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绪言《学校体育学》是国家教委于1997年2月25日正式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试行)(教体厅[1997)1号)中,规定的必修课中9门主干课程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高等院校体育系(科)教学计划中,规定了以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理论课程。60年代初借鉴苏联的《体育理论》,编写出版了我国自己的《体育理论》教材。1983年与199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先后以参考书和专著的形式出版了两个版本的《学校体育学》,被部分体育专业院、系作为规定或选用教材。1986年,来自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24个单位,在杭州大学举行的高师体育专业《体育理论》研讨会上,多数人提出了将体育理论课程改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等课程的具体设想与建议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执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教育类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1991年6月,在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学校体育学被列为10门理论学科必修课程之一。1992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井于1993年4月由高教出版社出版。金钦昌教授为主编编写的《学校体育学》1994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o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由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牵头以课题组形式,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讨论稿)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正式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书是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织编写的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第二代教材。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4篇16章。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论。主要阐述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和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主要阐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与基本规律;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发展学生体能;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体育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教学文件等有关内容第三篇,学校课外体育。主要阐述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和校内课外运动竞赛等有关问题第四篇,学校体育管理。主要阐述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体制、内容与方法和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特点、职责和条件,以及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价等有关内容。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辅导、见习、参观、自学和作业相结合;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第三,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教学计划和检查,严格教学常规,改革考试方法,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评估。第四,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五,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座谈会等制度。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相长。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第八章体育课教学第一节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一、体育课的类型体育课的类型指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所划分课的种类。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一)体育理论课体育理论课指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国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一类课型。亦称为体育健康教育课。其作用:通过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国防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和国防的意识,激励学生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具备有关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身的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活动。体育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有: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体育概念与地位作用;体育卫生要求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学校体育卫生法规;体育教材内容体系与运动知识、竞赛规则简介;健康的概念、卫生保健措施和国防常识教育等。体育理论课又可分为讲授课和考查课两种类型。1.讲授课。讲授课是体育理论课的主要形式,是指按照体育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体育、健康和国防基本理论知识的课型。2考核课。考核课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情况的一种课型。它一般安排在期中或期终进行。考核的方式有抽查个人或小组。课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二)实践课体育实践课指根据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活动练习的课。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动作、技能与方法,发展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新授课。新授课指以学习新教材内容为主的课型。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活动动作的概念与表象,初步掌握身体活动动作的要领与方法。在进行新授课教学时,应注意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使学生明确学习新教材内容的作用和基本要求,并扼要阐明新内容与旧内容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对新内容学习的兴粳和积极性。(2)教师应正确地运用讲解与示范,采用辅助、诱导、帮助、保护等教法措施,帮助学生在学习新教材内容过程中,迅速地形成正确的概念与表象,明确完成新动作要领与方法,使学生更快领会和掌握新动作。(3)教师应根据新教材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教法、教学步骤,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实际,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4)帮助学生掌握所学新动作的基本环节.注意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加强辅导,使学生尽快正确地掌握新动作。(5)新授课中,教师应安排与调节好课的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精讲多练,使学生既能学习和掌握好动作技能,又能使机体活动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2复习课。复习课是对所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复习课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而是在原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地热练、巩固、提高动作质量,形成正确、牢固的动力定型。在具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在复习课中,根据学生对已学教材所掌捏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并考虑如何采用有效的教法措施来实现这些基本要求。(2)教师应帮助学生改进、巩固和提高动作的质量,应在统一指导的基础上注意区别对待,根据学生能力和水平不同提出具体的要求。(3)为了改进、巩固和提高动作质量,发展学生体能,增强体质。在复习课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练习的重复次数和强度,合理地增大这类课的生理负荷。3综合课。综合课是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合理搭配的一种课型。即学生在课中既要学习新内容,又要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加强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2)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新旧教材内容。(3)根据新旧教材内容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年龄、性别、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练习,井合理地分配练习时间,安排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4考核课。考核课是以检查学生阶段或学期学习成绩为目的的一种课型。即给于学生某一种教材内容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以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智能、技能与体能3方面的评价。在组织考核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考核课前应使学生明确考核的日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端正学生对考核的认识态度.使学生在身心上能做好充分准备。(2)组织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时间是根据考核项目的需要而定。除安排测验项目内容外,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轻快的练习内容。其意义是:一是可使未轮到考核的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活动状态参加考核;二是可使考核完的学生得到放松、调节紧张与疲劳。(3)考核课应加强安全措施教育,防止伤害事故发生。(4)认真做好考核的准备、组织和记录工作,如准备测试表格、秒表、皮尺及场地等。除上述儿种课型外,在一些中学的高年级中也开设了如专选课、健身健美课、保健体育课等,这些课型正处于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尚未大面积推广。二、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一)课的结构的概念与意义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即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模式的框架。课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内容、教学手段与条件4方面的因素。课的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是指一节课中教与学的各项活动的合理安排。教的活动包括教师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辅导、分析、纠正错误、评价及调动队伍等。学的活动包括学生的听视、自学、自练、自测、白评、互相观察、互相帮助及合理休息等。各个部分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是指课的各部分教材内容的有机联系及所占时间的比例等。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顺序与时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提高机能能力,增强体质。课的结构可分为基础结构和具体结构。课的基础结构一般是指组成课的各个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课的具体结构是指课的各个部分具体的安排和设计,包括各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材性质、组织教法措施、密度和运动负荷以及时间分配等。(二)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1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进入丁作的状态,即机体工作能力上升阶段,这阶段在课结构中称为准备部分;二是机体工作能力从相对的较低水平逐步地提高到较高水平,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最高水平的阶段,这阶段在课结构中称为基本部分;机体工作能力经长时间较剧烈的身体活动和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后逐渐下降,称为机体工作能力下降阶段.即课的结束阶段。2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变化与体育课及各部分的教法、内容的安排有直接的关系,其实在体育课之前,学生的心理已经发生变化,通常称为运动前状态或课前状态。3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体育课的结构在很大程度还取决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如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规律等。此外,在具体确定体育课的结构肘,应认真考虑课的类型结构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关系。(三)课的结构1、课的基本结构。根据上述确定课结构的理沦依据与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将体育实践教课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3个阶段。准备部分。课准备部分的基本目标是:迅速地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学生精神和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