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扩写第一单元写作扩写,就是把一篇短文或一段概括性的文字,在保持原文思想的前提下,驰骋想象,增添细节,扩充内容,扩展成一篇较长的文章,使之比原文更充实饱满、生动形象。那么,如何扩写呢?1.要忠于原文。要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2.要找准扩写点。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要平均用力,而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合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记叙文应重在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说明文应重在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象的介绍;议论文应重在补充论据,阐释观点。3.要注意一致和连贯。在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一、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0字。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提示:1.针对三个特点,各举一两个恰当的例子。2.对每个例子作一些的分析,更加清楚、具体地表现你对诗歌的认识。思路指导扩写不是无话找话,硬凑字数,也不能胡编乱造。扩写内容是原材料合情合理的延伸和扩展,它必须忠于原材料,保持主题的一致性。本句话论述的是诗歌的三个特点,语言高度凝练,我们可以把这三个特点作为三个论点,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完成扩写。所列举的例子最好是本单元中的诗歌,这样便于同学们理解。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意象,概括了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流露出作者的痛惜之情。二是语言凝练。如芦荻的《风雨吟》,前两行运用“卷”“奔”,把风、雨的动态写了出来,突出了风的呼啸奔腾,雨的滂沱而下,展示了一种磅礴的、席卷一切的气势;中间两行“如海”“如舟”的两个比喻,突出了狂风裹挟着暴雨造成的巨大的破坏力。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无论是《月夜》中整齐排列的“着”字句,还是《萧红墓畔口占》中押韵的“茶”“话”,《断章》中的回环等,短短的诗行,清晰的韵律,朗朗上口的节奏,都体现了诗歌独有的节奏和韵律。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提示:1.下笔前仔细体会,确定中心。围绕这一中心找准扩写的点(比如材料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设计好扩写提纲。2.发挥想象,增加必要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力求生动。3.写好以后,将原文作一番比较,分析扩写的成败得失,体会扩写的方法。思路指导1.抓住主干,忠于原作。我们首先应根据原作的中心思想,准确地选好扩写点,然后展开合理想象扩充内容。写作时要抓住材料中“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等重点来扩写。扩写时要注意情节发展合乎逻辑,人物性格前后统一,故事人称不变,前后主题不变。2.发挥想象,情节曲折。扩写时,若想使故事情节曲折,内容引人入胜,我们可在遵循原文主旨的基础上,对情节和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我们可以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场面、细节进行想象扩写,也可以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再现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将一个个冲突的瞬间展现得真实可感。3.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扩写时,我们还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文章的语言加以润色,将具体可感的事物勾勒出来,使生动鲜活的事物展现在我们面前。重耳逃难重耳和他的随从,为了躲避追杀,狼狈狂奔。一路上,他们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钱财都花光了,人马也已经断粮三天了。这天,他们终于来到了卫国。重耳大喜,立即派人前去告知,赵衰向守城门的卫兵说:“车上坐的是晋国公子重耳,请快去禀报你们的国君。”守城门的卫兵听说是晋公子重耳,便飞马快报卫君。卫文公听说重耳是逃难来的,所以不肯相见。守城门的卫兵说:“我们国君不知道重耳是什么人,请你们往别处去吧。”重耳仰天长叹:“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并发誓:“他日定报此仇!”于是这帮“难民”,只好饿着肚子继续前行。这天中午,他们来到一个叫五鹿的地方。连日来的疲惫和饥饿,使这群“难民”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远远地,他们看见了一户人家,重耳说:“大家坚持一下,看到前面那户人家了吗?我们有救了!”重耳打发狐偃去讨饭。开门的是一个老婆婆,她说:“这些年天天打仗,大家哪有心思种田,我们哪有多余的东西给你们吃呀?”狐偃说:“没有粮食,给点水喝,好吗?”站在旁边,一言未发的老汉慢慢抬起头,看了看他们说:“可以啊。”说着,他从身边捧过一把土块,说:“来,吃这个吧!”重耳大怒,扬起马鞭就要打向老汉,狐偃赶忙拉住重耳,露出笑脸说:“公子啊,这可是个吉祥的兆头。老伯把这土块给我们,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啊!有了土地,我们还愁没有粮食吗?公子,快快拜受吧。”重耳听了这番话语,突然明白,急忙跪下接过了土块。接过土块的重耳,慢慢站起来,把两手举过头顶,望着苍天,泪水慢慢流了下来……总评:本文忠于材料,重点突出,想象丰富,情节曲折,描摹了人物的对话、动作,也增添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是一篇成功的扩写。三、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提示:1.阅读所给的材料,思考如下问题:语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扩写时,可以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的要点是什么?2.议论文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想想平日积累的材料中,有哪些事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为论据。3.注意根据所论述的要点,简单分析论据,以揭示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思路指导扩写本材料,我们可以把材料的第一句话当作文章的中心论点。把第二、三两句话作为分论点,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和引用名言警句来证明分论点的正确。然后在最后一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简单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做到首尾呼应,论据充分,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即可。人贵有恒“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大学问家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如果说成长是一段走向殿堂的路途,那么恒心就是脚下的每一层阶梯,帮助我们不退缩、不放弃,一步一步抵达成功圣殿。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平日里临池学书的积累,染黑墨池的佳话,王羲之将无法写出行云流水般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没有练兵场上稳扎稳打的积累,饱读兵书的基础,骠骑将军霍去病将无法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平日里对竹子的认真揣摩,留心观察的基础,文与可将难以做到成竹在胸,挥毫洒墨便成一篇佳作。可见,平日的积累是持之以恒的前提条件。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屠呦呦才能在多次失败后依然坚持,终于研制成功青蒿素,为饱受疟疾之苦的病人带来了生的希望;袁隆平院士才能埋首于田间地头认真研究,终于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徐立平才能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使航天重器遨游于太空之中,自己也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可见,坚持正是持之以恒的必要条件。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我们既要注重积累,又要始终坚持,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持之以恒,也方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傲然立于世间,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笑对艰难困苦,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心态迎接最终的胜利。总评:文章紧扣原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列举了王羲之、霍去病、文与可等人的事例,论证了“持之以恒要注重平日积累”的观点,用屠呦呦、袁隆平、徐立平等人的事例,论证了“持之以恒要注意坚持”的观点,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另外,文章语言流畅,引用的名言也恰到好处。素材一鲁滨孙借着木板,被大浪冲到了海岛边。他靠着仅存的一点力量,爬上了岸。鲁滨孙仰头朝天,感谢上帝让自己绝处逢生:就在几分钟前,我还无一生还的希望,现在我相信,当有人能像我这样死里逃生的时候,他那种喜不自胜的心情,确实难以言表。鲁滨孙在岸上疯狂的跑来跑去,高举着双手,浑身充满了力量,还做出千奇百怪的姿势。他环顾四周,到处是乱石野草。这使鲁滨孙的情绪立刻低落下来。“流落到这种岛上,怎么会有活下去的可能呢?看来我是必死无疑了。”这时,他的肚子“咕咕”的叫起来,鲁滨孙冒着危险,决定试一试。他站起身,可是前方的野草足有一米多高。鲁滨孙望着大片的野草,寻思应该用锄头把草砍掉,可以有一条可走的路。而他马上又反应过来,上船前所带的大件物品都已经被大浪冲走了,身边不可能会有什么锄头之类的东西了。“只能用手拔这些草了”鲁滨孙想到自己身边没有衣服可换,没有任何东西可充饥解渴,看不到任何出路,身边只有一把小刀,一个烟斗,他忧心如焚。他徒手开始拔草,野草上的刺把鲁滨孙长满老茧的手扎破了,红绸的液体染红了他的手掌。但他忍着疼痛,埋头努力着。慢慢临近中午,太阳越升越高,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鲁滨孙坐在一块石头上,大口喘着粗气,额头上覆盖着细密的汗珠。本来就已断水,再加上在炎炎夏日下工作了一个中午,鲁滨孙又累又渴,他迫切需要一些淡水补充体力。可附近全是海水,该上哪儿去找淡水呢?鲁滨孙向热带雨林中走去,希望能解决当前的难题。他小心翼翼地走着,每走一步就停一下,生怕惊动了丛林中的野兽。突然,草丛中窜出一条大蟒蛇,吐着鲜红的信子,朝鲁滨孙扑来。鲁滨孙大惊,不想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他飞快的向前冲去。蛇也紧跟其后,草丛中,“沙沙”声连绵不断。鲁滨孙向后看去,突然,鲁滨孙被草丛中的藤蔓绊到了。鲁滨孙惊慌极了,眼看蛇离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近,慌乱中鲁滨孙想起自己还有一把小刀,便急冲冲拿出来,砍断了缠绕着的藤蔓,向前飞奔着……素材二我住在禹家一千公里的旅店,夜深了,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我从门外一看,发现梧桐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我心想:这些梧桐的叶子散下时,不就像当年离家漂泊在外吗?忽然,我看见了微弱的小火光,我心里又想:这肯定是那边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在捉蛐蛐儿。于是,我顺着小火光的亮处摸索着……终于,我找到了一条路。我便向着那条路慢慢地走,突然,我停下了脚步,我生怕惊动了孩子。我慢慢地走近一看,有两个孩子在那儿忽闪忽闪的。我渐渐地看清楚了,一个孩子手拿着灯笼,另一个孩子捉蛐蛐儿。那些被捉住的蛐蛐发出了凄美的叫声,似乎在向我求救……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儿时捉蛐蛐的时候。我静静地走回了旅店,而那些孩子却不知疲倦,在那儿兴高采烈地捉蛐蛐……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啊!素材三夏姑娘又回来了,火热的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极了,人们就像置身于热气腾腾的火炉中。一天中午,人们都还在午睡,小松觉得无聊,就去找李强玩。他们玩得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终于,也被焦热的太阳征服了。于是,他们不得不暂停玩耍,只好回家吹吹凉爽的风扇了。李强和小松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两颗高大的桃树,种在李强的邻居王大婶的小院里。树上结满了一个个粉嫩的桃子,像小灯笼一样,可诱人了!远处,就能闻到香味。李强两眼发光,似乎找到了救星,口水流下了三千尺。他猛然停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