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我国现知的最早的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商代为开创宫殿型制的时期一、古代宫殿型制演变1、早期:前朝后寝(由前堂后室演化而来)2、春秋战国:高台建筑、观3、秦: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殿高数千仞”;继承战国时期高台建筑的传统,体量庞大,装饰华美,融合各国文化传统第一节宫殿盘龙城宫殿复原图4、西汉:宫殿分为几区,主殿中央用于大朝,两侧用于帝朝;“非令壮丽,无以重威”5、东汉:南北二宫,以阁道相通,高台之风渐衰6、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三朝7、隋:继承北周,三朝五门,东西堂制至隋代结束8、唐: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宫阙制,大花园9、宋:御街千步廊制度,工字殿,广场10、元:千步廊金水桥,工字殿,石桥,棂星门11、明、清: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二宫二、唐大明宫(东内)1、宫室:严格规整、明确中轴线2、大明宫(考古发掘):含元殿、宣政殿、紫辰殿3、纵列:三朝并置→纵深布置4、三朝五门,后加大花园(见图)5、含元殿所依据的承天门型制(隋)是门阙,因此建立翔鸾、栖凤两阁,全组建筑形成“∏”形平面。这一形式直接影响五代洛阳五凤楼,宋东京宣德门和明清故宫午门。阙和主体建筑自此相联而不各自分立(11开间)。(见图)6、含元殿:高大的台基(自然地形+人工改造);75米龙尾通道7、皇家园林:山水+建筑――宫苑结合(宫城内苑+城外禁苑),即“中设内苑,外拥禁苑”(禁苑:生产+防御)8、仕人园林:“凡士人皆造园”,以“叠山理水”的创作手法,追求一种气势,经纬天地,气吞山河;王维的辋川别院(辋川四十景,“辋川图”——后世意想图),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粉地白木)含元殿复原图宋东京宣德门明清故宫午门唐长安城里坊和东市鸟瞰复原图唐長安城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唐長安城太极宫复原鸟瞰图大明宫模型图唐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麟德殿复原图麟德殿遗址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唐大明宫含元殿模型三、宋朝宫殿型制(见图)北宋东京汴梁城模型汴梁城皇城区宫城三大殿四、北京故宫1、布局上对前朝各个时期优秀作法型制集大成者(见图)①唐:后花园;三朝五门②宋、元:千步廊;金水桥③明:后面对应山头;三朝二宫2、太和殿①十一间;重檐庑殿②和明长陵棱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③皇宫一律用黄色琉璃瓦是明代开始的规矩3、午门(见图)采用门阙合一的形式,在城座上建立一组建筑4、宫殿建设特点①中轴线明确加强②“左祖右社”的鲜明地位③御街千步廊制――宫前区空间④三朝制度:在同一高大的台基上,成为一组建筑,统一整体5、故宫的艺术成就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②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③建筑形式尺度的对比④富丽的色彩与装饰⑤技术设施(材料、供水、排水、采暖等)明清故宫鸟瞰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模型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五、清沈阳故宫1、全宫分为三部分:①东部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清帝举行大典及王公大臣议政之处;十王亭分列两端,呈“八”字形,南端八亭是八旗首领办事场所;北端二亭是左右翼王亭;②中部崇政殿:是日常处理朝政之处;后清宁宫是寝宫,属前朝后寝制,但呈前低后高;③西部文溯阁:藏书楼。清沈阳故宫清沈阳故宫清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清沈阳故宫大政殿大政殿内景清沈阳故宫崇政殿清沈阳故宫文溯阁——是清乾隆时存放《四库全书》的七座藏书楼之一。七楼是:内廷四楼——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江南三楼——杭州文澜阁、镇江文淙阁、扬州文汇阁清沈阳故宫文溯阁内景五、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基本特征1、规模宏大:通过宏伟的建筑产生“壮美”,并把这种壮美赋予帝王,帝王本身成为了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睹皇居状,安知天子尊”(洛宾王-唐)2、尺度巨大:商之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秦之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殿高数千仞”(《史记》);北京故宫太和殿,宽63.9米,深37.17米,高26.96米3、森严的等级:“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黄土”六、中国古代宫殿的价值问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条例(ⅰ)人类创造性的智慧的杰作(ⅱ)一段时间内或文化期内在建筑或技术、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中一项人类价值的重要转变(ⅲ)反映一项独有或至少特别的现存或已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文明(ⅳ)是描绘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时期的建筑物、建筑风格、科技组合或景观的范例(ⅴ)代表了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别是在面临不可逆转的变迁时的传统人类居住或使用土地的突出范例(ⅵ)直接或明显地与具有突出普遍重要意义的事件、生活传统北京故宫申报适用条例(ⅲ)、(ⅳ)沈阳故宫(大成殿,十王顶,游牧民族的特征,中坐皇帝,两侧各五亭,似帐篷)申报适用条例(ⅰ)、(ⅱ)、(ⅴ)、(ⅵ)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申报适用条例(ⅱ)、(ⅳ)思考题1、大明宫的布局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三朝五门”?明南京故宫与明北京故宫的三大朝各是什么?3、午门制宫殿形式是怎样的?起源是什么?五土之神方位第二节坛庙坛庙:主要指天坛、社稷坛、太庙今天所见之祭祀型制为明代制度一、坛庙建筑的内容1、天坛:祭天(高处设坛,露天而祭)2、社稷坛:土地之神①社:五土之神(见图);②稷:原隰(xi)之袛,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袛,农业之神3、山川神从汉代起逐渐形成的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祭五岳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西岳华山(陕西华阴西岳庙)南岳衡山(河南衡山南岳庙)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北岳庙)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中岳庙)五镇东镇沂山(山东沂州)西镇吴山(陕西陇州)南镇会嵇山(浙江绍兴)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中镇霍山(山西霍县)四海东海(山东莱阳)西海(山西永济)南海(广东番禺)北海(河北山海关)四渎江渎(长江)(四川成都)淮渎(淮河)(河南唐县)河渎(黄河)(山西永济)济渎(济水)(河南济源)4、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按周制,位于宫门前左侧5、宗庙:家庙、影庙、祠堂,在住宅之东,所谓“左庙右寝”6、孔庙:(文庙)①汉代起就已建立孔庙于孔丘故里鲁城阙里;唐代始,全国范围建孔庙②现存曲阜孔庙的规模为宋代奠基③建筑:沣池、棂星门、大成殿、月台(舜乐用)二、实例(一)、天坛(见图)1、布局特点①创于明初,天地合祭;清代改为祭天(冬至祭于南郊天坛,夏至祭于北郊地坛)②北面墙为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③分两组祭坛:郊天的圜丘和雩(yu)祭的祈谷坛(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附属建筑④正门在西面,余均不设门天坛天坛——创建于明初,嘉靖时完成现有布局,清代多次改建。由圜丘及祈年殿二区组成:前者冬至皇帝在此祭天,后者为祈求丰年之所。2、主要建筑①祈年殿(见图)a、平面正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檐柱12根(十二应一周之数)b、依据原形:古代祭祀建筑――明堂c、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三重青色琉璃瓦檐,色调纯净,造型庄重典雅天坛祈年殿天坛祈年殿祈年殿内部祈年殿梁架祈年殿天花藻井②圜丘a、坛三层b、四周以圆形平面和方形平面壝墙一重,高度不过一米余天坛圜丘圜丘由外壝墙棂星门内望圜丘局部圜丘石阶3、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①中轴线布局②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a、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b、地位上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③主建筑与环境:a、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b、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熔于绿色之中④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天坛祈年殿天坛皇穹宇天坛斋宫正门斋宫前殿斋宫前殿内景砖拱结构的“无梁殿”,利于防卫、防火(二)、太庙(见图)昭穆之法:古代太庙制度,父曰昭,子曰穆,始祖神居中,以下皆父曰昭,子为穆,昭居左,穆居右太庙庙门太庙戟门太庙前殿太庙前殿室内彩画太庙前、中、后三殿太庙中殿及后殿(三)、社稷坛1、明初为太社、太稷两坛2、社稷坛享殿明初永乐迁都北京时所建,为现存坛庙建筑最古老的一座社稷坛上五色土社稷坛棂星门社稷坛祭殿(四)、曲阜孔庙(见图)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孔庙山东曲阜孔庙曲阜孔庙门前石坊及棂星门曲阜孔庙圣时门(第一道门)曲阜孔庙弘道门(第二道门)曲阜孔庙泮池(璧水)曲阜孔庙大中门(第三道门)曲阜孔庙同文门(第四道门)曲阜孔庙奎文阁(明)曲阜孔庙大成殿大成殿前檐石刻龙柱大成殿内孔子像曲阜孔庙寝殿思考题1、坛庙包含的内容是什么?有哪几种类型?2、岱庙是祭什么的?孔庙是祭什么的,又称什么?3、日祭、月祭、天祭、地祭的方位如何?色彩的方位又是怎样的?一、陵墓组成(地上、地下)1、“墓而不坟”到宝城宝顶(地上陵体)早期顶是平的,没有坟体周代,产生祭祖,出现坟冢,封土坟头;后来演化为三种形式,且建筑化①方上:秦汉→夯土垒上(见图):以人工夯土建上大下小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为方上②以山为陵,唐乾陵,围以正方的神墙,四向辟神门a、省工;b、防盗;c、以自然方法营造气氛。第三节陵墓③明清以后,地面建筑越来越脱离早期神性,自然,走向人工化,宝城、宝顶出现(见图)2、地下①竖穴:小穴→土穴木板墓室,以木板相和好(商到西汉)→木椁室(所有面均有木头):先做一个大的棺材,再把盛敛人的棺材放进去(皇堂,东汉到明清)→砖石发券②横穴:始于汉代,盛于唐代“以山为穴”→砖石发券③“黄肠题凑”(见图):黄肠→柏木芯;题→头也;凑→聚也④四出羡道→天子;⑤二出羡道→诸侯(南北二道)3、陵园建筑①祭祀建筑寝殿、献殿→棱恩殿、隆恩殿、享殿②神道:石象生、牌坊、门阙等二、实例1、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图(见图)2、秦始皇陵(见图)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夯土陵墓秦始皇陵3、汉陵①中国最早的陵邑制出现在汉代②各陵有享殿,形成后世“下宫”制度③山东沂南石墓(东汉末年)④四川雅安高颐墓阙(东汉)(见图)4、六朝陵墓南京梁萧景墓墓表(见图)汉武帝茂陵方上遗存西汉卫青及霍去病墓霍去病墓石马霍去病墓石象霍去病墓石兽南京梁萧景墓石辟邪南京梁萧景墓石柱5、唐代陵墓建筑①位于渭北高原上,十八个帝陵,东西绵延二百余里,其中献陵、端陵、庄陵为人工夯筑的方上(地面今所见唯有高大陵台),其它唐陵是因山为陵,利用自然的山形地势(“形胜之山岳”)②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历代帝王里最大的陵墓,近190余个陪葬墓③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见图)a、继承六朝的神道并加长,集中代表唐陵的特点b、合葬c、以山为陵,凿山为穴,以山为阙d、南向为正,四面设门,周植柏树(柏城――见于文字制度始于唐代)④顺陵(武则天为其母所建陵):石象生雕刻艺术精湛、精粹⑤建陵(肃宗李亨)、贞陵(宣宗李忱)、崇陵(德宗李适):东南亚的蕃酋像、毛坯石人乾陵远景——梁山与双阙乾陵神道乾陵石马乾陵附墓——章怀太子墓甬道章怀太子墓甬道东壁画青龙章怀太子墓甬道西壁画白虎章怀太子墓内壁画乾陵附墓——懿德太子墓甬道终端所绘双阙之一乾陵永泰公主墓壁画6、宋陵①八座,位于河南省巩县,洛河南岸,嵩山北麓,东西绵延二百里②陵墓名称为永□陵(以永昭陵为例见图)宋仁宗永昭陵宋陵石象生宋陵方上宋陵神道驭马宫宋陵驭象蕃臣宋陵瑞禽图宋陵石兽、石羊宋陵石雕文、武臣像宋朝(北)陵制特点:(1)特点:①集中陵区的建设,整个陵区建设统一规划;祭祀、神道、墓前区等共用②封土陵,规模小,地势逐渐下降③上宫:a、正方形平面的神墙围绕,四面各辟神门,门外各有门狮一对b、中央为陵台,方截锥体夯土,其地下深处为地宫(皇堂)c、上宫南神门处为入口引导部分④下宫:a、陵园管理人员,供祭区b、按风水说规定在上宫西北(2)北宋为保持古代方上陵制的最后时期;宋代是陵制的转折时期(3)南宋:(两种方式)①下宫→献殿(祭祀行礼处)和墓室→“攒宫”(上宫)②下宫→棱恩殿→方城明楼和宝城地宫宋陵墓阙宋陵墓阙和石像生7、明陵(明清陵墓定制从明孝陵始)①明孝陵(南京)分两段:a、前段为引导部分;b、后段轴线南北向正对主峰(钟山),依次为大红门、棱恩门、棱恩殿(相当于下宫)、方城明楼(下为隧道穿登)、宝城(圆形,相当于上宫或攒宫

1 / 19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