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主讲:黄长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一、21世纪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二、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和困境三、中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四、中国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方略一、21世纪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2、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3、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特征1、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何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是什么?人类生态环境问题是如何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由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而引发的、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何为生态环境问题?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一定的生态环境。因此,说到底,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史。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统一生态约束生态支撑生态环境的三大特征稀缺性Scarcity、公共性Public、外部性Externality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人类是依靠破坏其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而生活的惟一有机体。寄生虫也有同一趋向,但是它们的破坏由于缺乏智力而受限制。人类用其智力来存在环境。从地理学或历史学来看,人类学会稳定或恢复环境的时候绝少,人类越进步,其对环境的破坏性可能越大。——[美]福格特《生存之路》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印度]甘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采集—狩猎是人类初期的生存方式•以直接利用自然物为特征的采集和渔猎活动,是人们的主要物质生产方式•主要靠自然的“恩赐”•对自然的态度主要是敬畏•人对自然依赖•文明的产生——人类对生态环境约束的突破•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距今大约1万年前,人类跨入农业文明•以利用和强化自然过程为特征的农耕与畜牧活动是农业文明主要物质生产方式•人类文明的第一次大转折•定居与人口增长是农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两个最重大的变化•大面积的砍伐森林,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改变了许多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过度耕种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植被,改变了生物圈的面貌,导致草场和耕地退化,沙漠化和盐碱化接踵而至——黄色文明•但人类的生存并没有受到全局性的影响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使人类文明不能永恒发展,而是在孕育这些文明的故乡走向衰落和覆灭。其平均生存周期为1000-1500年(40-60代人),例如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大约在18世纪,人类文明首先在西欧步入了工业文明•工业生产(包括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是工业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其特征是通过科技技术来改造和驾驭自然过程制造出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出现的产品。•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次转折。征服和统治自然,是工业文明对待自然的态度。工业文明的特征:大城市的崛起、城市化浪潮、人口暴增、快捷的交通、消费社会、依赖于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体系等。——黑色文明20世纪5、60年代,环境污染开始成为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第一,5、60年代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污染故事,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普遍上演,环境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第二,全球性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耕地短缺、能源短缺等)问题开始凸显。•第三,人口暴增。185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60年,30亿;1980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2011年,70亿。第四,全球生态系统遭到全面破坏。全球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加剧,对作为人类文明生存的母体地球本身构成了威胁。第五,生态殖民主义加剧。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和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继《世界是平的》一书之后又一引起世界轰动效应的新著——《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在新著中,弗里德曼提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五大趋势:(1)能源与资源的供需失衡;(2)石油生产国的垄断性经营;(3)地球气候变暖;(4)能源日益匮乏;(5)生物多样性消失。《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早期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比较早期生态环境问题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范围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在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重点关注大范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危害后果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仅明显危害人体健康,还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阻碍经济发展污染类型及解决方法污染源相对简单,污染物较单一,可通过地区自身力量予以控制和解决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分布广,来源杂。需通过众多国家乃至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予以解决污染(公害)事件以长期积累性污染事件为主以突发性污染事件为主,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均高于早期环境问题中的同类情况2020/4/6172、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⑴人口膨胀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世界:60亿(1999.10.12)→90亿(2050);每年净增人口6000万。中国:12.95亿(2000.11.1);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2020/4/618⑵能源危机世界:三大化石能源目前占全球使用能源总量的90%;发达国家消耗量每5-10年翻一翻,2050年基本耗竭。中国:总储量在世界距第三位;人均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煤炭只能开采80年,石油只能开采20年,天然气只能开采30年。2020/4/619⑶森林面积锐减世界:1950年以来全世界的森林已损失过半;每年的造林面积仅为砍伐面积的1/10左右。中国:“九五”期末森林覆盖率16.55%,世界平均水平为25%;人均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危害: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增加,气候异常,物种消失,温室效应加剧。2020/4/620⑷土地严重荒漠化世界:荒漠化面积达3500万km2;现在每分钟就有1公顷土地荒漠化。中国:目前荒漠化面积达2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危害:破坏土地资源,气候异常(沙尘暴),物种消失,使人类、动植物失去生存的家园。2020/4/621⑸自然灾害频发类型:旱涝、海啸、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下沉等。危害:1995年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800亿美元,导致50多万人死亡。地面沉降情况:上海目前的地面沉降速度是1cm/a;西安20年来地面沉降了1-2m;2020/4/622⑹淡水资源日益枯竭世界:淡水量占2.5%,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约占其11%;20亿人口淡水资源不足,10亿人饮用水不合卫生要求,每年有1200多万人因水污染致病而死亡。(水—20亿生命之所系)中国:全国668个城市(1998年底)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1/4的。2020/4/623⑺温室效应加剧温室效应的概念: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现状及趋势: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20世纪气温上升了0.3-0.6℃;30年后还要上升1.5-4.5℃。原因:CO2浓度平衡失调。主要危害:气候异常、物种灭绝(200种/天)、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情况:在未来的1000-2000年内,海平面将升高7-8米。2020/4/624⑻臭氧层破坏臭氧(O3)层概念:地球的保护层。破坏原因: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氟氯烃CFCs类物质。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2400万平方公里),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臭氧空洞”。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控制情况:国际,中国。2020/4/625⑼酸雨出现频繁概念及形成原因:pH5.6,SO2和NOx排放引起。现状及趋势:北欧、北美、我国西南地区;贵阳降雨pH值曾低到3.1。主要危害: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2020/4/626⑽污染物排放量剧增工业生产:排放各种化学废物,包括有毒、有害和危险废物。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生活污染: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空前的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使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果任由危机蔓延和加剧,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也有可能从地球上消失,成为地球上灭绝物种中的一员。当今世界,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争取可持续发展,是最具全球性的问题。3、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特征3.1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表现第一类是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能源紧张、淡水短缺、野生动植物灭绝等等现象;第二类是由于人类活动将污染物向环境过度排放,造成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还有化学污染、物理污染,乃至气候变化等等;第三类是技术失控或滥用引起的负效应,典型的如核技术污染,包括现在尚未获得准确评估的转基因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都可能带来始料未及的环境后果。3.2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新特点一是从局部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扩展到包括气候异常变化、水资源匮乏和水体污染、能源紧缺、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有毒废物越境转移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二是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即明显的表观环境破坏发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它们是长期积累的生化污染,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危及全人类的生存状况;三是越来越快地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这里既有发达国家转移污染产业的因素,还有发展中国家开发过度与环境退化的双重困境,中国等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国家,集聚了前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甚至后工业时代各种环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叠加效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命力报告2008》我们消费资源(地球自然系统所提供服务的基础)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超出了资源更新的速度。仅在过去的35年里,人类就丧失了近1/3的地球生态资源。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个人消费的不断增加,我们的需求持续扩大。我们的全球生态足迹已经超出地球承载力的30%。如果我们的需求以同样的速度增加,那么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我们将需要两个地球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生态信贷短缺是全球性的挑战。全球3/4的人生活在生态负债国(国家的消费超出了本国的生物承载力)。因此,大多数人都是在通过利用或者日益透支异地的生态资本,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图1:生命地球指数。全球生命地球指数表明,从1970年到2005年,脊椎动物物种种群下降了近30%。图2:人类的生态足迹。1961年到2005年,人类对地球生物圈的需求翻了一番还多。二、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和困境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2、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障碍与困境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经历了由蒙昧到觉醒、由忽视到重视、由单纯注重环境问题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难转变。1.1现代环境意识的觉醒1.2悲观论与乐观论的争论1.3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1现代环境意识的觉醒“过去,人类由于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曾几次濒临灭绝的威胁,但是人类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行为或错误将会直接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英]汤因比1962-1972年,10年之内,两位女性写的两本书使人类在沉睡中惊醒。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部科普图书,名叫《寂静的春天》。她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蕾切尔·卡逊被称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之母”。美国著名刊物《时代》在2000年12期,即20世纪最后一期上将蕾切尔·卡逊评选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物之一。十年后的1972年,另一位女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D.梅多斯(Dennis.L.Meadows)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带领一个研究小组,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

1 / 1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