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双基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双基训练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教育在培养学生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特殊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潮流,新课程教学在苏州已开展了四年,实验中:重过程轻结果,侧重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削弱了学生的基本运算的训练,因此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有所下降。有所得必有所失,权衡利弊,这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课改专家早已预料到的结果。但是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不能只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基本运算的训练,能否做到: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不下降!下面谈谈我从中的一点体会:一、构建“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主要指内隐的思维活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和外显的物质活动(观察、操作、交流、实验、游戏等),这两种活动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建构主义关于创新的理论认为:在“师一生”、“生一生”的互动中,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作出某些调整再重组建构成别出心栽的想法,能为创新打下基础。1、在活动中创设情景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新奇事物的刺激会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的特点,教师借助活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形象和富有感情性的教学环境氛围,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各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所学的新知识,进入学习角色。情景的创设,可以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去。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创造一个宜于学生进行建构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自觉进入角色,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全身心地投入,以完成所预想的数学建构活动。2、在活动中探求新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运用感觉器官,视、听、触、摸,让数学事实、数学现象、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反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创设和谐、活泼,师生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在活泼的精神态度下使和能充分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全员参与操作,加强个、组交流,教师点拔设疑,学生解疑提问。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求。由于学生各自认知结构上的差异,由于思考问题时角度上的不同,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通过辩论与教师的适当指导,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解答。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知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主动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这一环节关键:应避免活动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了现、探讨一些高层次的结论,如:数学思想、规律、定理、法则、公式等。3、在活动中完善结构采用活动的形式,教师让名组推荐代表发言,通过追问与板书,强化新知识的清晰度与稳定性,引导学生把理性知识系统化,并归纳总结所发现的规律,完善新的认知结构。到此学生经历了一个“操作、表象、语言”的过程,使外显和内隐两种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4、在活动中迁移应用通过活动,进一步内化巩固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知识时,可以采用操作型、练习型、迁移型、比较型、讨论型和创作型,这些方法的合理有效使用都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二、“活动”的课堂渗透“双基”教学2在当今评价体制还未定性,初中仍需要面临升学考试的前提下,“双基”教学仍然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双基”教学必须渗透于“活动”的课堂中。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运用迁移,掌握概念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应尽量在活动的课堂中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教学。注意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外部形象,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活动中组织学生分析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达到知识结构的完善。再运用概念指导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概念。共同与学生将分散学习的各个概念串成线,组织成知识网络运用迁移,在运用迁移中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阶梯训练,巩固概念,检测反馈,内化概念概念的练习应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形成阶梯向上结构: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变式练习中应包括:一题多变(改变条件、结论、转化策略、开放式问题)的练习。新概念要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易错概念重点练,通过多层次训练,在巩固概念的同时提高基本运算技能。利用检测反馈查漏补缺、分层教学,对晚错晚混淆的概念加强对比复习,以达到概念的融会贯通――内化概念,提高基本运算的正确率。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首要任务的今天,如何保持我国数学的特色――“双基”教学,为祖国将来培养出既有“创新能力”又有“双基”扎实的下一代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意识、意志品质、科学态度内容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爱国主义的情感、应用数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意志品德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能充分发展学生的自身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研究。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所以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现行初中数学教材的设计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用有趣的问题、图片等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用“车轮总要做成圆的”的这一现象,引入《圆》这一课;再如通过厨师制作拉面的场景的图片,引进乘方的概念。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如“填幻方”、“闯迷宫”、“算二十四”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在游戏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乐趣无穷。使他们对学习数学充满了信心,这种信心直接转化为学习动力。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念、对立统一的观念、运动变化的观念、量变到质变的观念、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念的教育。初中数学本身蕴3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主义的观念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整合方程、不等式与函数这几部分知识时,教师可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的研究,揭示等式与不等式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等与不等的辨证关系,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律。通过哲学观念的渗透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础。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我国科学家钱三强曾说过:“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作风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甚至说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学生传授的学科知识要全面、正确,讲解要准确科学,板书要精心设计,以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去感染学生。指导学生听课、练习时,要求一定要严格,解题要规范,计算要仔细。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持“怀疑”的观念,敢于“挑”书本和老师的“刺”,激发学生的怀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习惯。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学生立志献身祖国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节时,可告诉学生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就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称为“弦”,并且至少早于希腊人500多年就得到了“勾三股四弦五”的结论。通过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5、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是一种语言,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他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4(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在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知识,发展认识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做”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师可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引导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达到“会学”和“善学”。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教师在课堂上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在学生暴露问题后,帮助解决疑难,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效果较好。7、培养学生较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学生刚学数学时,兴趣较浓,但随着知识的深化,尤其到初二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少数学生出现作业难以完成,考试不及格等学习障碍,这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抗挫能力。有的学生意志薄弱,面对挫折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从而害怕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进步就表扬,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勇气。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思想,只能凭直觉或思维定视去分析问题,给问题带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