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小学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西省小学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前言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并为培养大批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教育部在借鉴几年来全国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广泛听取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于2003年4月颁布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颁布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将对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标准》的颁布,标志着目前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开始转向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培养信息素养的教育。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标准》将课程任务进行了轮廓性的划分,小学——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对信息技术有初步了解,形成学生感性经验;初中——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继续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综合应用技能,关注信息文化理念的形成;高中——使学生在感受、认识和理解信息文化的基础上,培养追求信息文化的能力。我省从2001年开始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总结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我省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并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我们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标准》,编写了《山西省小学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作为2006学年度开始使用的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的教学指导意见。一、课程性质和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的信息技术教育必修科目。本课程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起点,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信息社会的需求出发,以活动的形式学习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为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也为学生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学习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为主线。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体验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从而能够学以致用,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道德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着眼点,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初步的基础。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信息的方法。2.能使用一些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并尝试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2.学会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并尝试对信息进行评价。3.学会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4.学会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5.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6.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2.初步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3.初步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培养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责任感。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要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新理念和参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编写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强大工具,初步掌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加工和输出的技能,同时要求学生从小就要注意到信息社会的相关道德法规和社会责任。课程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设置了良好的环境,激励学生在“任务驱动”之下,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反复实践,直至获取成功,从而扎实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操作规范。课程力求从小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需求出发,以和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任务提出并进入情境后,先由教师在“看一看”中进行范例的演示,在“跟我来”中引领学生操作实践,在“试一试”中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在“做一做”中让学生完成一项技能训练或一个作品的制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置了一些“想一想”,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放在“知识岛”内,技巧的提示由“小博士”解说,扩展的知识放在“百宝箱”中,相关素材和知识放在教学光盘中。每课知识和技能的总结放在课尾的“回头看”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化。教材中尽量插入丰富的图片,以图释意,既减轻了学生的阅读负担,又体现了小学教材的活泼风格。课程与以往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交流与评价环节。在完成任务后,通过“评一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达到师生、生生互教互学,反思优劣,长足进步。总之,将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融入到信息技术教材中,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套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每册30课时。教材内容的安排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从初步学会到熟练应用。第一册供三年级使用:第一单元,进入信息王国,2课时;第二单元,亲密接触Windows,13课时;第三单元,魔力画室,15课时。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第一单元,作家工作室,15课时;第二单元,遨游Internet地球村,5课时;第三单元,多媒体展示的大舞台,10课时。第三册供五年级使用:第一单元,美妙的动画村,15课时;第二单元,信息王国擂台赛,12课时;第三单元,信息王国话规则,3课时三、学习目标要求与相关行为动词为帮助理解,下表列出了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及对应的学习目标和掌握水平:学习目标掌握水平具体要求相关的行为动词知识性目标了解再识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理解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理解、调查应用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确定、判断技能性目标模仿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尝试、模仿、访问、解剖、使用、运行、演示、调试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交流、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搭建、安装、开发、实现熟练操作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有效使用、合乎规范地使用、创作情感性目经历能经历活动的全过程,并获得感性认识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观察、(实地)考察、参观反应能表达感受、态度,能进行价值判断;能做出相应的反应等关注、借鉴、欣赏标领悟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提升、保持四、教学建议第一册本册共有三个单元:进入信息王国、亲密接触Windows、魔力画室,供小学三年级使用。第一单元进入信息王国本单元包括两个活动,按照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高效工具的顺序学习一些基础知识。1.三维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高效工具。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知道计算机的主要部件。l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身边的信息,列举出看到的或亲历到的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实例。通过教材介绍和老师讲解,对照图片和实物,初步建构起计算机的组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并能识别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知道其名称及分类。l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对于什么是信息有了切身的感受。体验到信息的价值,提高了对身边的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关注程度和学习热情。2.学习要点及教学建议本单元包括两个活动,每个活动1课时,共用2课时完成。活动1身临其境话信息学习要点:了解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活动建议:教师可根据时代的发展,先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什么认识和体会?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观看相关资料,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评价别人的发言。本节是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个活动,因此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爱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于学生的中的模糊认识,不要立刻加以澄清,甚至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争论,最后再加以概括和总结。在教师的讲解中,要考虑到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水平,用他们能接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述抽象的概念,避免用高深的学术名词拉大了学生与学科间的距离,对今后的学习失去兴趣。活动2电脑城前细观察学习要点: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高效工具。了解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能识别计算机的主要部件。活动建议: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通过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因此首先要认识它,进而熟悉它。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硬件,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考虑到小学三年级的年龄和零起点的学习程度,在介绍硬件时要尽量浅显直观,比如不用严格地区分主机和外设,只要认识主机箱和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就可以了。对于存储器,只要知道有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不必让学生学习ROM和RAM。对于存储器的容量单位也不用涉及,待到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去学习。对于软件的概念和软硬件关系的学习是个难点,教师可以多举些形象的例子加以描述。例如钢琴和钢琴曲,算盘和口诀,录音机和磁带,DVD和影碟等。在教师扫除了一些难点以后,可以让学生系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练习和对练习结果进行评价。第二单元亲密接触Windows本单元用13个活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种应用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1.三维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菜单、窗口、对话框、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学会鼠标操作、键盘操作、窗口操作、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尝试用“记事本”、“计算器”等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如数据的输入、计算、输出和保存等。使用“我的电脑”独立完成文件夹的建立以及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l过程与方法从学习Windows的启动开始,把枯燥的概念和操作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有机的组织起来。每个活动主要学习一两个知识和技能,使得重点突出,便于掌握。对于难点则分散在几个活动中进行消化,比如键盘的认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利用Windows中的记事本开始学习拼音法输入汉字,一是为了后面用汉字命名文件和文件夹扫除障碍,二是为了四年级系统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打下基础,这样也使汉字输入这一操作能力的提高得以螺旋式上升。对于有同样功效的不同操作,教师只需讲解一种方法,其他方法可以让学生去探索,至于学生更喜欢把哪一种作为自己的操作模式,由学生确定,只要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就可以了。l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系列趣味性和实用性较高的活动,使学生有了探索Windows操作系统的兴趣和激情,感觉到Windows操作系统的魅力和价值。2.学习要点及教学建议本单元包括13个活动,每个活动1课时,共用13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