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9(综合修订)-浙江大学校史馆展陈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6浙江大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其前身是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1927年,在求是书院的基础上组建了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改名为浙江大学。抗战爆发后,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学校西迁办学,并在抗日烽火中崛起,赢得了“东方剑桥”的美誉。1952年院系调整中,学校主体部分发展成为后来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并且都得到了迅速发展。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行实质性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要了解如今的浙大,不可不溯源其昔日历史。——求是书院至第三中山大学时期主要讲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的办学情况的展示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为社会背景,在林启与廖寿丰的推进下,求是书院正式开学,杭州知府林启兼任求是书院总办。求是书院是在甲午战后维新浪潮中为救亡图存而成立的一所新式学堂,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新式高等教育机构。林启:光绪丙子科进士。1896年调补杭州知府。在任杭州太守时,尤以兴办求是书院、养正书塾、蚕学馆三个重要教育机构为其最大政绩。廖寿丰为当时浙江巡抚二、求是书院的办学宗旨: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材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才,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奏为浙江省城专设书院兼课中西实学恭折》(1897年)考试:求是书院实行新的考试制度,考生“先试经义史论时务策”,并规定在校学生于“朔课考试化算诸学,望课考试经史策论”。师资:劳乃宣(著名音韵学家)、吴震春(著名教育家)、陈大齐(著名心理学家)、许炳堃(著名实业教育家)、章炳麟(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国学大师,曾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张宗祥(著名书法家、学者)、沈尹默(著名书法家、诗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马叙伦(现代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此外还聘请外籍教师授课。求是书院是全国最早实行选送高材生出国深造的学校之一。三、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的成立为纪念孙中山,国民政府于1927年7月15日,在求是书院校址成立第三中山大学,旋即冠名“国立”,下设工学院、劳农学院(1929年改称农学院)、文理学院。由浙江高等学堂(源于求是书院)学生蒋梦麟担任校长。由工学院、劳农学院、文理学院组成主要部分部分知名学生一览陈独秀太熟了,不介绍了邵飘萍:著名革命志士,我国新闻事业的先驱者之一。1918年创办中国第一个通讯社——新闻编译社,《京报》的创办人。2/16马宗汉:著名革命家、辛亥革命先烈。1902年入浙江大学堂,1903年退学。1905年加入光复会,在家乡余姚从事反清活动。1907年,协助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是为辛亥革命的前兆。起义失败后,被清政府杀害。夏衍: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19年在杭州参加五四运动,参与创办进步刊物《浙江新潮》。还有夏元瑮(近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何炳松(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郑宗海(著名教育学家)、王国松(著名电机工程学家、教育家)、都锦生(著名爱国工业家)、常书鸿(著名敦煌学家、画家)——国立浙江大学时期(1928-1949)国立浙江大学是浙江大学百年历史中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讲在战乱中选择西迁办学,浴火锤炼,复原回杭的故事。一、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2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令第三中山大学改称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2月,大学院令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改称浙江大学;5月,大学院令浙江大学冠名“国立”。1927年至1936年间,蒋梦麟、邵裴子、程天放、郭任远相继担任校长。二、国立浙江大学早期发展国立浙江大学根据社会需求增设系科,注重实验和实践,实行教授治校,一些声望卓著的学者相继来校任教,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教学、科研、实验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优秀师资执教浙大T1.邵裴子(1884-1968)著名教育家。求是书院学生。1912年任浙江高等学校校长。1927年任第三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教授、文理学院院长等。1930-1932年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曾担任“民革”中央委员、浙江省主任委员。T2.苏步青(1902-2003)著名数学家。1931-1952年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贝时璋(著名细胞学家,细胞重建理论的创始人)、郭任远(中国现代心理学家)蔡邦华(著名昆虫学家)、束星北(著名物理学家)、蔡堡(著名生物学家)金善宝(著名农学家)3/16三、竺可桢校长时期的国立浙江大学1936年4月,竺可桢就任浙江大学校长,实行教授治校、民主办学和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众多知名教授、学者汇集浙江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保存知识和文明的火种,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办学,崛起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一)竺可桢出任校长T3.竺可桢(1890-1974)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地理学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1936年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时,宣誓:“余敬谨宣誓,余恪遵总理遗嘱,奉行法令,忠心及努力于本职,余决不枉费一钱,枉用一人,决不营私舞弊,及授受贿赂。如有违背誓言,愿受最严厉之处罚。此誓。”■竺可桢教育名言选摘(做成书本造型)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年青人,目光应远大,要有英勇前进无畏的精神,处处应以国家社会为念。(二)西迁办学艰苦卓绝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保存知识和文明的火种,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办学,行程达2600余千米,历时近九年。这段艰苦卓绝的办学,被彭真委员长誉为“文军长征”。从1937年11月11日始,初迁浙江建德,二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四迁贵州遵义、湄潭。在这期间,酝酿多时的导师制初步形成,浙大师生协助保护四库全书、经历泰和之觞(即竺校长夫人张侠魂与次子竺衡感染病疾,相继病殁),浙江大学确立“求是”校训,谱定校歌,还经受住了疟疾横肆和日军轰炸的洗礼,实现了精神上的浴火重生。从此,求是精神成为浙江大学攀登科学与教育高峰的不竭动力。终于在1940年2月,浙大师生迁到遵义、湄潭4/16等,从此在相对安静的黔北山区,赢得了近七年比较稳定的办学时间。在这里,浙江大学迅速崛起成为一所广受世人瞩目的著名高等学府,以“东方剑桥”之名享誉国际。■确定校训、校歌1938年11月,在广西宜山竺可桢校长主持下,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校训,并聘请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撰写校歌。后又请中央音乐学院应尚能教授为校歌谱曲。《浙江大学校歌》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已是,无曰遂真。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嗟尔髦士,尚其有闻。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马一浮(1883-1967)国学大师。1938年受竺可桢之聘加盟浙大。浙大泰和、宜山办学时期,任浙江大学国学讲座教授。他的课堂讲义被汇集成为《泰和会语》、《宜山会语》。他为浙江大学撰写的浙江大学校歌歌词意旨深邃,影响深远,极其珍贵。他也是引进《资本论》原版的第一个中国人。(三)东方剑桥西迁时期的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主持下,荟聚众多名师英才。在这期5/16间任教或就学于浙江大学、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师生人数达55人,创造了高等教育史的一大奇迹。1.名师云集西迁时期在浙大任教日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及院士的人物有:王淦昌、卢鹤绂、苏步青、陈建功、贝时璋、谈家桢、罗宗洛、蔡邦华、竺可桢涂长望等28位。3.成果卓越西迁办学时期的浙江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于人文社科、理学科、工学科、农学科等各方向获得了巨大进步。1946年浙江大学院系设置学院学系文学院中文系、外文系、史地系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药学系工学院电机系、化工系、土木系、机械系、航空系农学院农艺系、园艺系、农化系、植病系、蚕桑系、农经系师范学院教育系、国文系、英语系、史地学系、数学系、理化系法学院法律学系;医学院(不分学系)在西迁办学过程中,浙江大学规模不断扩大。1938年,成立师范学院;1939年,文理学院一分为二,分别成立文学院和理学院,同时成立浙东分校(龙泉分校);1945年,成立法学院;1946年,又成立了医学院。截至1946年初,浙江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文、理、工、农、医、法、师范共7个学院26个学系,具有较高声誉的综合性大学。4.李约瑟之赞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史专家、前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JosephNeedham)曾多次考察浙江大学,他对浙大在非常艰苦条件下的学术空气之浓、师生科研水平之高十分惊叹,盛赞浙大是“东方的剑桥”。从此之后,浙江大学“东方剑桥”的称誉不胫而走。李约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指出:浙江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BetweenChungkingandKweiyangatasmalltowncalledTsunyiistobefoundChekiangUniversity,oneofthebestfourinchina.Housedlargelyinoldanddilapidatedtemples,thereisnotenoughroomforallofitatTsunyi,sothescientificfacultiesaresituatedatofverypretty6/16andverysma11town,Meitan,some75km.awaytotheeast……重庆和贵阳之间有一座叫遵义的小镇,那里可以见到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的浙江大学。遵义的房屋不足以容纳整个学校,浙大只能把校舍安排在年老失修的寺庙里,而那些科研人员居住于湄潭——遵义以东75公里处的一个美丽小镇。(四)战后复员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浙大龙泉分校于1945年先期复员回杭,遵义总校则于1946年5月开始分批返杭。至9月,原分散在遵义、湄潭、永兴、龙泉等地的浙江大学各部重新汇集于杭州。在重建校园的同时,浙大还接收了台北帝国大学。最终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国立浙江大学实行军事接管。第三篇:调整发展——建国后的浙江大学到四校发展时期(1949-1998)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1952年浙大经历院系调整,本是同根同源,却被分为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四所学校,然而各校继续发扬“求是”传统,形成了以求是创新为价值核心、学科体系和办学特色各异的大学文化。在1998年终得重聚,四校合并。不管局势怎样变化,求是精神永存,这就是浙江大学屹立不倒的根源所在。一、建国后的浙江大学到四校发展(一)马寅初出任浙大校长(1949年8月-1951年5月)T4.马寅初(1882-1982)中国现代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常委。五十年代提出“新人口论”,对当代中国的人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二)1952年院系调整1952年初,教育部根据政务院提出的院系调整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规模较大的院系调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和教师调整到中科院和其他院校,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部分院系重新建校,分别发展成为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农学院、浙江医学院。二、调整后四校沿革7/16(一)浙江大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