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陈设计项目综述潜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非遗馆)位于潜江市“两馆一中心”东展馆南部,占地面积1944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其中:一层1296平方米,二层1944平方米)。潜江非遗馆策展核心为“是潜江的”,也“是非遗的”,将本地非遗资源融入本地自然人文生态及百姓生产生活之中。观众不仅只是观摩,还能沉浸、体味、互动、传习。展示内容不仅是物态实物,还有动态场景、表演、演示,包括戏剧、曲艺、音乐、市井民俗吆喝等声音也作为展示内容,辅以多点投影、幻影成像、集音罩、APP等高科技手段,体现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帮助观众了解潜江非遗资源和非遗特色。潜江非遗馆布展原则为:一、以人为本。二、实物展品大于展陈手段。三、人类非遗专厅展示;国家非遗重点展示;省级非遗完整展示;市级非遗选择展示;所有非遗APP承载全部展示。全馆设有7个展厅,整体布局:以序厅为起,生态厅、生动厅为承,生产厅、生活厅为转,传承厅为合,尾厅为续。逻辑线索:展开一个平面(生态厅)、突出一个亮点(生动厅)、融入两条线(生产厅、生活厅),形成起承转合,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展格局。全馆展线一楼呈“几”字型,二楼呈“H+L”型,没有重复路线,展线流畅,人流空间较大,容易集聚观众的项目分散布展。例:两大重点传统戏剧皮影戏和花鼓戏分别设置在一楼和二楼;可与观众互动的项目以纯陈列展示项目相隔等,避免观众滞留堵塞,另在观众常规流线外设有应急流线,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潜江非遗馆总体体现了一个整体、两个环境、三个典型、四个季节、五个主题、六大店铺、七小作坊、融入八景的主要特征。一个整体,两个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潜江非遗馆一楼以潜江自然生态环境为大背景,二楼以潜江老城厢生活环境为大背景,楼梯以观灯登高为纽带,将一、二楼无缝结合为一体,形成以本土性为根本的潜江非遗馆。三个典型。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汉水自西向东绕境而过,东荆河纵向南北,两河的支流密如蛛网,大小湖泊几近三十,有“水乡泽国”之称。潜江人的生产生活受到水的重要影响,形成了旱作区(江)、稻作区(河)、湖区(湖)三种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非遗项目及特征的典型区域。四个季节。农耕文化,四季分明、劳作有序。一楼以生态环境为背景,主展区季节环境分别为,旱作区(迎春)、稻作区(春)、湖区(夏)、生动厅(秋)、观灯过渡(冬)。各区域展示的非遗项目与季节分别对应,在环境风格、色彩基调、展现方式上各不相同。五个主题。五个主题厅分别为:《水乡平原情——生态的潜江非遗》,呈现潜江非遗赖以存续的自然人文资源;《江汉皮影韵——生动的潜江非遗》,呈现潜江唯一的人类非遗代表作江汉平原皮影戏;《九佬十八匠——生产的潜江非遗》,呈现潜江非遗中具有生产性保护和艺术生产特点的传统技艺、美术、曲艺等项目;《我是潜江人——生活的潜江非遗》,呈现潜江人的人生礼仪及与之相关的民俗类等项目;《一路传承行——生生不息的潜江非遗》,呈现潜江非遗保护工作特色与成果。五大主题简称“五个生”,简单易记。六大店铺,七小作坊。二楼生产厅共设有六个大店铺:酒楼、酱坊、油铺、杂货铺、药铺、茶馆,其中酒楼、酱坊、油铺为前铺后坊组合型。七个小作坊为:竹器坊、织布坊、皮鞋坊、小吃坊、弹棉花、豆坊、面塑坊,其中竹器坊、小吃坊、面塑坊为可现场展示互动项目。融入八景。《潜江八景传说》是我市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历史上著名的潜江八景“东城烟柳、南浦荷香、僧寺晓钟、蚌湖秋月、浩口仙桥、芦洑佛塔、清溪山色、白洑波光”以背景、装饰、分隔等不同的功能与展现形式自然融入非遗馆展陈中。保护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潜江精神。潜江非遗馆不仅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记忆的永久载体,还是对我市丰富的非遗资源进行保存、传承、传播的重要平台,利用好该平台,可转化为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多方面新优势,并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潜江市非遗馆展陈概念性设计大纲展馆概况:潜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潜江龙虾科普教育中心东展馆南部,设计为两层,占地面积1944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其中:一层1296平方米,二层1944平方米)。策划理念:潜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要强调“是潜江的”,也“是非遗的”。将当地非遗资源融入当地自然人文生态,融入当地百姓生产生活之中。观众不仅只是观摩,还能沉浸、体味、互动、传习。展示内容也不仅是物态实物,还有动态场景、表演、演示,包括戏剧、曲艺、音乐、市井民俗吆喝等声音也作为展示内容,帮助观众了解潜江的非遗资源和非遗特色。整体思路:逻辑线索:展开一个平面、突出一个亮点、融入两条纵线、落实一个核心。一个平面,即潜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自然与人文生态面;一个亮点,即突出潜江市唯一的人类非遗代表作江汉平原皮影戏这一亮点;两条纵线,即潜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相融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两条纵线;一个核心,即以人为本的潜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核心。内涵线索:以“五个生”作为展陈语汇“篇章”,来展现潜江非遗资源与非遗保护工作:生态的潜江非遗、生动的潜江非遗、生产的潜江非遗、生活的潜江非遗和生生不息的潜江非遗。紧扣《非遗法》提出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原则进行内容规划:由《水乡平原情——生态的潜江非遗》呈现潜江非遗赖以存续的自然人文资源,以湖区、稻作、旱作三个典型生态环境样本融入相应项目;由《江汉皮影韵——生动的潜江非遗》呈现潜江市唯一的人类非遗代表作江汉皮影戏;由《九佬十八匠——生产的潜江非遗》呈现潜江非遗中具有生产性保护特点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类项目;由《我是潜江人——生活的潜江非遗》呈现潜江人的人生礼仪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项目;由《一路传承行——生生不息的潜江非遗》呈现潜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色与成果。五大专题厅形成一个立体、完整、活态的潜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风貌架构,为观众徐徐展开一幅潜江独有的非遗绚丽画卷。布展原则:全馆将依据以下原则进行陈列展示:一、以人为本。二、实物展品大于展陈手段。三、人类非遗专厅展示;国家非遗重点展示;省级非遗完整展示;市级非遗选择展示;所有非遗APP承载全部展示。潜江非遗馆分厅序厅:非遗项目墙(背景:南浦荷香;形式:潜江木雕)五大主题厅:《水乡平原情——生态的潜江非遗》《江汉皮影韵——生动的潜江非遗》《九佬十八匠——生产的潜江非遗》《我是潜江人——生活的潜江非遗》《一路传承行——生生不息的潜江非遗》尾厅:捐赠榜、留言台、光影墙全馆展线:序厅→“水乡平原情”厅→“江汉皮影韵”厅→“九佬十八匠”厅→“我是潜江人”厅→“一路传承行”厅→尾厅潜江非遗馆分区一级分区:一楼区域:序厅、生态厅、生动厅二楼区域:生产厅、生活厅、生生不息厅二级分区:序厅:一、前言二、非遗项目墙生态厅:一、全景沙盘二、旱作区三、稻作区四、湖区生动厅:一、皮影戏作坊二、皮影戏演出场景楼梯过渡:观灯区生产厅:一、老城街景区二、老城巷景区生活厅:一、新生区二、婚庆区三、寿诞区生生不息厅:一、传承区二、传播区三、保护区尾厅:一、捐赠榜二、留言榜三、光影墙潜江非遗馆展厅分项一楼序厅:一、前言:文字、视频二、非遗项目墙:潜江非遗分类、“南浦荷香”(潜江八景传说)、潜江木雕生态厅:沙盘区:潜江民歌旱作区:芦洑佛塔、白洑波光(潜江八景传说)、潜江高台舞狮、海马、花棍舞、水车制作技艺、传统绣花、传统布鞋制作技艺、木器圆匠制作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传统腌菜制作技艺、传统鲊菜制作技艺、传统腊食制作技艺、三匹罐土茶制作技艺稻作区:龙湾传说、赛土地(二月二)、腰鼓、老鸦啄蚌壳、黑驴子灯、僧寺晓钟(潜江八景传说)、泰山寺庙会、潜江鼓歌、潜江草把龙湖区:鱼门拳、赛龙舟、彩花龙、积玉口传说、布龙灯、采莲船渔网制作技艺、木船制作技艺(龙舟、画舫、渔船)生态厅与生动厅过渡区:浩口仙桥、蚌湖秋月(潜江八景传说)生动厅:江汉平原皮影戏(雕刻、演出)生动厅与生产厅过渡区(楼梯):潜江花灯、潜江元宵节习俗、潜江民间谜语、潜江民间谚语、潜江民间歇后语、潜江乡言土语二楼过渡区:石雕生产厅: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传统酿酒技艺、传统制酱技艺、传统榨油技艺、传统医药项目组合、说书等曲艺类组合、补锅技艺、制秤技艺、糖画、传统理发、潜江面塑、潜江竹编、传统豆制品制作、传统小吃制作技艺、纺花技艺、织布技艺、弹棉花技艺、皮鞋制作技艺等过渡区:东城烟柳(潜江八景传说)生活厅:一、新生满月区:新生满月习俗、传统金银制品制作技艺、传统布鞋、传统绣花、传统制衣等二、嫁娶区:潜江花轿制作技艺、潜江唢呐、潜江锣鼓、婚礼习俗、潜江木雕、剪纸、土陶烧制、碳晶画、麦贴画、绣鞋底、结绳技艺等三、祝寿区:荆州花鼓戏、潜江四胡、二胡制作技艺、木版画、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画中内容融入项目:过小年(送司命爹)、春节习俗(拜年)、端午习俗(送端阳)、中秋习俗(开天门)过渡区:清溪山色(潜江八景传说)传承厅:一、传承区视频分区:《一路传承行》视频宣传片、代表性传承人访谈实录展示分区:传承人作品、资料二、保护区:大事记、典型案例三、传播区:相关生产性保护作品与创意衍生品、项目传播展示展示区尾厅:捐赠榜、留言台、光影墙、礼品售卖区【配套】APP延伸平台十大类潜江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9项)编号项目名称级别民间文学(11项)Ⅰ-1徐苟三的故事市级Ⅰ-2潜江民间谚语市级Ⅰ-3潜江民间谜语市级I-4潜江民间故事市级I-5潜江民间歇后语市级I-6潜江乡言土语市级I-7章华台传说市级I-8潜江八景传说市级I-9潜江地名传说市级I-10积玉口传说市级I-11龙湾传说市级传统音乐(4项)Ⅱ-82潜江民歌国家级Ⅱ-51潜江唢呐省级Ⅱ-53潜江锣鼓省级Ⅱ-1潜江四胡市级传统舞蹈(10项)Ⅲ-4潜江草把龙国家级Ⅲ-23潜江高台舞狮省级Ⅲ—30潜江海马省级Ⅲ-1老鸹啄蚌壳(河蚌)市级Ⅲ-2黑驴子灯市级Ⅲ-3花棍舞市级Ⅲ-4彩莲船市级Ⅲ-5蚌壳精(湖蚌)市级Ⅲ-6潜江彩花龙市级Ⅲ-7腰鼓市级传统戏剧(4项)Ⅳ—91江汉平原皮影戏人类非遗Ⅳ—59荆州花鼓戏国家级Ⅳ-1潜江人皮影戏市级Ⅳ-2汉剧市级曲艺(6项)Ⅴ-23潜江鼓歌省级V-1说书市级V-2打竹板市级V-3说鼓子市级V-4道情市级V-5莲花闹市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6项)Ⅵ-12鱼门拳省级VI-1跑八铃市级VI-2大圣功市级VI-3踩高跷市级VI-4赛龙舟市级VI-5三七子牌市级传统美术(15项)Ⅶ—7潜江木雕省级Ⅶ-10潜江花灯省级Ⅶ-21潜江竹编省级Ⅶ-27潜江面塑省级VII-1糖画市级VII-2戏剧服饰市级VII-3剪纸市级VII-4麦贴画市级VII-5石雕市级VII-6木版画市级VII-7传统刺绣市级VII-8碳晶画市级VII-9根雕市级VII-10折纸市级VII-11结绳市级传统技艺(36项)Ⅷ-15传统酱品制作技艺省级Ⅷ-26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省级Ⅷ-59焌米茶制作技艺省级VIII-1油纸扇市级VIII-2油纸伞市级VIII-3水车制作技艺市级VIII-4传统乐器制作技艺市级VIII-5传统制秤技艺市级VIII-6传统民俗工艺制作技艺(龙灯、采莲船、花轿)市级VIII-7传统木船制作技艺市级VIII-8传统渔网制作技艺市级VIII-9木制圆器制作技艺市级VIII-10传统榨油市级VIII-11手工皮鞋制作技艺市级VIII-12传统土陶烧制技艺市级VIII-13传统铁器制作技艺市级VIII-14传统金银饰品制作技艺市级VIII-15竹构建筑营造技艺市级VIII-16传统砖窑制作技艺市级VIII-17传统字画装裱技艺市级VIII-18传统修补技艺市级VIII-19传统剃头技艺市级VIII-20传统弹棉花技艺市级VIII-21传统磨剪铲刀技艺市级VIII-22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发面类:蒸:枕头包、馒头、花卷(花卷、蝴蝶花卷、杻丝花卷、马蹄花卷、菊花花卷、如意花卷、梅花花卷、猪手花卷、佛手花卷)、包子(酱肉包子、提花包子、夹花包子、柳叶包子、三角包子、菊花包子、红糖包子、半边月包子、煮包子)、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