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与技能1健康管理策划.重点教材经络“节气养生”演讲稿本(精要版)卢恒遂编著授课:陈国惕监制:唐斌春夏秋冬经络通.人活百岁非梦中多点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与技能2版权声明本《演讲稿本》是我们多年研究、传承与应用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中华养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依据“人本”精神,以经络调理为重要手段,贯穿顺应24节气养生实践的指引,属于自有知识产权。仅供参加我们所创立的“健康管理联盟”的成员内部使用,未经制作者的许可,不得曲解、篡改讲义或擅自复印、复制《演讲稿本》以及其中的相关资料。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目录前言………………………………………………(3)东风时节无限发--“立春”的养生之道………(6)昼夜均分冷热平--“春分”养生的视点………(11)布谷声声节令新--“立夏”的养生之道………(16)阴气阳气死生分--“夏至”养生的要点………(22)黄花时节凉风至--“立秋”的养生之道………(27)守“阴平阳秘”之道--“秋分”养生的要点…(34)一岁一终万物藏--“立冬”的养生之道………(39)阳气渐升阴气降--“冬至”养生的要点………(46)【人法天地而生,顺四时而成】多点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与技能3前言着重研究经络调理文化和顺应自然节气养生的内涵及其实践的方法,调动人体的自愈力、强调身心的互动、重视人文关怀,消除亚健康状态,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维护健康的重要课题。对于轻视与勿视健康的人,我们的袓先曾经提出过“六不治”的警告,值得人们警醒:---“骄恣不论于理不治”(对特别任性或“我行我素”意识特别重的人,连医生也不想给他治病)。---“轻身重财不治”(对于“要钱不要命”的人,也很难治)。---“衣食不能适”(饮食不节、起居无常)的人不治。---“阴阳并、脏气不定”(阴阳气血和脏腑气脉都已经飘忽不定)的人不治。---“形赢不能服药”(身体已经瘦弱到极点、连汤药都喝不下去了)的人,难治。---“信巫不信医”(不相信治病的根本力量在于自身的元气与自愈力)的人,也很难治。而要克服这“六不治”,就一定要重视结合生活实际、顺应自然节气养生保健的问题。要积极探寻身心灵之秘,及时消除亚健康状态,变“不治”为“能治”,实现“健康梦”,走好自己圆满的生命旅程。生命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健康寿命,15%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7%取决于生存环境因素,8%取决于医疗因素,而个人生活方式和后天调养因素的影响则高达50%~60%。经络“节气养生”的行动纲领只有很简单的“三个字”:精、通、补(根据一年24节气进行),但其内涵相当丰富。目的是要达到:人体的气血平衡、阴阳平衡(人体内部运行的“动力”正常、各种器官没有矛盾,生命运动正常与健壮);基本手段是:先“清”后“补”其间贯穿一个“通”字。清,指清理人身体组织里面类似垃圾的东西(过剩的或有害的元素,包括毒素);补,指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主要是细胞的营养)。而其间的“通”字,就是“通经络”。中华养生文化的灵魂就是:顺应自然、顺应时序、天人合一。人体的经络是一个系统,它沟通內外、联系上下、纵横交错,使人体的五脏多点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与技能4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生命现象)。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即连接人体五脏六腑的经脉,循行有律有序),具有“行气血、平阴阳”的作用,承担着滋养人体器官、各种组织的细胞、脏腑网络的各个肢节,使人体能够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人体的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12条,奇经有8条,都与人体的各种组织及噐官有关联。通过一定的表里关系、流注关系和双向传导的功能,通向心、肝、脾、肺、肾、胃、胆、膀胱、大肠、小肠、“三焦”,每一条都必须畅通无阻。经络调理的基本手段有;针灸、按摩、拔罐、刮痧、艾灸、使用药/食物等,都可以保持或恢复气血运行的正常并达到祛病的目的。“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痛”者,有疾也;“不痛”者,无病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并非是“宿命论”,亦非“全凭自然摆布”,而是主动地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相融合。自然运行的24个节气与人体经络的畅通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节令有8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如果遵从这8个特殊节气的气候特点进行经络调理,把气血能量调动起来而通向全身,自然就可以达到“天地人和”、“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这叫做“顺天则生、顺地则灵、顺时则良”。相反,“逆天则亡、逆地则悲、逆时则劣”。认识生命规律与认识自然规律同样重要。强调顺应自然,强调守时、守位,就是“因天之序”。春时万物随阳气的生发而动;夏时万物皆尽力生长;秋时万物结出果实而收敛;冬时万物闭藏(这就是“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折射到人的养生实践之中,就是要因循“天”之运行规律调节身体的运动顺序,引领其生发、生长、收敛、收藏。顺应了这个时序,人就能做到少病或无病而健康长寿。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自然法则在人身上的体现(外界环境或条件的问题,一定会在人的身体内部有所体现),这正所谓“有诸內必形诸外”。经络“节气养生”的种种智慧,离不开文化元素的积累与沉淀。它是一门学问,体现在人的生活之道中。24节气,是指每年循环往复春夏秋冬四季中所依时划分出的时序: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些节气的变化时刻都在影响着人体“生物钟”的运转、人多点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与技能5体脏腑功能的活动以及人体气血运行的变化。古往今来,“气候→物候→病候”问题,一直都是中华养生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目的是如何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重视实践“人法天地而生,顺四时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所谓养生,概括地说是指社会、家庭和个人领会和实践保健、延年、益寿的全程活动。“养”,包含了保养、调养、补养、护养;“生”,是“保、调、补、护”过程所对应的生命、生存和生长;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养生保健已被人们提上了重要的生活与学习日程,愈来愈引起广大有识之士的关注,健康与节气变化成了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皆因:冬去春来,寒暑交替,时令转换,很多时候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烦恼乃至疾病(尤其是人们时不时处在环境污染危险侵蚀的时候),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适应它,而不能去忽视或拂逆它。顺天时而应地利,把它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方式中来,就是:该做的事情要去做,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去做;该节制的环节要去节制,不要我行我素、任意枉为。“人算不如天算”,讲的是人的力量很渺小,自然规律的力量很巨大。但若能顺应节气而养生,则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顺天而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对周边的生存环境生成的“恶劣状态”熟视无睹,如:地表环境遭到过度开发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空气环境被污染;水环境被污染;食环境不够安全;生活方式欠科学等等。再不进行“清、通、补”,那么亚健康状态将会缠身而不除,健康则堪忧。而我们的最高理想境界,就是要与普罗大众一起,通过经络“节气养生”的实践活动,共圆“健康梦”,从而能够不负托举“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本《演讲稿本》(精要版)共八篇,着重对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节气养知识进行传授。所遵循的总要领是:顺应自然,调理脏腑;节气养生,平衡气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特赋诗“还愿”:生命孕育顺天地,康体维护依人和;延绵千年智慧库,清通补就新策略。多点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与技能6第一篇:东风时节无限发---“立春”的养生之道(一)春季的自然特征与“立春”的节气特点立,有开始的意思。立春,春天的开始,是由冬季转向夏季的第一个跨越节气,是由“寒天”向“暖天”转变的一个起点,正所谓:每每冬度又回春,循环往复令命新;万紫千红多憧景,花开花谢也觉珍。一句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气对人体气血的运行有影响作用。春季是多风的季节,空气的流通比较好,春天刮的风是使人感到舒适的东风。风对人的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大,春天温和的风能够使人精神焕发、轻松舒适,人们摆脱了冬天那种持续刮冷风而引起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大地迎来了温暖(除了个别“倒春寒”的现象外),这时候地表的大气层密度比较平均,气压虽还偏低但比较平缓,万物得以复苏,人也一样,正如《四季歌》里所唱的:“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立春(每年阳历2月5日左右),是春三月里六个节气之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节令特点有“三候”(古时将24节气分成72候,每5天为一候):一候曰“东风解冻;二候曰“蛰虫始振”;三候曰“魚陟负冰”。它表示这个节气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蛰居的虫类在洞中慢慢苏醒;河里的鱼开始随着溶解的碎冰片到水面上游动。所以诗人王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他用红豆(亦称相思豆)的生长描绘出了南方春天的环境。春天地面潮湿,有一股湿热之气存在,因为“红豆”适应这种南方湿热的生态。冬天的时候,阳气全藏在地下,到春天来临的时候阳气又冒出来了,表现为“温”和“热”(热量)。热量的特点是永远向上,由于热量向上,所以它能够发展并趋向“和”。红,象征温热、象征太阳,而太阳象征光明、象征生命的旺盛(所以古时把太阳看作是个“大明神”)。“立春”之后跟着有两个节气---“雨水”和“惊蛰”,虽然不是支柱性的节气,但也都程度不同的显示着“春之候象”。如“雨水”节令的三候(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在这个节气中,水獭开始出来多点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与技能7捕捉鱼儿了,大雁开始飞回来;在一丝丝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在大地上。“惊蛰”节令的三候(桃始华;仓庚(一种鸟)呜;鹰化为鸠)。说的是:在这个节气中,出现了桃花红、李花白,黃莺呜叫、燕子飞来,农事进入了春耕的气节。(二)春时节气对人体的影响春天是处于从“冬”到“夏”这两个极端季节的过渡期,在这期间,虽然气候宜人,但相对来说也还有不稳定的天气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某些负面的。这可从生理、心理和经络这三个方面来看。在生理方面:春天的温度由凉到暖逐渐升高,它使人体的皮肤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比较充足,汗液分泌增多;各种器官(五脏六腑)负荷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在春季刚刚开始时发生镇静的作用(即我们常常说的“春睏”)。春季多风,虽然空气流通好了,人的精神提振了,感觉舒适了,但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改变人体内部的化学反应程度,会产生一种双重的环境反应感觉,使人感到有些睏乏。在心理方面:正如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所描绘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春天时人睡得很踏实,醒来则到处都可以听到欢乐鸟的叫声,……。但正是因为这个原故,人也容易出现一些过于激岔、躁动、暴怒等的心理病态,以致造成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的问题。在经络方面:由于立春和立春以后的湿气比较较重(广州话叫“湿重”),所以这个节令也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经脉和储藏气血能量的穴位(尤其是“章门”穴),这个位置是最容易“产生故障”的,特别是肝脏运行的故障。春天的气候对人体的肝脾影响最明显。“章门”这个穴位是负责生发的,肝脏也是负责生发的,春天的气候与肝的运行功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有肝腹水、肝肿大或者肝硬化的疾病,在这个穴位摸一下会有疼痛的感觉,甚至有一条一条的粗筋。民间叫青筋,现代医学叫静脉血管、动脉血管。(三)立春节气养生的要领及途径基本要领:按照古典医书《黃帝内经》所指引的做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多点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与技能8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给我们指明了在这个节气里养生保健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要理解:春季是一个过程,有春一月、春二月、春三月(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