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1期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No.12010年2月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Feb.2010收稿日期:2009-12-07作者简介:王晓宇(1984-),女,黑龙江拜泉人,硕士生。浅谈开放社会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以波普为例王晓宇(渤海大学政法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波普意义上的开放社会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划分”。通过对人类处于不可避免的无知状态的论述,推导出我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是极其有限的。在破除了对“巫术禁忌”信仰的开放社会中,知识的来源不再迷信权威性。我们在对开放社会的追求过程中必须拓展知识的来源面。并且在可证伪的那一部分知识中建立我们认为可靠的知识体系。在中国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不但要借鉴别人的经验,更要看重自己的经验。注意统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开放社会在交流与反思中促进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关键词:开放社会;科技创新;波普;知识论中图分类号:B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7X(2010)01-0055-03一、波普意义上的“开放社会”至少在理论的深刻性与包容性上来说,对于任何研究“开放社会”及其与科学技术、知识的关系的学者来说,波普都是不能绕过的。他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猜想与反驳》等著作中,对于开放社会,科学与知识,知识的增长与社会的进步等问题都做出了精彩的论述。虽然一些观念是明显反马克思主义的,但不可否认至少他在科技与知识社会学的一系列见解,都是富于启发意义的。因此,这里以波普为例,对开放社会的意涵,及其知识的创新与增长做简单的讨论。波普在他著名的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提出了“开放社会”这一概念。“据我所知,‘开放社会’和‘封闭社会’这两个词昀早是亨利·伯格森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使用的……我使用这两个词,可以说用来表示一种理性主义的划分;封闭社会的特征是信奉巫术的禁忌,而开放社会则是这样一种社会:其中,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已学会批判地对待禁忌,并(在讨论之后)凭自己的智性权威来做出决定。”[1]213~214可见,波普意义上的开放社会的核心标准是:能否对社会禁忌进行反驳,能否在对社会的判断中以人们自身智慧为准。前一点强调个人对社会权威的批判性,后一点则强调了个人在判断中的主体性。波普所论述的“封闭社会”的特征,即“信奉巫术的禁忌”,实际上应该做广义上的理解。这种“巫术”包括了一切排除个人自由,以不容置疑为性质的价值判断乃至事实判断。这种判断在波普看来是极端危险的,无论它们看起来是多么的“科学”,正确,伟大。而他这些论断的基础,就在于他在认识论上持一种相对悲观的态度。人类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实际上,这一点在今天是相对符合我们的观察的。由于知识的高度增长以及分化,当代几乎不太可能出现像古希腊时代那样通晓各学科知识的伟人了(尽管当时还没有详细的学科划分)。此外,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相对于社会的总体知识来说,毫无疑问是微不足道的。即使我们从整体上考察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也很可能是渺小的,特别是当我们认识到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知识的时候。而这个判断,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除非那些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个世界所存在的主要知识。在波普的理论中,既然我们不可避免的处于无知状态,那么一切乌托邦主义的,认为可以通过已被发现的真理,通过激进的社会改革就可以实现社56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第1期会的全面进步的观点,就是荒谬的。我们并不能掌握关于社会总体发展过程的全部知识,因而,我们也就无法给任何激进的,带有乌托邦风格的社会运动提供知识上的可靠依据。所以,那些打着规律与科学的幌子的乌托邦革命都是盲目的,是“理性的僭越”,是应该加以反对的。波普秉承一种社会进化的观点:“只有少量的社会机构是自觉被设计的,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都像非预谋的人类行为的结果一样,是‘生长出来的’。”[2]338所以,任何社会变革都应该是渐进的,零散的。以便人们渐渐找出出路,甚至有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出路。可以看到,波普的认识论明显受到了保守主义,特别是柏克与哈耶克的重要影响。因此,他并没有走向极端的不可知主义,而是一种类似于哈耶克的进化论理性主义。二、开放社会的知识及其增长如果采取以上波普的概念来理解开放社会,那么,对于这种社会中的知识我们就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些知识首先是具有现代性的批判力,能够独立的对社会进行系统的反思。尽管这种反思不会给我们带来能够改变整个社会的全部信息,但是足以让我们通过行动去实现社会的自我进化。这种对于自然秩序的尊重具有明显的英国哲学的意味。更为重要的是,开放社会的知识还有一种对其来源的权威性的消解。“我们的知识有各种各样的来源,却无一具有权威性”[2]32,他自己又解释道:“不存在终极的知识源泉。每一种来源和建议都受欢迎;每一种来源和建议也都要公开地接受批判性的审查。除了历史学之外,我们通常考察的都是事实本身,而不是我们的信息来源。”[2]37这些原则能对我们有所助益的地方在于,我们在对开放社会的追求过程中必须拓展知识的来源面。开放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时是知识的创造物。如果我们忽视了一些方面的知识,就很有可能失去对现实的判断力。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在知识的来源上会有一个权威。虽然这种权威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但是很有可能令人们在知识的互相验证与选择的过程中失去理智。例如,我们如果将西方作为知识的权威来源,“言必称希腊”,那么后果很有可能是对西方学说的地域性缺乏认知,甚至用西方的经验简单替代我们自身的经验,陷入简单线性思维的陷阱。开放社会知识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波普强调的“可证伪性”,即真正的知识是能够被证伪的,这样,绝大多数哲学论断被排除在波普意义上的知识范畴之外。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能够明确自己可靠地知道了什么。然而,我们面对的自然与社会是高度复杂的,我们不能等到完全清楚再去行动,讽刺的是,波普的关于社会进化的观点为此提供了证明。波普也承认我们有时候可能并不确知主宰我们行动结果的背后有什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当然就不能证伪,那么至少在当时,这种被波普所珍视的东西按照他自己的定义,并不是真正的知识。也许我们对科学知识增长的考察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一旦我们排除了知识来源上的权威主义倾向,那么对以前理论的批判就可以帮助我们取得接近真理的进步。“我所想的科学知识的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1]308这与他的知识的可证伪性是一脉相承的,既然知识是可证伪的,那么这种证伪就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步骤。并且,科学本身的性质也体现在这种基于批判的进步之中。如果科学不能进步,那么也就意味着知识的可证伪性失去了意义,科学这一含义也就变得无法理解了。实际上,知识的可证伪性本身就成为科技进步的根据,这种进步就体现在新的理论替代旧的理论的过程中。在波普看来,既然我们只能在可证伪的那一部分知识中建立我们认为可靠的知识体系,那么科学家就只能在可检验的各种理论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需要在经验层面缓慢的进行,如果知识与科学不再进步,这一过程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波普这里,知识与科学本身就具有不断进步的性质,它们在这种性质中确立自己的正当性。在各种理论之上,有一种元科学,它让我们能够对各种理论有一种天然的感觉,即我们知道一种理论更好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否则我们就不能在不同理论之间进行选择。科学也就不会再进步。三、中国社会开放视角下的科技创新对波普尔开放社会及知识论的粗浅考察当然不应该是简单的思维游戏,而是应该为今天的中国提供一点描述与解释。我们知道科学的进步有其客观的规律,但这并不能表明我们就无所作为。波普关于开放社会与知识增长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一种通过良好的社会结构而促进知识增长的可能性。应该指出,科技创新的本质不外乎知识(下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