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行动方案》解读2011年02月18日17:16来源:太原日报编辑:聚焦山西[字体.大.中.小][打印]做好十项创新实现三大转变【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2月16日出台的《省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行动方案》,提出十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它们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发展房地产开发市场、优化交通环境、实施天网治安工程、实施双百强基工程、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联调工作体系、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坚持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至此,一个旨在以化解社会矛盾为着力点,努力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性难题的行动全面启动。确定这些创新项目,目的是为了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由单一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管理转变,由事后处置、被动应付向事前预防、主动掌控转变。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行劳动监察网络化【现状】近几年来,因企业拖欠工资、劳动合同不规范、延长劳动时间以及非法劳动中介等引发的劳动纠纷,在我市劳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措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加强对企业法人和广大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规范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纠纷;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有效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加强和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企业内部申诉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把劳动纠纷化解在企业内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规范发展房地产开发市场提高保障性住房比例【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拓展100平方公里新城区,增加100万左右的城市人口,省城至少将有3000万平方米的住房需求,房地产开发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一些合同违约、偷税漏税、债务拖欠、广告欺诈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比例失调,高端市场、中端市场、低端市场不能均衡发展,违法建设、违规建设、无证销售屡禁不止。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刻不容缓。【措施】规范发展房地产开发市场,需要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完善房地产市场信用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房地产准入门槛,强化市场监管,淘汰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房地产企业,促进房地产业规范经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能,加强房地产中介机构管理,规范中介机构行为;打击违规销售房屋、利用虚假合同套取银行贷款、偷逃税款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虚假广告、合同违法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建立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协调办公制度,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突出问题的协调处理;提高保障性住房在房产开发中的比例。优化交通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目前,我市城市道路1078条1770公里,机动车达60万辆,并正以每天300辆以上的速度增长,交通容量突破饱和已近在咫尺。而我市公交线路不尽完善,站点设置不尽合理,公交分担率仅为17%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同类城市,省城交通拥堵现象开始凸显。【措施】全面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分步骤、有重点地作出近期和远期规划;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挥各种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加快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实现城乡交通资源的均等化;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群众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严厉处罚交通违法行为;完善交通设施,合理分配路权;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实施天网治安工程构建动态防控网络【现状】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行警务机制改革,实施警力下沉,强化社会面的巡逻防控,加强社区(村)警务建设,发展壮大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队伍,初步构建起了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治安防控网络在案件侦破和社会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省城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但省城的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视频监控还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和应用范围广泛化。【措施】按照政府推动、整体规划、多元投入、分步实施原则,在大力推进天眼工程的基础上,根据《太原市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开展我市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要害部门、重点部位和复杂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利用公安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实现对社会治安动态情况的掌控和管理。加强社区(村)警务建设、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队伍建设和单位内部防范建设,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网络。实施双百强基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现状】社区、农村建设为基层社会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1989年颁布的,许多条款已经不适应社区建设需要。同时,社区、农村建设投入不到位,人员待遇低,办公条件差,社区和农村普遍难以完成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措施】以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权组织和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建设为目标,以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为重点,以加大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人财物投入为保障,以出台《太原市社区管理办法》为支撑,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约束,从办公场所、活动设施、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统一标准,用100个高标准示范社区、100个高标准示范农村,带动全市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现状】目前,我市登记的民间组织共有1780个。目前,我市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执行的还是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这两个《条例》缺乏实施细则,在具体执行当中有一定的困难,一些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措施】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着力提高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建立信息平台、开展等级评估、实行分类管理的新机制,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管理力度,促进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和完善联调体系处置化解矛盾纠纷【现状】近几年,我市在矛盾纠纷大调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对源头预防、前端治理重视不够,基层排查化解矛盾不及时,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特别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仍有不到位的环节,致使大量社会矛盾无法排查、无法化解。【措施】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联调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以乡街综治中心、县(市、区)矛盾联调中心为依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既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在人民调解方面,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调解组织网络和涉及矛盾纠纷高发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在行政调解方面,建立以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配备专兼职调解人员;在司法调解方面,建立两级法院全程、全员调解制度,将调解范围涵盖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案件,将调解机制贯穿诉前、诉中、判后、执行全过程之中,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在行政仲裁方面,要指导仲裁机构建立完善仲裁调解工作机制,发展仲裁调解队伍、强化仲裁人员调解责任。建立矛盾纠纷排查、社会稳定预警与大调解有效配合的机制,形成矛盾排查、研判、预警、调解、处置有机结合的化解矛盾体系。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省城流动人口在淡季时达到65万,旺季时达到100多万。目前,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虽有很大改进。但是服务不到位、管理滞后的问题仍然存在,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仍居高不下。随着省城城市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还会有所增加,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措施】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力量;进一步完善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和一站式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实施和完善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强化部门的服务职能,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困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数据库和出租房屋数据库,完善推广日租房快捷通管理办法,实施政府部门资源、信息共享,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科技水平。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重大决策事项听民意【现状】目前,我市已对40多个项目进行了评估。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加之我市这项工作才刚刚推开,还属于新生事物,大多县区和部门都没有实行。实践中,评估项目如何认定,评估程序如何规范,评估机构如何选定等,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太原市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施意见》、《太原市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施细则》,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要坚持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由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申报审批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工作的实施部门,通过听证、论证、公示等做法,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作出评估,并研究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对策,努力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着力扩大覆盖面【现状】我市率先推进的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虽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但社会保障仍存在覆盖面窄,非公有经济组织参保率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困难等问题。【措施】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统筹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着力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张慧梁涛赵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