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企业科技创新济钢集团: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源泉,没有科技,人类不会发展到这样地步。从企业来说,没有新的产品,你不可能在市场站得住脚,这是我们的一个体会。另外,开发新的产品,为客户服务,同时客户会给你带来回报。”——北京东方艾迪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忠会先生“科技创新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原动力。对于我们企业来说,科技创新我觉得更多的是跟应用相结合。科技一个是重在技术含量,一个是重在新,要有新的东西。另外一个我们比较关注的,就是跟实际应用的结合,逐渐把新技术应用到服务于社会和大众,对我们做应用的产品公司来说,产品一代比一代更先进,能够提高老百姓的品质,为老百姓服务,这个是我们所关注的。”——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战兵先生济钢始建于1958年,现资产总额422亿元。2007年生产钢1212万吨、钢材114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9.7亿元、利税60.9亿元、利润30.1亿元;出口创汇8.1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7.2亿美元。近年来,济钢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工艺装备的大型化、紧凑化、现代化,形成了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等现代化生产线,为顾客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明显提升。以信息化加快企业现代化的进程,建设了ERP、MES、SPC、OA、能源管控中心等管理信息系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新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种板比例超过了80%,锅炉容器钢板、高强度建筑结构用中厚钢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造船用钢板、碳结中板、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锅炉容器钢板和球墨铸铁管等主导产品获得冶金产品“金杯奖”,其中造船板获得中、英、法、日、德、美、挪、韩、意9个国家10个船级社认证,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增强。技术创新的经历和经验济钢一直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抓手,建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和质检中心,设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济钢坚持模仿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相结合,通过开展产、学、研联合,逐步形成了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为主要方式的创新机制,大大增强了济钢的技术创新实力。多年来,济钢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每年提取的技术开发费占营业总收入的4%以上。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定期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专业技术带头人和优秀知识分子,为专业技术人才开辟成才成名成家的通道。与高校联合,先后送培硕士、博士研究生337人。创新激励约束机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把贡献与收入密切挂钩,坚持特殊人才给予特殊待遇,一流成果给予一流回报,设立了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重奖科技人员。在全公司形成了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依靠科技的良好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潜能,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成功地应用到生产工艺当中,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到目前,济钢共申请专利20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7件。“炉外短滑坡端出料加热炉”、“高炉煤气快速加热炉”、“污泥膏处理方法”等三件发明专利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种磁铁精矿粉生产球团用润磨机”获得山东省专利金奖。“十五”以来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70余项,其中干熄焦技术研究与应用”、“济钢热能资源高效梯级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等两项创新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济钢牵头承担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这是济钢常年坚持自主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更加坚定了济钢加快建成创新型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回顾“十五”以来的发展,济钢遵循一条“创新———发展———再创新———再发展”的企业发展之路。济钢先后突出以成本、环境、能源与资源为关注点,逐步深化理解、强化创新措施,走过了一个“挖潜增益、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清洁生产———提高能效物效、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历程,试图解决成本、质量、资源、环境、生态等集成性命题,追求对资源的减量化消耗、资源的再生利用、冶金流程再造工程,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初步形成清洁生产与资源节约的创新理念。主要的创新措施有:社会资源的减量化使用、以“废弃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理念为指导的废弃资源的再生利用、以设备的大型化、现代化、紧凑化、高效化为核心实现冶金流程再造创新。济钢产品创新走出了以我为主、以产品创新推动工艺技术创新从而促进产品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形成了锅炉板、容器板、船板、建筑结构钢板、高强度工程机械钢板、管线钢板、模具板、桥梁板、耐腐蚀板等九大类别76个牌号中厚钢板的生产能力。产品创新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新已经大大提升了济钢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体会(一)创新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实践中济钢认识到,创新是认识和实践的结合,思想解放的程度影响着认识水平的高度,推动创新必须从解放思想开始。同时,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解放思想的根本在于树立市场观念,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济钢提出“产品出不了国门就出不了厂门,在国外没有竞争力在国内也不可能有优势”,确立了出口带动战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带动技术、管理、服务全面上水平,济钢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了良好形象。济钢认为“市场无限大,市场无限小”。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不断提升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市场就无限大;反之,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市场则无限小。市场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归宿,市场创新实质上是产品定位和服务定位的创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济钢技术创新的方向非常明确,目标市场不断优化。(二)创新必须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创新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伴有阻力和风险,充满了艰辛和曲折,更会遇到挫折和失败,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为创新冒风险,甘为事业担责任。创新是超越他人的过程,也是超越自我的过程,需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足够的勇气。多年来,济钢以对自主创新的高度民族责任感,积极推动重大冶金技术装备国产化,不断突破发展的瓶颈。与鞍钢合作,建成了我国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连轧生产线。(三)创新必须营造氛围、健全机制济钢注重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以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推动各项创新事业。经过长期的经营实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精心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顺文化”体系。济钢的企业文化以“可尊,可信,共创,共赢”为核心价值观,“每天从求新开始”的企业座右铭、“创意无限,资源无限”的资源观。济钢优秀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等方方面面,激励着干部职工自觉投身于创新创业的热潮,充分挖掘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充分释放创新的激情和能量。济钢坚持鼓励创新、容许失误、宽容失败的原则,充分理解创新的艰辛和风险,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积极为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营造想干事、干成事的宽松环境。树立“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就在身边”、“人人是人才、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引导职工充分认识,创新不仅仅是科技人员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成为创新能手;创新并不神秘,只要善于捕捉灵感,驰骋想象,将创造性的思考付诸实践,就一定能够结出创新成果。济钢不断加强对创新的政策引导,完善鼓励创新的动力机制。2003年以来先后对做出突出贡献的9名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对个人的最高奖励额达到50万元。每年对合理化建议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对技术工人中形成的先进操作法进行总结确认,以发明者的姓名命名并予以奖励,先后命名推广了125个先进操作法,在生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大大激发了全公司干部职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四)各项创新必须在实践中有机融合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经营、管理、改革的各个方面。只有把各类创新在实践中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济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就是各类创新相互激荡的充分体现。融合创新可以赢得资源无限。“污染物和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一理念诞生于济钢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的实践中,济钢致力于变革“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污染”的传统增长模式,综合地解决包括质量、成本、能耗、物耗、生产效率等市场综合竞争力和包括资源———能源可供性、环境———生态和谐性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等集成性命题,逐步探索形成了“以价值创新为核心,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为支撑、管理创新为保证,实施资源化治理、分布式治理、系统化治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转化、代谢物高效再生,追求企业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自主创新型企业”的钢铁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冶金二次能源,建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干熄焦发电、高炉TRT发电、炼钢烟道余热发电、烧结机余热发电等,初步形成了分布式发电的格局;工业用水、冶金炉渣、烟尘、粉尘等得到了较好的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济钢虽然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内部创新的空间依然很大。济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指导精神,加大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把济钢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技术中心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技术中心成立于l994年,同年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000年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001年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经多年的优化调整,济钢技术中心目前已建立起强有力的集市场、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三级技术创新体系,现有各类专职研发人员2136人,其中高级职称332人、中级职称1052人。有l7位知名专家与博士,主要从事企业发展储备技术的研究,承担解决生产中的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开发具有突破性的新产品、新技术,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实施技术集成,使之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为济钢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等。多年来,济钢技术中心开展了大量创新工作:一是以优化原料、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主攻方向,为总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发新产品,成功开发了系列耐大气腐蚀塔桅钢、JG590高强度工程机械钢、JGF260法兰盘专用钢板、Q345C结构钢板、16、18minX60管线钢板等新产品,使公司的产品档次大幅提升,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三是有效整合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济钢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近年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有效地整合引进国内外的科技资源,立足于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模仿创新相结合,全面促进了济钢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取得累累硕果。近三年来共申报国家专利63项,其中发明专利l5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5项、省冶金科技进步奖240项。在2004年济钢技术中心因在技术创新工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发布时间:2008-5-26来源:兰格钢铁网编辑部提供(2009年4月7日)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