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江苏省考试说明】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②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③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①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②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国初期到50年代中期)——对立中崛起的外交(奠基)(一)外交政策1.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产生的背景如何?2.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方针的具体体现有哪些?各自的内涵是什么?(二)外交活动1.建国初期我们参加了哪些重大外交活动?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3.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理解“求同存异”方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国初期到50年代中期)——对立中崛起的外交(奠基)(一)外交政策1.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产生的背景如何?2.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方针的具体体现有哪些?各自的内涵是什么?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背景:(1)社、资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2)美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中国2.具体体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内涵:另起炉灶:废旧条立新约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后结交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国初期到50年代中期)——对立中崛起的外交(奠基)(二)外交活动1.建国初期我们参加了哪些重大外交活动?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是什么?有何意义?3.从背景、内容、意义三个方面理解“求同存异”方针1.外交活动:①建国第一年,先后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④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2.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3.背景:帝国主义破坏会议阴谋,与会国之间的分歧内容:“同”与“异”意义: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归纳为“一、二、一”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两次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一个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法指导1.“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2.“求同存异”与“万隆精神”的关系(1)“万隆精神”,即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2)“求同存异”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易错警示二、70年代的重大外交——缓和中突破的外交(突破)成就之一: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扬眉吐气)1.中国何时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能够恢复?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1.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2.原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3.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70年代的重大外交——缓和中突破的外交(突破)成就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1.中美为什么会有“握手”的意向?2.中美的“跨洋握手”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的?3.从开始“握手”到实现真正的“正常化”,影响双方关系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问题?1.原因:中美双方利益需求。美国:①“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②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国:①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②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利于解决台湾问题。2.历程:试探之旅---“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破冰之旅---尼克松总统访华→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3.障碍:台湾问题二、70年代的重大外交——缓和中突破的外交(突破)成就之三:中日建交(冰释雪融)1.中日近代关系史上曾有过哪些“冰”、“雪”?2.70年代中日“冰释雪融”的标志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3.中美、中日建交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1.“冰”“雪”: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2.标志: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3.影响:①中国: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②世界: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有利于亚太地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外交关系的突破可归纳为“一大突破,三大成就”一大突破: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三大成就: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学法指导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发展中调整的外交(调整)1.新时期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国内国际形势?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新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外交建树?举例加以说明1.形势:国内:我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外交建树:①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上海共识”③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合)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可归纳为“一个坚持、三个调整”一个坚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调整: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学法指导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奠基)二、70年代的重大外交——(突破)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调整)思考: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考: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提示:(1)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发展;但侧重点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所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经济外交”的比重明显增加。(2)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独立自主的表现形式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变。具体表现为从“一边倒”联苏抗美,到“一条线”联美抗苏,发展到新时期的不结盟。(3)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政策没有变;在这些“变”与“不变”中,进一步领略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务实性。一、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对接高考:(2011·上海单科,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解析抓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C一、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2013·江苏单科,11)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解析抓住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特征。答案D对接高考:一、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2013.安徽高考18题)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解析抓住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特征。答案C对接高考:【预测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规定了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三大价值取向和标尺。下面不属于“三大价值取向和标尺”的是()。A.以和平为最高目标B.以平等为基本准则C.以互利为基本要求D.以结盟为主要手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理解。和平、平等、互利都是这一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建国初期,中国虽与苏联结盟,但那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答案D一、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二、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2012·福建文综,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果;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项;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项。答案A对接高考:(2011·江苏单科,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项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项不正确。答案D二、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预测题】张同冰在《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中指出:“1952年开始大学院系调整,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2年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纷纷建立,综合性大学俄文系招收人数大幅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B.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C.受苏联大力援建中国与中苏关系密切影响D.受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解析本题需关注时代背景,此时,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的背景下,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并且并与苏联关系密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中所述现象不构成因果关系。答案D二、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三、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2012·北京文综,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外交成就。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与非洲各国的关系中,中非关系快速发展是亚非会议之后的事情,是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上合组织成员国主要是中俄及中亚地区国家,所以只有A项正确。答案A对接高考:(2010·福建文综,18)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1和图2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睦邻友好B.战略结盟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解析本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历史事件的比较,常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