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政治理论与人文社科系李勇强本讲主要内容一、全球环境问题二、生态环境理论三、保护生态环境一、全球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复杂表现2.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东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北京告别雾霾污染还要等3天需要冷空气帮忙来源:新京报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7日昨日北京空气质量又是重污染。今日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气象专家预计,今天受弱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彻底改观需要10日一股明显冷空气的帮忙。丰台花园、前门等站点的PM2.5实时浓度近5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新国标规定,指数超过300即为6级严重污染。1.环境问题的复杂表现(1)环境问题的三种类型类型一:环境资源枯竭森林惨遭毁灭能源紧张水土流失淡水短缺类型二:环境污染空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变薄核技术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日本政府13日承认,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可能正在发生“事故”,2号机组的高温核燃料正在发生“泄漏事故”。该核电站的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炸风险。类型三:技术污染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flv转基因技术黄金大米事件电子技术空间技术(2)环境问题呈现出新特点特点一:从区域性、局部性扩展到全球性1952年伦敦发生“烟雾事件”,城市上空SO2、CO2积郁不散,一周之内死掉4000多人。英国无奈便架起了高烟囱,结果大量SO2、CO2随风东飘,在北欧形成“酸雨毒雪”,使挪威、瑞典严重受害,苦不堪言。特点二:由原生环境问题过渡到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天灾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海域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大地震,引发了南亚海啸。30米高的巨浪在11个国家的沿海地区肆虐,造成超过20万人死亡。南亚海啸原生环境问题——天灾2008年5月12日,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重创了中国四川省的山区,致使超过87,000人死亡或失踪。中国四川地震次生环境问题天灾还是人祸?喜马拉亚-冰川1978年喜马拉亚-冰川1998年特点三:越来越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生态帝国主义(生态殖民主义)环境垃圾的转移2.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社会安全必须有稳定的环境支撑社会发展必须克服产生贫困的环境危局玛雅文明维京文明社会和谐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河游泳2013年经新浪实名认证的“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人民政府官方微博”编发一条微博,低调的微博一天内不过121人转发,23人评论,但微博里藏着猛料:副省长卢子跃表示治河两年后,将和环保局长一起在龙港下河游泳——这是浙江迄今为止表态“下河游泳”的最高级别官员。事实上,在2013年2月份,网友“金增敏”的几条微博被大量转发,引发热议。微博内容为:“这就是浙江省瑞安市仙降街道橡胶鞋厂基地(全国最大数量)的工业污染,非常严重,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求关注”、“环保局长要敢在河里游泳20分钟我拿出20万元。”1.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2.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二、生态环境理论1.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二、生态环境理论人口决定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1766-1834)恩格斯认为,实质上,私有制才是问题的根源,如果不能将人和土地合二为一,那么两者的对立将会永远存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认定所谓自然法则造成穷人境遇的判断是错误的,人口问题的原因并不在于造物主准备不足,而是在于人类法则的谬误。马克思恩格斯是地球的敌人吗?哈丁的救生艇理论如何帮助其他国家避免人口的暴涨呢?显然,最不应该做的事是提供食物,原子弹的提供也许会更慈悲一些。世界银行某首席经济学家明确阐述“让他们(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吃下污染”。马克思是普罗米修斯主义者吗?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农业和工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连同它的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1.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第一,人对自然的生态依赖性。基本思想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人与自然不是两个独立的存在物。第二,人和自然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基本思想劳动概念的两种意蕴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动来调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发生物质变换,即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性质,为人类的生活和自己的需要服务。A.目的实现对象变形的普遍性树木——木材——(各种工序)——桌子目的意识性的实现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B.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第三,生态环境恶化是自然界报复人类的表现。基本思想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人类依赖、作用于环境反作用恩惠报复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没有遵循自然规律产生消极影响向自然界过量排放废弃物超过了自然净化能力向自然界过度索取物质能量超过了自动调节能力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环境问题第四,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基本思想首先,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枯竭。(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外部自然的破坏)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以为木炭作为肥料足够最能盈利的咖啡树施用一个世纪之久,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这个同他们又有什么相干呢?——《自然辩证法》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对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身心健康的巨大损害。(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自身自然的破坏。)工人日益完全依赖于劳动,依赖于一定的、极其片面的、机器般的劳动。随着工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随着人变成抽象的活动和胃,工人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的一切波动,依赖于资本的运用和富人的兴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曼彻斯特到处都是垃圾堆、死水洼、大杂院。35万工人衣不遮体,每天吃掺假或变质的食物。纺织厂纤维飞舞,女工普遍患上矽肺病。机械厂的男工,则脸色苍白、身形瘦削。工人区流行肺结核、伤寒、佝偻病。由于居所拥挤,夫妻与小姨子同睡一床。——《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的异化、自然的异化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断裂人与人之间——社会的断裂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是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物,在兴妖作怪”。——《资本论》第3卷资本由于其“效用原则”,必然在有用性的意义上看待和理解自然界,使之成为工具。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真正是人的对象,真正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资本由于其“增殖原则”,决定了它对自然界的利用和破坏是无止境的。马克思曾经对资本通过刺激人的全面的物质欲望来达到自身增殖的目的的行径做出过深刻的揭露。他把这种行径主要归纳为:“第一,要求扩大现有的消费量;第二,要求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以便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我们看到,无论是海德格尔所指证的现代世界的“祛魅”与神性消失的“弃神”过程,还是黑格尔以“最抽象的形式”表达的“最现实的人类状况”——“非神圣形象”的资本对人和自然的统治——在这里得到了最为清晰的揭示。第五、自然只能以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形式来管理——未来社会的构想。基本思想从一个较高级的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看,个别人对土地的私有权,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有权一样,是十分荒谬的。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受益者,并且他们应当作为好家长把经过改良的土地传给后代。“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资本论》第3卷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六,发达国家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负有主要历史责任。基本思想2.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专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什么是循环经济线性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着眼于地区经济线性增长和前进;强调经济力征服自然力或经济力屈服于自然力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着眼于地区经济螺旋式增长和前进;强调经济力与自然力和谐发展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三、保护生态环境1.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2.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克服的障碍3.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中国的践行1.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保护人类环境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第一,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第二,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第三,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发展。停止发展是消极的,它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贫困,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发展离不

1 / 1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