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遊戲治療多元與創新學術研討會1情緒困擾兒童繪畫治療轉變歷程之研究蘇曉憶張瑛真林敏慧屏東縣建興國小教師台東大學教育系研究所研究生在自然放鬆的情況下,繪畫究竟有何魔力?在短時間內讓案主放鬆心情,拉近諮商關係;讓案主藉由圖畫呈現自己的生命故事,一窺案主奧秘的內心世界;讓案主宣洩自己的情緒;藉由案主所使用的顏色、筆觸、繪畫主題、人物的大小遠近等方式,評估案主目前的狀況。本研究以繪畫治療對一位情緒困擾的四年級兒童進行八次諮商,其目的在探究、分析情緒困擾兒童在接受繪畫治療後的轉變歷程,以及促進兒童改變的療效因子,便於提供兒童輔導人員或教育工作者之參考。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式進行,並針對兒童的繪畫治療歷程、繪畫主題、互動情形、改變的療效因子等四個向度加以分析,其結果如下:1.繪畫治療中的歷程:第一~三次,案主選擇黯淡的顏色,呈現孤獨、無助、不被瞭解、不被接納的心理狀態;第四次,乃重要的轉變歷程,呈現出案主復原力,案主雖然自覺要背負照顧家庭的壓力,但是在圖畫中出現希望和生命力的色彩;第五-六次,案主一開始呈現嚴重的手足衝突,會在言語上或圖畫中攻擊手足;第七次,案主仍會表達對手足的不滿情緒,但是措詞變得較不嚴厲,且會與諮商師討論解決方法;第八次,案主對手足的敵意減緩,且對未來充滿希望。2.繪畫主題:整體上,案主描繪以家人和自己為繪畫主軸,由家人疏遠的議題轉成親密關係,由家人議題轉成個人內在的描述。前三次,主要是畫自己和父母,與家人的距離是疏遠的;第四次,案主則畫自己,呈現較具生命力的自己;第五~七次,案主又畫其父母、自己、手足,並繪其互動關係;第八次:案主更畫出未來的自己,呈現出自己心目中所希望的自己。2006遊戲治療多元與創新學術研討會23.互動情形:案主在整個過程的態度大致上是合作的,其互動過程為探索階段投入階段抗拒階段修復階段。首先,在探索階段,一開始不斷講自己的事,畫圖時較謹慎小心,畫不好時會修改。其次,在投入階段,下筆比較快且會加入有趣的畫法,與諮商師互動自然。接著,在抗拒階段,出現拒絕的行為,經過諮商師鼓勵案主願意嘗試並強烈表達對手足不滿的情緒,最後,轉換為修復階段,案主的不滿情緒趨緩,且願意給別人改過機會,並對未來充滿願景。4.促進改變的療效因子:案主在歷程中所感受到被接納、被瞭解、被同理,以及自在的宣洩情緒並獲諮商師情緒同理、對未來具有希望感、存在感是最主要的療效因子,再者,諮商師瞭解案主對家裡的付出與壓力,並點出其樂觀、幽默的性格,加上導師的鼓勵,讓案主愈來愈有信心。關鍵字:兒童、情緒困擾、繪畫治療、轉變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