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草,心情好的时候是软绵绵的,更好的时候,甚至是散发着阵阵清香。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硬梆梆的,针刺般的,甚至是恶臭。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也是我们进行品味和欣赏文章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放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同样会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学会在文章中欣赏它情景交融的地方,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精髓之一。因此,今天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要来运用这个精髓:在接下来的四段中,自己学着欣赏这四幅画面,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主要抓住两个点:第一,描写过程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哪些地方是属于情景交融的,有什么效果?在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同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认真的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思考。春花1、先写树上:2、后写花下:昆虫喧闹衬托花的繁茂与香甜3、再写遍地:野花种类多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图景争先开放色彩:鲜艳、绚丽果实甜味(拟人)(比喻、排比)(实写)(虚写)(拟人)花争春用拟人,写桃树、杏树、梨树;不简单地说花朵开得茂盛,而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描述,寓树以人的情态、动作,“赶趟儿”,表明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一趟儿,赶春天,赶春光,百花争春,这就把春写活了。用衬托,写蜂飞蝶舞,也是衬托花儿的繁茂与香甜。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用比喻,1,写花色的艳丽,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2,为什么要把遍地的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没有直接写到太阳,但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一股明媚的阳光,没有直接写到风,但却能够让人明显地感到一股习习的春风。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同时他也将这段对春花的描写引到了下一段对春风的描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这是视觉效果“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视觉效果“花里带着甜味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侧面衬托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作者:志南和尚,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春风①触觉:温暖、舒适(引用、比喻、拟人)②嗅觉:芳香、使人陶醉——酝酿③④听觉:轻柔——鸟儿、牧童(拟人)化无形为有形、有声、有味、有情。(风唱春)1、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2、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触觉、嗅觉、听觉。3、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父亲的手,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手呢?明确: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4、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5、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到了什么?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密,晶亮,绵长)多而细密,滋润万物状:斜织薄烟(轻盈迷蒙)景:叶绿草青灯人房屋(滋润万物,气氛和平安静)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可别恼比喻排比——正面——侧面(雨润春)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像薄烟,轻,朦胧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静谧安宁。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描绘出一幅雨中江南田园暮色图。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人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舒活”“抖擞”两词的重叠,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从房舍里走出来,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绘出了人勤春早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读课文注解,这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三颂春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像青年——“力”(春天充满活力)(概括五幅春景图的含义,点明全文中心。与开头互相呼应。三个比喻依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独立成段,是为了强调春的不同成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赞美春的真挚感情。1,开始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归纳: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2,提问: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3,为什么又比作“健壮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