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产生、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引起了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思维的影响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及个性的各个方面。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感觉颜色鲜艳、芳香扑鼻知觉鲜花非常美丽思维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感知觉:红卫兵、毛泽东、林彪、喊口号思维:根据记忆推断出这是文革时期的照片。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应概括为交通工具第一节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思维的发生(一)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二)思维活动的特点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地反映。2.思维是人脑多客观现实的间接反应。3.思维是一种过程。4.思维受社会实践的制约。5.思维总是与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三)思维发生的指标概括性、间接性、解决问题(四)思维的发生1.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典型的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抽象逻辑思维2.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婴儿只有对事物的感知觉,基本上没有思维。1.5-2岁,随着语言产生,思维开始萌芽。二、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重要质变(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在过渡到主要借助于概念。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3.从思维反映的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中动作、形象和语词关系的变化(一)动作和语言关系的变化在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对动作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对语言的依赖性逐渐增加。(二)形象和语词关系的变化形象影响儿童的判断二、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幼儿的思维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三个阶段。(一)直觉行动思维1.定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一旦动作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踮起脚尖,拿不到;偶而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2.直觉行动思维的产生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儿童摆弄一种东西的同一动作会产生同一结果,这样在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联系,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自然而然的使用这种动作,而这种动作已经可以说是具有概括化的有意动作。3.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⑴直观性和行动性⑵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⑶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⑷思维的狭隘性直觉行动性一直觉行动性二尝试错误(二)具体形象思维1.定义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如计算3+4=7,不会对抽象数字进行加减,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具体形象计算。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2.产生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作开始分离,其内部表象已经可以支配外部行动。3.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⑴思维动作的内隐性⑵具体形象性⑶自我中心性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自我中心的特点:①不可逆性②绝对性③拟人性或泛化性④过渡性三座山试验(三)抽象逻辑思维(大班)定义:用抽象的概念“词”来进行的思维。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有的幼儿知道“见到女的叫阿姨,男的叫叔叔伯伯”早期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5张桌子或5把椅子。下面这些都是什么人,见面后我们用什么称呼比较合适?守恒的概念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儿童运算水平的标志之一。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定性。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等)的认识不因其它非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守恒三、学前儿童思维的动态结构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水平年龄A(动作)B(表象)C(语言)3~45517.504~58553.805~68756.4156~796.37222不同年龄幼儿用三种思维方式完成任务情况的比较(%)简单了解概念、判断、推理的知识。第三节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一)定义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如:树、桌子、花、椅子、床等,通过接触各种实物或图片掌握各种概念。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好人坏人都有一个本质属性:会说话,能劳动。可以用“人”这个概念来表示。概念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劳动实践和社会经验积累概括的结果。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把认识到的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并用词标示出来,就成为概念。概念的掌握是针对个体而言的,它是指儿童掌握社会上业已形成的概念。(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种事物,其中有些就被成人作为概念的实例(变式)而特别加以介绍,同时用词来称呼它。儿童就是这样通过词(概念的名称)和各种实例(概念的外延)的结合,逐渐理解和掌握概念的。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在这种讲解中,把某概念归属到更高一级的类或种属概念中,并突出它的本质特征是十分关键的。儿童只有真正理解了定义(解释)的含义才能掌握概念。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二)幼儿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学前儿童掌握的各种概念中以实物概念为主,在实物概念中,又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即掌握基本概念为主。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出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1)大多通过实例的方式获得。让2岁的孩子看白兔、黄兔、灰兔等。问:这些兔子一样吗?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让幼儿找出了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等特征。幼儿知道了“兔子”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已舍弃了具体兔子的个性(白、黑、黄、灰等)。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认识了“狗”,“猫”。帮助幼儿从“兔子”、“狗”、“猫”中抽象出更为一般的概念——“动物”。(2)个别通过语言理解获得①什么是小鸟?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②什么是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学前儿童首先掌握基本概念的原因①幼小儿童掌握概念不是通过讲解其定义的方式进行的,而是通过接触、认识它的各种变式(即不同的实例),同时学习标示它的词来逐渐获得该概念的。接触的变式越多,越容易掌握。儿童能接触到的基本概念的变式远远多于下级概念的变式。②虽然下级概念所包含的信息很具体,形象,儿童可以通过直接感知获得大量与概念有关的信息,但信息量大却会加重认知的负担,使储存变得困难。对事物的概括作用可以相对减轻认知的负担,但概括程度越高也就越抽象,越可能失落那些可以作为儿童理解概念的支柱的形象性信息。对于儿童掌握概念来说,需要在信息的数量和抽象概括水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2.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每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则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体事物,即适用范围。儿童掌握概念通常表现在掌握概念的内涵不精确,外延不恰当上。(三)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条件1.掌握相应的词2.把相应的词和一类事物多次结合3.引导儿童对一类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把共同点加以系统化和概括化,以造成普遍的概念。(四)最初实物概念的掌握学前儿童掌握事物概念的一般发展过程:1.小班儿童2.中班儿童3.大班儿童(五)最初社会概念的掌握学前儿童的社会概念可以分为四个等级:1.不理解2.笼统的理解3.开始有分化,是典型的具体形象水平。4.能和某些本质属性联系起来,接近于初步的定义。(六)最初数概念的掌握1.所谓掌握数概念,包括理解:⑴数的实际意义⑵数的顺序⑶数的组成2.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形成,一次经历四个阶段:⑴口头数数⑵给物说数⑶按数取物⑷掌握数概念三、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一)分类法儿童的类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以物体的感知特点为依据进行分类,发展到以物体的功用为依据,进一步向以物体的本质属性为依据进行分类发展。从年龄特征上分析,4岁以前基本不能分类,5岁儿童主要按感知特点和具体情景分类,6~7岁主要按物体的功用分,并开始注意到物体的本质属性。分类材料(二)排除法(三)解释法(定义法)儿童解释概念可分为五种水平:1.”不能理解”和”原词造句”以及其他调查中发现的”同义反复”,都属于不能对概念作解释的水平。2.”具体实例”水平的解释仅仅涉及到概念的外延,而对其内涵未作说明。3.”直观特征”水平对概念的解释只是一些可感知的外部特征。4.”基本特征”水平。5.”正确定义”水平。(四)守恒法目的在于了解儿童是否获得某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几种典型的守恒实验:1.数守恒2.长度守恒3.液体质量守恒4.面积守恒5.体积守恒6.重量守恒守恒第四节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老虎是一种动物。鱼会游泳蜜蜂不是小鸟。判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作用,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性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判断:直接判断(长的漂亮是好人)间接判断(做好事的是好人)推理:是人在头脑中根据已有判断推导出新判断,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水果是水分多的果子苹果也是水果苹果水分多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表现:(一)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年龄5678910直接判断7463272823.14.2间接判断11.222.8717076.295其他判断14.714.2220.70.8(二)判断依据的客观化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根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三)判断依据的明确化二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