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一、中医病因病机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这些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滑囊、滑膜等,属中医的筋肉范畴。骨为人体的支架,具有贮藏骨髓、支撑形体、主管运动的作用,为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肌肉与筋的收缩舒张使关节屈伸旋转,骨及骨组成的关节起到了支点和支撑,并具体实施动作等重要作用。骨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肾藏精、精生髓、髓充养骨,骨精充足充盈,则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养而强劲坚固,功能正常,若肾精虚少,骨髓空虚,则骨失濡养而骨软无力,骨质脆弱疏松等。筋是连接肌肉、骨、关节的一种坚韧刚劲组织,包括肌腱、韧带、筋膜、滑膜等,具有连接骨节、协助运动的作用,故《素问·痿论》云:“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筋与肝、脾关系密切,由肝所主、脾所养。肝主筋,筋束骨,系于关节。《素问·痿论》曰:“肝主身之筋膜”。筋维持正常的屈伸活动,须依赖肝血的濡养,肝血充盛,使肢体之筋、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维持其坚韧刚强之性,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若肝血亏损,不能供给筋和筋膜以充足的营养,筋的活动能力就会减退。年老体衰,肝血衰少,筋膜失其所养,故动作迟缓,运动失灵。就局部而言,肩部易于损伤、疼痛。“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气血充盈,则脾有所主,筋有所养;若脾被湿困,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则筋失所养,肩部软弱无力,不耐劳损和外邪侵袭。肉为肌肉、脂肪、皮下组织,具有主司运动、保护脏器的作用,人体的各种运动活动,均需肌肉、筋、骨的协调配合,但主要靠肌肉的舒缩功能来完成,肉与脾关系密切,由脾所主,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充养,营养充足,则肌肉发达丰满,故《素问·痿论》曰:脾主身之肌肉。如脾气虚弱,营养亏乏,则肌肉瘦削,软弱无力,失于弹性,易致血脉瘀滞,引起肩部的痿软、疼痛。即所谓“不荣则痛”,故《中藏经》曰:“脾者,肉之本,脾气已失,则肉不荣”。肩周炎以风寒湿三气杂合、慢性损伤、外伤为主要致病原因,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除外邪所凑、外伤、劳损外,也与患者身体虚弱,腠理空疏,年老肝肾不足,饮食劳倦内伤,而致气血虚弱、精气不足等因素有关。正如《济生方》所言:“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一)内因内因是发生肩周炎的根本原因。中医认为与肝肾不足、气亏血虚、内伤七情、饮食失调、少动不动等有关。1.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多由于年幼时,肾气未充,或年老肾气已虚,或先天不足,肾气亏虚,或久病及肾,肾精不足而致。肩周炎以50岁左右患者居多,《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人体的生长、发育以至衰退,都与肝肾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男女50岁左右,多肝肾两虚,精血亏虚,肝血虚,筋不能动,肾气衰,骨惫懈惰,就机体整体观察,可出现心悸、心烦、失眠、眩晕、饮食不佳、或冷或热等症状。从肩关节局部来说,肝主筋,筋赖肝血的濡养,肝血虚,血不养筋,出现筋或坚紧拘挛、肩屈伸不利、活动不灵或弛缓萎缩无力,正如《素问·痹论总第四十三》所言:“痹……在于筋则屈不伸”。《中藏经·五痹》曰:“筋痹者,由怒叫无时,行步奔急,淫气于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肾主骨,骨赖肾之精充养,肾气衰,精少,骨髓不充,则骨惫懈惰。《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女子七七,男子七八患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活动量减少,血脉周流运行迟缓涩滞,不足以滋养温煦四肢百骸,以致筋骨懈怠。也就是说,机体衰退,筋脉肌肉松弛,骨质疏松,血液循环、新陈代谢衰退,肩及其周围血液供应减少,因虚致瘀,代谢浊气蓄积,痹阻于局部经脉、筋肉,出现了筋脉拘急、粘连、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等。2.气血虚弱,筋失所养多由于年老体虚,或素体衰弱,气血不足,或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或因脾气虚,化源不足,不能生化而继见血少,以致气血两虚;或病后失养,气血亏虚,或因失血,气随血耗致气血两虚所致。亦有因肾气不足,先天不能滋养后天,而致后天不足,气血亏虚。《难经·八难》曰:“气者,人之根本也”。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代谢、功能活动的动力,故《医权初稿》曰:“人之生死,全赖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气对人体的功能活动主要表现于:①温煦作用。《难经·二十二难》指出“气主煦之”,是指人体生理活动,要靠气的熏蒸温煦。《灵枢·本藏篇》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气的温煦作用正常,则功能如常,如气虚温煦功能不足,则可见形寒肢冷等症状。②推动作用,是指各脏腑、经络、筋脉肌肉的生理活动,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都要依赖气的激发、推动。气的推动功能正常,则经络气血流固不休,脏腑功能旺盛,如推动功能减退,则脏腑生理功能减退,经络气血运行迟缓涩滞。③防御作用,是指气能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的入侵;外邪侵入人体后,气又能与病邪作斗争,驱邪外出,以恢复健康。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之入于身也深……有所结,气归之,……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曰:“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袭也”。如气的卫外防御功能正常,则外邪无从入侵,如卫气不足,防御屏障作用减退,则风寒湿邪易乘虚而侵。④营养作用。气为机体脏腑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基础,如《灵枢·脉度》曰:“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可见气具有温养肌肉筋骨、充润皮肤、肥盛腠理、推动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作用。《难经·二十二难》说“血主濡之”,是指血具有营养、滋润作用,以供给机体各脏腑、经络、肌肉、筋骨、关节等的需要。《素问·五脏生成论》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灵枢·本脏篇》曰:“血和则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血的营养滋润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肌肤、毛发光滑,如血虚濡润,功能不足,则面色不华,肌肤干燥,肢体麻木,运动不灵等。《景岳全书·血证》: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无非血之用也”。气与血均来源于水谷精微,由后天脾胃化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化生,血的生成离不开气,血又不断地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使气持续地得到补充,《难经本义》曰:“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火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二者共同完成对机体的温煦、推动、营养、滋润功能。病理状态下,气虚功能不足,则化生血液不足,血虚不能载气,气得不到水谷精微的持续补充而致血虚,最终形成气血两虚。肩部失于温煦则发冷,失于推动则血行迟缓、凝滞,甚至瘀滞疼痛。血虚筋肉、肌腱失于濡润、滋养则紧张、拘急、肩关节屈伸不利等。3.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感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七情在正常的范围内活动,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会致病,当其超过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范围,情志不调,或怒、或忧、或思虑过度,精神紧张等内伤七情,机体气机运行紊乱失常,肝气郁结郁滞,疏泄失职。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形成气滞血瘀。肩部气滞血瘀不通则产生疼痛,或胀痛,或刺痛。血瘀内停,新血不达,筋脉失养则拘急。《五藏经·五痹》曰:“由怒叫无时,行步奔急,淫伤于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气,则使人筋急。”男女50岁左右,情绪易于波动,气血运行易紊乱郁滞,故肩周炎发病率明显增高。4.饮食失节,痰湿内生《素问·痹论》曰:“饮食起居处,为其病本”。饮食是保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基本条件,饮食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化生气血,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脾胃主运化水谷水湿,脾气健运则运化正常,痰湿无从产生。若饮食不节,或饮食偏嗜,如过食生冷,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日久湿骤而为痰,形成痰湿,或过食肥甘厚味,嗜酒无度,内蓄痰湿,痰浊水湿留于肩部经络筋骨,壅滞气血,则肩部疼痛重着,湿性黏滞,故肩痛缠绵,长期不愈。5.少动不动,耗伤气血《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劳所伤……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卧和坐都是活动量少或不活动之意。长期不动或少动,就整体而言,肺活量减少,贯心脉行气血之功减弱。就局部来说,肩部血液运动缓慢,气推动无力,久则气血运行郁滞凝塞,肌肉筋脉因郁滞而粘连,产生肩部疼痛、僵直、活动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肌肉活动量的减少,气血供养不足,肌肉失去滋润、濡养,则形成肩部肌肉瘦削萎缩,且失于韧性,抬举无力,故脑血栓后遗症、颈椎病等肩部少动患者肩周炎发病率明显提高。(二)外因外因为肩周炎产生的重要条件,主要有风寒湿邪的侵袭、外伤、劳损等。1.风寒湿邪的侵袭多由于久居风寒湿地,或汗出当风,风寒侵袭,或遇雨湿所淋,或睡卧不当,漏肩当风,或气候变化,不加衣被,或过食生冷,风寒入侵等致风寒湿之邪侵袭机体,痹阻于肩,气血运行不通,则肩臂疼痛。正如《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四时季节不时之气也有影响,冬春两季的发病率高于夏秋两季,因冬春两季,为风、寒主气,风寒之邪易于入侵,肩背疼痛者,此时易发。《素问·痹论》曰:“以冬遇此为骨痹,以春遇此为筋痹”。风寒湿相合侵袭人体,因发病季节不同,病人体质有别,病程长短的差异,风、寒、湿三气各有所主,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如《素问·痹论》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现分述如下:(1)行痹:春季多发。风气偏胜者,为肩部风邪入侵,客于皮肤筋肉所致。《杂病证治准绳·痹》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行痹者,行而不定也,称为走注疼痛及历节之类是也”。症见肩周疼痛,游走不定,时而肩前,时而肩后,时而上臂,时而颈项、肩背等。(2)痛痹:冬季多发。寒气偏胜者,为肩部寒邪侵袭,客于筋骨所致。《素问·举痛经》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景岳全书·风痹》亦云:“寒气胜者为痛痹,以血气受寒,则凝而留聚,聚则为痛,是为痛痹”。症见肩部周围疼痛不移、拒按,肩周肌肉筋脉紧张拘急、活动受限等。(3)着痹:夏季多发。湿气偏胜者,为肩部湿邪侵袭,留着关节肌肉所致。《景岳全书·风痹》曰:“湿气胜者为着痹,以血气受湿则濡滞,濡滞则肢体沉重而疼痛麻木,留着不移”。症见肩部疼痛重着,缠绵难愈,肩部筋肉粘连,功能活动重涩无力,活动范围受限、变小等。临证中,三者可单独出现,但多数情况是夹杂出现,或寒湿并重,疼痛剧烈,重着难愈,或风寒并重,既有剧痛固定不移、疼痛拒按,又有移走性疼痛;或风湿共袭,疼痛重着,有时游动等。但更多的是以一种病邪为主,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总之,风寒湿侵袭于肩,导致肩部筋脉挛缩,诸筋协同运动失调,筋肉间胶滞粘连,痹阻筋脉经络,则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2.外伤由于肩关节有活动量大、活动范围广的生理特点,很容易造成外伤。肩部外伤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外伤,如挫伤、创伤、压伤等直接作用于肩部;另一种是间接外伤,如闪伤、扭伤、撕裂伤等。肩部外伤,虽由外触,势必内伤,先及皮肉,次及筋骨,皮肉筋骨的损伤,必然导致血溢脉管之外。《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跌打损伤之症需从血论”。《杂病源流犀烛·跌扑闪挫源流》亦曰:“跌扑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轻者肩周围软组织肿胀、皮肤青紫、肩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重者造成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腱的撕脱、断裂、肩部剧痛、瘀紫漫肿、肩关节功能活动严重受限等。肩部的扭、压、挫、脱、折等外伤,如治疗得当及时,离经之血,则消散吸收,经脉畅达,血液畅流,肩部疼痛消失,活动恢复正常。《灵枢·本脏篇》曰:“血活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如失治或误治,血脉损伤,血外溢于肌肉筋脉,流注于关节,而得不到及时消散吸收,留注时久,必内结成块,一方面肩部疼痛拒按,另一方面肩周肌肉肌腱、韧带间粘连,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