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鼻疽动物科技分院马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骡、驴比较多发的一种传染病,通常马取慢性经过,驴、骡多为急性。人也可以感染。病的特征是在鼻、腔、喉、气管粘膜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和瘢痕,在肺脏、淋巴结和其他实质脏器内发生鼻疽性结节。鼻疽杆菌是中等大的杆菌,菌体着色不均,浓淡相间,呈颗粒状,一般色素都能着染,但着色力不强,如以稀释石炭酸复红液或碱性美蓝液染色时,能染出颗粒状的特征。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1.病原体本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在腐败物和水中能生存2—3周,在潮湿的厩舍垫草上课生存半个月到一个月,(在尿中40h就死亡)。在鼻液中可生存两周。干燥1—2周,即死亡,日光照射24h即死亡。55℃加热10min、80℃加热5min,煮沸几分钟就可以杀死。5%漂白粉液、10%石灰乳、3%来苏儿液及1%氢氧化钠液等,都能将其杀死。本菌对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对金霉素最为敏感。其次是土霉素,再次是链霉素、氯霉素和磺胺。1.病原体鼻疽病马是本病的传染来源,尤其是开放性鼻疽病马更为危险,马的鼻液及溃疡分泌物中,常含有大量的鼻疽杆菌,并随之排出体外,污染各种饲养管理用具、草料、饮水、厩舍等。急性鼻疽马也能排菌。本病主要由于病马与健马同槽饲喂、同桶饮水或互相啃咬时,经消化道传染;或经污染的饲养、护理及使役用具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而传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此外,个别的可经胎盘和交配传染。2.流行病学急性鼻疽:常见于纯马、驴、骡。病初体温升高,有的升高达40℃,甚至持续到死亡。一般是稽留于38.5—39.5℃左右,经两周至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死亡。病马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很快地活逐渐地消瘦,被毛失去光泽,皮肤丧失弹力,可视粘膜在高热持续期呈黄疸色,而后发绀。呼吸脉搏初期变化不明显,后则呼吸促迫,脉搏细弱,并有下痢。部分病马伴发滑液囊炎、关节炎而呈现跛行。末期在四肢、胸下、腹下几阴囊等处发生水肿。3.症状慢性型鼻疽:是常见的一种静止性鼻疽,约占90%左右,是马最常发生的一种病型。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病变仅局限于内脏,症状不明显或无任何症状。有的病马一开始就取慢性经过:有的病马则由急性型或开放性鼻疽转化而来,个别病马的鼻腔尚遗留鼻疽性疤痕慢性溃疡,不断流出少量粘液脓性的鼻液。如果饲养管理不良,使役不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是病情恶化再转化为急性型鼻疽。3.症状鼻疽的特异性病变,多见于肺脏,约占95%以上:其次是鼻腔、皮肤、淋巴结、肝及脾等处。在鼻腔、喉头、气管等粘膜及皮肤上可见到鼻疽结节、溃疡及疤痕;有时可见鼻中穿孔。肺脏的鼻疽病变主要是鼻疽结节和鼻疽性肺炎。新发生的鼻疽结节为渗出性的,有小米粒大至小豆大,呈黄白色,周边绕以暗红色的红晕,触摸有硬实感。随着病程的发展,或者吸收痊愈,或者变为增生性鼻疽结节,即在结节的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周边有肉芽组织包围,结节呈灰白色,硬实,常隆突于肺胸膜表面。4.病理变化对开放性鼻疽马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因为开放性鼻疽具有特异的临床症状,一般据此即可确诊,尤其对某些变态反应消失的开放性鼻疽马和不出现变态反应的开放性鼻疽驴、骡,更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对慢性鼻疽病马的诊断价值不大。临床检查时,应注意鼻腔及皮肤等处有无鼻疽结节、溃疡和疤痕;有无颌下淋巴结肿胀、皮下浮肿、睾丸肿胀、咳嗽、体温时高时低、使役能力降低其消瘦等症状。当发现鼻腔或皮肤有鼻疽结节或溃疡时,一般可诊断为开放性鼻疽马,为了慎重起见,可用鼻疽菌素点眼,呈阳性反应时,即可最后确诊。5.诊断土霉素疗法:对病马每次用盐酸土霉素2—3g,溶于5%氯化镁液20—30ml中,分几点深部肌肉注射;或用精制土霉素2—3g溶于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注射。每日或间隔几日注射一次,共治疗20—30天左右。在治疗过程中,同时皮下注射鼻疽菌素,以0.5ml的递增剂量,每隔5天注射一次,总量为5ml,这样可视鼻疽病灶激化,便于药物发挥作用,促进治愈。也有的配合应用链霉素,认为效果更好。据报道,鼻疽马的临床治愈率可达78.4%。也可应用磺胺类药物及四环素,金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6.治疗目前鼻疽尚无有效菌苗,为了迅速消灭本病,必须突出地抓好控制和消灭传染来源这一主要环节,配合切断传播途径,采取养、检、隔、处、消等五字综合性防疫措施。根据检疫结果可将马匹分5群,即有明显鼻疽临床症状的开放性鼻疽马,无临床症状,点眼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呈阳性的鼻疽马或称血检阳性马;无临床症状,点眼反应阳性,补体结合反应阴性的慢性鼻疽马或称鼻疽菌素阳性马;无临床症状,点眼反应阳性,补体结合反应阳性马;临床检查、点眼及补体结合反应都呈阴性马或称假定健康马。7.防疫措施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