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前言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充分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五条具体道路中以“自主创新”为首,也充分说明下一阶段我国的发展的核心将会集中在“创新”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中这段关于自主创新的论述,在与会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当今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创新能力的竞争。提高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迎接市场挑战的需要,也是国家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需要。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学术大会上)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而大学生作为国家专门培育的专业性人才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力储备。所以,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不仅是一个关乎个人命运前途的话题,一个个体成长成才的内在与长远需要,更是一个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点。一、何谓创新型国家?何谓创新素质?(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对于什么是创新型国家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已有基本共识,即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二)何谓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就是指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或素养,它是基于各种素质协调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什么是创新?对于“创新”这个词,人们都已耳熟能详。但不同的人对“创新”的理解差别很大。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就首次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创新”的概念。2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1943年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1987年,英国人弗里曼提出了风靡全球的“国家创新体系”概念。首先,“创新”作为一个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造性,新意。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创新”和“innovation”的原词含义都是对旧事物的破除和创造新的事物。其次,“创新”作为一种理论。随着创新理论的发展,“创新”向更为广泛的范围应用扩展,不仅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与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同时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诸多创新活动。它形成于20世纪。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第一次把创新这个概念引入了经济领域。换句话说,是他从经济的角度他提出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他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五个方面。另外美国还有个管理大师,叫德鲁克。他曾在20世纪50年代,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形成了管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一个词语还是一种理论,“创新”最基本的含义都是对旧事物的破除和创造新的事物。从创新的本质来看,我所赞同的观点:1.在法国心理学家、牛津大学心理学学士,剑桥大学医学博士爱德华.德.波诺看来(欧洲创新协会将他列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创新就是不同,就是突破原有模式。德波诺认为人的思维不是遵循模式,就是突破模式,遵循模式就是结构化思考,突破模式就是创新。遵循模式可以提高效率,但可能限制自己;突破模式可能出奇制胜,也可能一无所获。(【六帽子思考法】这方法强调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客观地分析各种意见,最后作出结论。六帽子:红、黄、黑、绿、白和蓝。红色思考帽:从感情和直觉感性地看问题;黄色思考帽:寻找事物的优点及光明面;黑色思考帽:从事物的缺点、隐患看问题;绿色思考帽: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白色思考帽:提供事实与数据;蓝色思考帽:整体的思维模式。)2.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认为:创新就是成功地做了别人没做或没做成的事创新有很多层面,从诺贝尔奖得主到普通的技工,都可以创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有个工人叫王洪军,今年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这是很了不起的。他是技校毕业生,没上过大学,却在轿车修复方面作出了技术创新,还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出版了专著。从基层人才的创新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并不神秘,在不同的岗位都可以创新。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到汽修工人,我们可以看出创新的本质,那就是成功地做了别人没做或没做成的事情。因此通俗的讲,别人没说过的话,我说了叫创新;别人没做过的事,我做了教创新;别人没想到的东西,我想到了同样叫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是绝对的新东西。一些旧东西,融合新的元素,配以新的形式,也可以叫创新。只要它能满足人们进步的某些要求,就是创新。二、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作为国发发展的贮备力量,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形成大学生创新素质?如何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有赖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所谓主观也就是作为主体价值存在的大学生自身;客体即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此我们主要研究学校环境)。(一)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肩负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但怎样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形成创新素质呢?1、遵循科学发展观,知识和能力同时加强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谈创新。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前面我们曾谈到,创新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而高不可攀,它是人们在对原有知识和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在对原有知识和理论的实践运用当中,发现原有理论无法解决或解释不清楚的问题时,依据实践经验对原有理论进行改进,甚至创造更加适用性的新理论的过程。因此,在大学期间,一定要重视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切不可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抱着置疑的态度学习,敢于挑战权威,在学习中求创新,是创新的关键。二要重视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没有高雅的审美情操,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人才,就是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难的。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重视自己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其次,重视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完善,增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都不可能成为创新人才。作为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还要以个性的自由和独立发展为前提。2、加强自身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的理念和思想状态活动。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虽然我们不能说创新意识就是创新能力本身,但我们却能肯定地说,创新意识薄弱的大学生绝不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思维方式和方法,正如不同的家庭环境会造就不同性格与品性的个体一样。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之一的中庸思想,不鼓励人们个性发展、独特思维。也正是受传统文化熏陶,中国孩子的创新意识较其它发达国家而言要弱很多。但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强烈的创新意识,使爱因斯坦对时间的同一性产生了疑问,进而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为相对论的建立打开了缺口。创新意识使哥白尼推翻了地球中心说,推动了他建立太阳中心学说。培养创新意识对于创造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心理学家认为,以下15条方法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a.多了解一些名家发明创造的过程,从中学到如何灵活地运用知识以进行创新。b.破除对名人的神秘感和对权威的敬畏,克服自卑感。c.不要强制人们只接受一个模式,这不利于发散性思维。d.要能容忍不同观念的存在,容忍新旧观念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取舍、有发展。e.应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创新的基础。f.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敏感,训练挑毛病、找缺陷的能力。g.消除埋怨情绪,鼓励积极进取的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意见。h.表扬为追求科学真理不避险阻,不怕挫折的冒险求索精神。i.奖励各种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j.经常做分析、演绎、综合、归纳、放大、缩小、联结、分类、颠倒、重组和反比等练习,把知识融合贯通。k.培养对创造性成果和创造性思维的识别能力。1.培养以事实为根据的客观性思维方法。m.培养开朗态度,敢于表明见解,乐于接受真理,勇于摒弃错误。n.不要讥笑看起来似乎荒谬怪诞的观点。这种观点往往是创造性思考的导火线。o.鼓励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失败,认真总结经验。3、培养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众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发明来源于突然产生的思想火花,是由偶然顿悟产生的。然而在1946年,由前苏联G.S.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创立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给予了完全不同的回答。在阿奇舒勒看来,发明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寻求的科学原理和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大量发明面临的基本问题和矛盾也是相同的,同样的技术创新原理和相应的解决问题方案,会在后来的一次次发明创新中被反复应用,只是被使用的技术领域不同而已。因此,将那些已有的知识进行提炼和重组,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理论,就可以相对容易地用来指导后来的发明创造、创新和开发,就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