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建筑欣赏(坛庙篇)坛庙建筑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坛庙建筑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祭祀活动,在进入封建农业经济社会之后,得到了强化,坛庙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建筑类型。祭祀活动中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祭祀建筑——坛庙的多样性。坛庙建筑欣赏一、祭祀自然神的坛庙建筑祭祀对象:天地、日月、风云、雷电、社稷、先农、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等;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由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由皇帝遣官祭奠;坛庙建筑欣赏(一)祭天所有祭祀中等级最高,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受命于天”“君权神受”;祭祀采取郊祭形式,位置在今天北京的天坛;实例:天坛坛庙建筑欣赏天坛有内外两重坛墙,采用上圆下方(北圆南方)的平面形式;坛庙建筑欣赏外坛墙东西相距1703米,南北相距1657米,实测周长为6553米,占地约273公顷,相当于故宫的3.7倍。坛庙建筑欣赏天坛的正门在西侧,在位于两道坛墙之间的主路南侧,是神乐署和牺牲所,负责演习礼乐以及饲养祭祀用牲畜。坛庙建筑欣赏在内坛墙入口南侧,有一组供皇帝斋戒用的斋宫,坐西向东,占地4万平方米,由两重宫墙,两道禁沟和163间回廊围成正方形的宫院。斋宫作为皇帝在天坛斋宿的住所,以其森严的警卫戒备和浓厚的肃静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斋宫正门斋宫侧门斋宫内的前殿—“无梁殿”有利于防卫和防火斋宫前殿月台上的斋戒铜人亭斋宫外的防卫沟和护卫房以及回廊坛庙建筑欣赏天坛的南北主轴线位于坛院的偏东位置,轴线上最南端为祭天用的圜丘。坛庙建筑欣赏圜丘是皇帝在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其主体为“坛而无屋”的三层露天圆台,周边环绕着两重低矮的院墙。圜丘外院墙和棂星门由外院墙棂星门内望坛庙建筑欣赏嘉靖9年(1530年)初建时,坛的尺寸偏小,坛面、栏板都用兰色琉璃。乾隆14年(1749年)扩建,坛身加大,坛面、栏板全部改用石材,坛身取得洁白、高雅、端庄的效果。坛庙建筑欣赏圜丘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它以圆象天,以方象地,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极阳数”。坛体层数用3,坛面直径为9丈,15丈,21丈,全部符合阳数。坛面的环形铺面石,除圆心用1块圆石外,每层都铺9环,每环用石从1*9,2*9,一直到最外环的27*9,都是9的倍数,三层栏板的数目为36,72,108,也全是9的倍数。坛庙建筑欣赏圜丘的形象极力创造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烘托出祭天的主题。坛庙建筑欣赏在圜丘以北是一组小型的圆形建筑——皇穹宇。单檐攒尖,内供“昊天上帝”的牌位。皇穹宇以及神厨,宰牲亭,神库等构成了圜丘的配套建筑。坛庙建筑欣赏在轴线的最北侧为天坛另外一个主要建筑——祈年殿。祈年殿的前身是明永乐年间天坛的太祀殿,原来是天地合祭的场所。嘉靖9年改天地分祭之后,太祀殿被拆除,于嘉靖24年(1545年)在原址建成三重檐攒尖顶圆殿,称为大享殿作为祈雨、祈丰年的场所;大享殿的三重檐原来分别是青色、黄色,绿色,象征天、地、万物。坛庙建筑欣赏乾隆16年(1751年)改名为祈年殿,并将三重檐一律改成青色,取得了统一庄重的色调。坛庙建筑欣赏祈年殿的台基高6米,直径91米,大大增高和拓展了祈年殿的形象,台基、屋檐的层层收缩、上举,造成祈年殿强烈的向上的动势。坛庙建筑欣赏祈年殿的设计同样充满着象征的手法,以4根龙柱象征四季,以内圈的12根金柱象征12个月,以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12时辰,以内外两圈檐柱、金柱之和象征24节气等等。坛庙建筑欣赏连接南北两坛的是长361米,宽30米的甬道——丹陛桥,大大突出了天坛主轴线的分量。坛庙建筑欣赏(二)祭社稷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代以农立国,社稷象征国土和政权。所以不仅京师有社稷坛,诸侯王国和府县也有社稷坛,只是规格小于京师。北京社稷坛建于明永乐19年(1421年),按照“左祖右社”的礼制,设于故宫前方御道西侧。坛庙建筑欣赏社属阴,所以北京社稷坛内建筑采取坐南朝北的格局。坛庙建筑欣赏主体建筑为三层方坛,上层坛面铺五色土,坛四周围以方形院墙。五色土依照五行方位铺成东青,西白,南赤,北黑,中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社稷坛棂星门社稷坛南门坛庙建筑欣赏(三)地坛,日坛坛庙建筑欣赏二、祭祀祖先的坛庙建筑帝王的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明制规定普通百姓无家庙,只能在居室中供奉父祖两代牌位,但后期有变化。太庙仿照宫殿前朝后寝制度:前设庙(前殿),供神主,四时致祭;后设寝(后殿),设衣冠几杖。坛庙建筑欣赏庙有两种形制:(1)分别建立7所或9所建筑,每所供奉一位祖先——每庙一主;(2)在一坐建筑中设7室或9室,每室供奉一位祖先。当神主超过7或9时,按照功德大小和亲疏远近决定去留,殿内只留7或9位神主,其余的迁到殿东西夹室供奉。(另:远庙)——一庙多室,每室一主坛庙建筑欣赏实例:北京太庙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位于故宫前方御道东侧,与西侧的社稷坛形成“左祖右社”的对称格局。坛庙建筑欣赏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嘉靖24年(1544年)重建,后经清代增修。有内外三重围墙。主体建筑由在第三层围墙内的正殿,寝殿和祧庙组成。太庙正门坛庙建筑欣赏正殿用作祭殿,原为9间,乾隆时改为11间。重檐庑殿,下承三层须弥座台基,形制隆重。坛庙建筑欣赏在前殿前方设戟门前中后三殿坛庙建筑欣赏民间宗祠建筑:坛庙建筑欣赏三、祭祀先贤的祠庙建筑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寝殿大成殿杏坛奎文阁圣时门弘道门及门前石桥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奎文阁斗拱碑亭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