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检测和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五人墓碑记》检测练习一、选择题(共39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蓼(liǎo)洲湮(yān)没皦(jiǒo)皦B.赀(zī)财缇骑(qí)抶(chì)而仆之C.鼓噪(zào)傫(lěi)然詈(lì)之D.缙(jìn)绅暴(pù)于朝廷户牖(yǒu)2.下列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张溥(pǔ)溷(tún)藩阉(yān)党B.谥号(yì)猝(cù)发冏(qiǒng)卿C.逡(qūn)巡曷(hé)故矫(jiǎo)诏D.社稷(jì)投缳(huán)扼腕(wǎn)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B.敛赀财以送其行C.抶而仆之D.独五人之皦皦,何也4.下列短语中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①旌.其所为②众不能堪.③蹈.死不顾④矫.诏纷出A.表扬忍受踏上假托B.表扬能够顿足纠正C.旗帜忍受履行纠正D.旗帜能够踏上假托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斥骂B.在丙寅三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匿:藏,躲藏D.按.诛五人按:斩杀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吴之民方痛心..焉C、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D、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②去今之墓.而葬焉③买五人之头而函.之④人皆得以隶.使之⑤不能容于远近..⑥安能屈.豪杰之流⑦亦以明死生之大.⑧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A.①②③④B.⑤⑦C.③④⑥⑧D.④⑧8.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C.不能容于远近D.显荣于身后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③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④非常之谋难于猝发.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吴之民方痛心焉.③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11.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①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②谈笑以死③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④亦以明死生之大⑤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⑥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⑦乘其厉声以呵A.②⑦相同,相当于“而”的用法B.⑤⑥相同,译为“来”C.③④相同,译为“用来”D.①中的“以”字译为“因为”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⑤缇骑按剑而前.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⑦抶而仆.之⑧亦以明死生之大.⑨不能容于远近..⑩安能屈.豪杰之流A.①④⑤/②/③⑥⑨/⑦⑩/⑧B.①②⑤/④⑧/③⑨/⑥⑦⑩C.①④⑤/②③/⑥⑧⑨/⑦⑩D.①②/④⑤/③⑥⑨/⑦⑩/⑧13.选出对“而”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③缇骑按剑而前④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共21分)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其中“首”指“头”,“领”指颈、脖子。“首领”代指性命。B.“匹夫”指平民,这里暗指五人。C.“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两者,代国家也。D.“谥”为古代皇帝和大臣有功于朝廷,死后朝廷依其功所授予的称号。15.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子:斯固百世之遇也A.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B.视五人之死C.人皆得以隶使之D.佯狂不知所之者16.句中“于”字用法与意义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不能容于远近B.忠义暴于朝廷C.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D.以老于户牖之下17.对此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文段中把“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与五人对比,反衬五人为正义而死,重于泰山。B.文段中作者用假设从反面说明五人之死的可贵。C.文段中,作者强调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都有重大的作用。D.文段最后一句,揭示作记的缘由和目的,点明文章中心。18、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9分)(1)、(2)、(3)、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共15分)袁涣,陈郡人也。郡命为功曹,后辟公府,举高第①。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②。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涣颜色不变,笑曰:“涣闻惟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辱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③。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惟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涣自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注】①高第:官吏考核中的高等。②茂才:即秀才。③太祖:曹操。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以兵胁涣兵:兵器。B.布初与刘备和亲和亲:和睦亲近。C.恕思而后行恕思: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D.不为皦察之行皦察:贪贿2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袁涣崇尚道义而坚持操守的一组()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②不为吕布作书辱备③谏太祖训民知义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⑤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⑥传备死,涣独不贺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2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维护刘备,身在曹营心系故主。B.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财,不炫世邀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曹操的器重。C.袁涣不畏权势,刚正不阿,但又能审时度势,顺变易志,虽三易其主,但都受到了重用。D.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又反对不义战争,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22、翻译划线句子:(1)(2)参考答案:1,B2,C3,C4,A5,D6,C7,B8,D9,B10,B11,C12,A13,C14,D15,B16,A17,C18,略19.D解析:D句中“皦察”的意思是“清白”,注意推断技巧:“然”,表转折;“时人服其清”,说明之前的举动并不清廉。20.C解析:③句写其对太祖的劝谏,④、⑤句写其为政、为人情形。21.B解析:A句中“维护刘备”、“身在曹营心系故主”之说无根据;C句说其“能审时度势,顺变易志”与原文不符;D句说“袁涣通晓军事”也无根据。22.(1)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君子,将不会以将军你的话为耻辱,假如他的确是个小人,将用你的话回复你,那么受辱的是你而不是他。(2)百姓安于旧土,不愿轻易迁移,不能突然让他们离开故土,应该顺着他们的心意,愿意去垦荒的就让他们去,不愿意去的不可勉强。[参考译文]袁涣,是陈郡人。郡守任命袁涣担任功曹之职,后来又举荐给公府,在官吏考核中获得较高的等级。刘备任豫州牧,推荐袁涣为秀才。后来袁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袁术每次向袁涣咨询探问,袁涣总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不久,吕布在阜陵攻打袁术,袁涣随袁术一起迎战,于是又被吕布拘留。吕布当初和刘备和睦亲近,后来有了矛盾。吕布想让袁涣写信去大骂羞辱刘备,袁涣认为不能这样做,吕布再三强迫他,都不答应。吕布大怒,用刀剑来威胁袁涣,袁涣脸色丝毫没有改变,笑着对吕布说:“我听说只有德行可以用来羞辱别人,没听说用污言秽语来羞辱别人的。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君子,将不会以将军你的话为耻辱,假如他的确是个小人,将用你的话回复你,那么受辱的是你而不是他。再说我先前侍奉刘将军,就像今天侍奉你一样,假如有一天我离开这里,再来痛骂将军,行吗?”吕布自感惭愧而作罢。吕布被杀,袁涣得以回到太祖身边。袁涣曾对太祖说“武器,是种凶器,万不得已才使用。用高尚的品行来影响他人,用仁义的思想来感化他人,同时安抚那里的百姓,替他们扫除危害。这样,所以百姓才可以和他们同生死。您洞明事理举世罕见,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方法,您已经勤勉地实行了;当今官府失去民众的弊政,您也已经引以为戒了,四海之内依靠您得以免于危亡的灾祸,然而百姓还不懂得仁义,希望您教导他们,那么真是天下的福分了。”太祖很欣赏地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刚刚招募百姓去开垦荒地,百姓都不愿意,纷纷逃离。袁涣对太祖说:“百姓安于旧土,不愿轻易迁移,不能突然让他们离开故土,应该顺着他们的心意,愿意去垦荒的就让他们去,不愿意去的不可勉强。”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百姓非常高兴。(后来),袁涣升任梁相,治理政事崇尚教育引导,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后再去实行,外表温和而内心果断。因为生病离开官任,百姓想念他。他前后得到的赐物很多,但他都分发给别人,家中没有什么积蓄,始终不问自己的家产,缺什么就从别人那里取用,不愿意做出清白的姿态,但当时的人都钦服他的清廉。当时有传说刘备已死,群臣都拍手庆贺,袁涣因为自己曾经被刘备举荐为吏,独自不表庆贺。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