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Page2课堂教学社会学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与课堂控制Page3第一节课堂的结构一课堂的时空结构(一)课堂的时间结构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课堂互动类型的时间结构课堂互动类型的时间结构课堂学习内容的时间结构Page4课堂互动类型的时间结构英国学者高尔顿(M.Mtm)以“互动者”为线索,对英国58个班级的小学教师及部分小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过程进行了观测研究。他把师生的活动均分成“有互动”与“无互动”两部分,并将教师的“有互动”部分再具体化为“与学生个体的互动”、“与学生小组酌互动”、“与学生全体的互动”三类;将学生的“有互动”部分具体分为“与教师的互动”、“与其他学生的互动”两类。据此,可以了解师生课堂互动时间构成的基本情况。Page5吴康宁曾经专门比较研究了中英两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构成的特征:在课堂活动时间总体构成上两国无明显差异,中国有互动为以.5%,无互动为15.4%;英国有互动为78.4%,无互动为21.6%;但在互动时间构成上存有明显差异:中国教师几乎不与学生小组交往,而注重与个别学生及全班学生交往,并将后者放在更优先的地位。相比之下,英国教师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学生个体,同时学生小组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交往对象。在中国,学生的课堂互动时间远多于英国,但主要发生在师生之间;在英国,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远多于师生互动时间。Page6课堂活动类型时间分配结构美国学者卡罗尔(J.Caroll)他把他把时间作为学校学习的中心变量,提出就某一学习任务来说,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的函数。在教学论中,研究者主要分析有效的教和学的时间分配;在课堂教学社会学中,研究者主要分析教师用于教学活动的时间与课堂控制时间的分配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非学习活动时间分配结构Page7课堂学习内容时间分配此类研究关注的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科所花费的时间差异以及同一学科不同主题所花费的时间差异。据世界银行估计,发展中国家学生上学时,花费在十字上面的时间大约是花费在算数上面的时间的两倍。在西方国家的小学中,这种差异甚至更大Page8据《长城在线》网站教育频道报道:石家庄市某重点中学初三女生小玉,因为老师把她从前排调到最后一桌,竟然选择了自杀的道路。“4月25日晚上,石家庄市某重点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小玉跳搂自杀。记者在小玉的遗书中发现,她列出的自杀的第一个原因,是无法接受老师将她“从前排调到最后一桌。她在遗书中介绍,她因为不经意间做的事”,被同学反映到老师那里,老师很生气,并把她从前排调到了最后一桌。对此,她说我真的无法接受。所以我选择这条路。她在遗书中写道:我想说的是:真的,希望以后老师们对于犯错误的孩子,不要一定按'规矩'办事!人是活的!没准这个孩子就是差您的最后一次原谅呢?所以你们的决定是关系到孩子的以后啊!不过也好,我只希望老师们引以为戒!”[1][1]资料来源:,浏览时间:2007-06-30Page9“我们班的作为是分为三六九等的,一等的是一等座位是黄金座位。一等座位在三四排,它们为学习好的学生准备,也为学习不怎么好,但家长是当官的或家长是经商的学生准备。二等座位是白银座位。二等座位在二排、五排,它们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准备,也为学习一般,但家长也多少掌握一点实权的学生准备。三等座位是青铜座位。三等座位在六七排,它们为学习一般、但遵守纪律、有礼貌、不惹事、听老师话的学生准备。四等座位是黑铁座位。黑铁座位在一排和最后一排。一般是为没有棱角,没有背景,学习不怎么好,老实巴交的学生准备。还有最差的座位,是惩罚座位,我们班的惩罚作为是在四个角上。单独列桌,一般安排调皮捣蛋的学生,或像我一样死活不愿学习的学生。老师说是为了免得影响到别人。”Page10(二)课堂的空间结构课堂教学的空间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课室内整个物理环境;狭义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形态。华勒最早从“课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学生对座位的选择具有相对稳定的群体特征。对教师依赖性较强者,或学习积极性高者往往选择前排座位;喜欢捣乱者往往坐在后排;希望引起教师注意者坐在中间;胆怯者一般坐在靠边的地方。他认为,由此而出现的课堂空间构成对课堂人际互动力巨大影响。Page11前排——中间效应是课堂空间研究中获得多数学者认同的结论,即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参与课堂互动朗积极性更高,学习成绩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对班级的态度也更为积极。Page12在不同格局的空间构成中,课堂位置的“社会属性”也不完全一样。赫待(Hurt,H.T.)曾就“空间位置”对师生交往的影响对以下三种类型的课堂教学空间构成进行过比较。秧田型马蹄型分组型Page13Page14逃离视线,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可能是每一个人的空间需要。在长方形的教室设计中,比较多地注意“公共性”,强调“大家”一起活动,对于学生个人的活动往往比较忽视,造成个人信息过多的视觉暴露。这种情况会使个人感到对私密性的侵犯,导致对于群体和权威的心理反抗,同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中活动的学生来说,在教室中能有一个私密性领地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私密性领地的作用已经得到了环境心理学的重视。Page15私密性空间是个人(或人群)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其所处的环境具有隔绝外界干扰的作用,即可按照自己的想法支配自己的环境,从而在独处情况能表达自我感情,进行自我评价,而且需要时又要保持与其他人及外界的接触。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公共空间内不同的围隔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空间,从私人空间——半私人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Page16私人空间的存在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可以为个体在严密的监控下减缓行为压力。从空间的知觉的角度来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也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机制。在欧美的一些国家的教室设计中,虽然并不一定是采用六角形的教室设计,但是总是会用不同的围隔材料形成一个相对安静的,属于个人学习或者思考的地方,以适应个别化教学的需要,并以此来提倡和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室设计理念下,每个学生都应当有自己独立的个人学习空间,以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干扰。这种学生独立使用的私密性空间也称为“学生办公室”。Page17二课堂的角色结构(一)课堂中的学生角色1985年,弗兰德斯试图通过分析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来揭示学生课堂角色特征。对于课堂中的学生角色,很多学者认为学生是“受抑性角色”,认为由于制度、班级人数及权力等原因,学生在课堂中的结构地位不高,总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压抑,其扮演的课堂角色多为遵从者,取悦者,忍受者。“适应角色论”,他们在承认学生课堂角色有受压抑的一面的同时,着重强调其反抗的一面,认为学生在课堂中并非一味地遵从、取悦与忍受,而是经常地不参与、阻碍或与教师交涉,即扮演旁观者、诘难者及谈判者的角色Page18学生课堂角色行为的制约因素学生自身变量的影响——成绩、性别课堂教学环境02教师和学生对于科目的信念Page19(二)课堂中的教师角色教师课堂角色体现于教师课堂行为之中。课堂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弗兰德斯将教师的课堂讲话分为直接教学(包括讲授,知道,批评或维护权威);间接教学(包括接纳感受,表扬或鼓励,同意或运用学生的观点,提问)。他发现教师的课堂讲话大部分属于“直接教学”中的“讲授”,而在属于“间接教学”的教师讲话中,最多的则是“提问”。即是说,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主要是“课堂控制者”与“知识传递者”的角色。Page20第二节课堂中的互动一课堂互动的社会学解释华勒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了“师生关系是一种制度化的支配与服从关系的形式”。教师代表成人团体、代表正规课程、代表学校中既存的社会秩序,而学生则是教师期望获得某些成果的原材料。但学生也是人,他们要努力以其自发的方式实现自我,并努力用他们自己的方法达到目的,因此师生之间的冲突便不可避免。教师拥有权威.在师生冲突的过程中,教师几乎总是胜利者。斗争的结果是预先注定的。于是师生冲突便进人第二阶段。学生住往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试图抵消教师控制的方式,如刻板地服从、对教师一笑了之、不同教师发生任何个人交往,以及自我包庇等。然而,教师却竭力要说明规章制度的意义,努力使这些标准成为真正的准则,并尽力强制学生真正地服从它们。Page21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布列克里局等人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过程的解释做了理论概括,并把这一模式绘制成图Page22正出于师生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自我概念和对对方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课堂的情境定义。因而师生之间的互动便不再完全由一方控制,在更多的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互功需要经过“策略”和“磋商”为中介得以实现。“策略”是指师生用以达成各自目标的方式与方法。教师的可能策略包括:控制策略、维持身份策略、教学策略、激发动机策略、期望策略等;学生的可能策略包括:取悦教师策略、与同伴的认同策略、“捣蛋策略”、保持自尊策略等。“磋商”正是师生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展开的。它所表达的是师生双方经各自的策略产生互动,并修正、改变或共享双方的利益,从而达到相互适应的过程。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磋商的结果是相互适应或和谐,一旦这Page23二课堂互动冲突的处理1月4日晚,该校昌平校区阶八大教室,杨帆教授给学生上生态经济与“中国人口环境”的最后一节课,不少学生在上课之时把论文上交后就离开。杨帆来了后先照着PPT讲了一会儿课,突然停下来,扫视了一下同学,发现人数大大不够。“我们就揣度着没来的人要倒霉了。”然后杨帆开始骂那些走了的人:那些学生不像话,把论文交了就想走,没道德欺骗老师。他表示没在的学生全部都要挂科。后经统计,该课程报名有240人,有101人交完论文就走了或听了几分钟就走了。恶化:女生离场引发冲突签到过后杨帆接着讲课。在阶八门口渐渐聚集了二三十名选修此课的同学。不久,门外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杨帆并不理会。Page24一名男同学忽然跑到门口,抬起脚狠狠地踹了一下门。杨帆打开门开始破口大骂道:“是谁踢的门给我站出来,扰乱课堂,混蛋,畜生!给我站出来,属老鼠的啊!!”杨帆见无人反应便愤而入教室锁上了门。杨帆开始教育学生:不要这样的学生,合起伙来跟老师捣乱。我这个人脾气大,别把我惹恼了。我要干事不对,我就不敢这么横。这时,一名女生背着书包从后面一路走向门口。杨帆说:我没讲完呢!你干吗去?女生说:老师上课讲这些你不觉得很无聊吗?杨帆说:你才无聊呢!你叫什么名字?女生说:我又没选你的课!杨帆说:滚出去!女生说:干吗要滚啊!好好地走出去。于是女生便出去了。据门外同学回忆,杨帆指着那个女生大喝:“站住!”并跑过去抓住其书包并称其扰乱课堂秩序,不尊重老师,要带其去保卫处。女生说杨帆一点为人师表的尊严都没有,并在扭打和挣脱过程中踢了杨帆几脚。杨帆怒不可遏,欲强行拉其去保卫处。其间很多同学加以劝说和制止。不久,保卫处的人赶到将女生带走。Page25课堂上的师生冲突在师生性别、年级、教师年龄、所教课程和教学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已有的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一般有如下特点:1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多于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2男生和教师之间的冲突多于女生和教师之间的冲突3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多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冲突4副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多于主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5专制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多于民主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6高年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抗性冲突多于低年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抗性冲突Page26二课堂冲突的处理(一)给予注意(二)避免滥用权力(三)“中性力量”的处理(四)沟通重构常见的沟通准则有:1课堂交往冲突双方应当努力确保沟通不具有攻击性2课堂交往冲突中的每一方都应当设法通过沟通途径求得另一方的积极支持3沟通应该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