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ernMusic71Appreciationandappreciation品鉴与欣赏中国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演唱技巧与艺术特征厉翊向(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我爱你中国》这首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完美诠释了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其曲调夸姣、抒怀、气势磅礴,是著名的作曲家郑秋枫所谱写的,歌词则由著名词作者瞿琮所作。他以诚挚的豪情表达对祖国的爱恋,通过排比的手法揭开一幅幅壮美江山的画卷。歌词充分体现了我国海外儿女对祖国的赤诚之心,热情讴歌了祖国的绚丽河山,具有极强的审美特征。我通过自身的演唱经历发现了我国艺术歌曲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价值,并对《我爱你中国》这首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演唱技巧、词曲结合、钢琴伴奏、情感表达等方面都为我今后在演唱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我爱你中国》;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一、作品演唱技巧(一)美声唱法中的汉字发声在美声歌曲的演唱中,咬字、吐字技巧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将旋律的起起落落与吟诵的语言感觉相交融,将字头、字腹、字尾与句子中节拍的长短、速率的快慢相结合,是我国艺术歌曲得以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我爱你中国》的引子部分每个字都用了相对较长时值,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歌曲咬字的规范性所在。字头的清晰与精确、字腹的饱满与延伸以及字尾的完整与归韵,完美地诠释了中国汉字发声字清、腔纯、板正的特点。引子的一开始就明确了整首曲子的中心思想,让演唱者尽情抒发内心的爱国情感,爆发心中热血沸腾的呼喊。《我爱你中国》的中间段落由起-承-合三个部分构成。起始部分的“爱”在节奏的重拍上时长占足了两拍。演唱时要加强气息的向外传送,使声音得到一股强烈的推动力,同时融入自己内心的情感。第二句“我爱你”的音高在前一句之上,进一步扩大了音程的关系。这里根据朗诵的语气遵循了旋律谱写的规律,再一次深化了主题。随后音乐进行至“秋日金黄的硕果”音高慢慢下降,为接下来的承接作了铺垫,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从“我爱你青松气质”这一句起为歌曲的承接部分,此处开始演唱者心中的情感应愈发热烈激昂。“爱”字是整首歌曲的中心,此处所有的“爱”字都位于重拍并且所占时长均是一拍半,占整小节总时值的将近一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旋律的抒发和吟诵的语态是相协调的,如何吟诵决定了在演唱时是否能够正确掌握作品的情感表达。“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一句将演唱者的内心情感推向了最高点,速度加快的同时情绪愈发激动,在声音和气势上均要有所加强。演唱时嘴型要放松,呈张开状,全部的字尾气息保持不掉,并且带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歌颂并期盼的情绪。承接段落结束之后先深深地换一口气,随后原速演唱再现的合阶段,与开头句相照应。“歌儿献给你”就像平时我们说话似的,首先吐字要清楚,其次语态要坚定。接下来的“我的母亲,我的祖国”一句语气总体平缓温和,特别注意“亲”字必须深情款款并且微微延长,收n的尾音。整个承接部分的小连线要唱得圆滑,所有“爱”字发声要清晰,并且保持好字腹a的嘴型。语言是由字拼接而组成的,怎样解决好语言中字与字间的联系,是歌曲演唱中不容轻视的要素。全曲的尾声是对主题意犹未尽的补充。通过两个感叹词“啊”的抒发,歌曲旋律缓缓上行,嘴角自然放松,保持嘴型,语气坚定。随后情绪愈发激昂热烈,将歌曲带入最高潮。最后一句处于高音区的“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倾注了海外华侨对祖国的热爱,与歌曲开头的引子部分形成了首尾呼应。歌唱是语言的扩大与延伸,中国歌曲极为注重咬字、吐字的清晰精准,并将它放在了歌唱技巧的重要地位,只有做到“以字行腔、以字传情、腔随字走、字正腔圆”才能使作品的情感抒发更到位,从而引发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艺术力量。(二)声乐技巧的运用《我爱你中国》引子部分的演唱给人以亲近的感觉,同时又要营造一种庄重的氛围。将歌曲的音乐主题鲜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演唱者在开口以前必须先进入状态,一发声就要让观众走进这首歌曲的特定意境当中。“百”字是整首作品的第一个音,所以唱好“百”字尤为关键。在发声之前转动气息的轮子,首先寻找上下连贯的感觉。注意“百”的字腹a要竖直打开、咬字圆润,字尾i要收得干净利落,体现出语言的韵律美。同一个字上跨72NorthernMusic北方音乐NorthernMusic四度时,必须掌握好气息,心里暗示着向后向上吸气,然后将声音传送出来。唱“灵”字时舌头要矫健干脆,声音通到脊背垂直线上,头腔共鸣伴随剩余腔体的复合共鸣同时进行,整体感觉流畅、丰满、圆滑。到“鸟”字时下巴要放松,口咽腔打开,喉咙位置放低,与前面的灵字衔接轻松自如,做到音低位不低。“从蓝天飞过”这句不可左右摇晃,音色柔美,要唱出天空广阔辽远之感。引子的第二句“我爱你,中国”是整首歌曲的中心思想,旋律经历跌宕起伏,迎来了整首歌曲的最高音即小字二组g。“我”是起始音,要做好“我”的母音口形就必须打开牙关节,气息下沉,声音向后向上吸气,使之串成一条线。作为整个引子的爆发点,唱“爱”字时要控制呼吸,恣意抒发出对祖国的炽热之情。“你”字在曲调上的三度跳进以及切分节奏突出了语态,气息必须贯通始终。最后“中国”两个字要唱得柔滑延展,保持气息平稳,展现出其圆润流畅的声线美。引子是这首作品的精粹所在,所以如何演绎这一部分就显得至关重要。好的开头能使听众瞬间进入整首歌曲优美的意境当中,对于这首作品而言唱好引子就是成功的一半。歌曲的主体部分节奏相对平缓,演唱时应该如同诉说一般给人以亲切的感觉。随后旋律的逐渐上行,感情也应持续递进。歌唱者要充分打开喉咙,放下喉头的位置,匀速保持气息平缓稳定,感觉整个后腰的背部在没有限制地延长拉伸。因为这是一首歌颂祖国、表达爱国情感的经典之作,所以在歌唱时要特别重视把握歌曲的风格。虽然这一段基本处于中音区,旋律也相对平缓稳定,但在歌唱时也应该持续控制声音的位置,才能做到轻柔圆润。随着旋律的进行,在主体部分第七个“我爱你”处出现了八度大跳音程,将情绪瞬间推向高潮。在演唱之前,歌者必须充分做好气息准备。从“我”到“爱”要以控制“我”的口型为基准,恰当变更舌位,在咽腔后面半部构成相对较大的空间,使开口字“爱”持续在竖起直立的状态。这里是整首歌曲的首个高潮,要恰到好处地把握其力量、音响、速率的松弛起伏,气息必须感觉一直贯穿到脚底,深且通透。然后充分结合头、胸、腹三腔共鸣,用声音来传递情感,用情感来带动语言。做到音色优美,感情丰富。随后“家乡的甜蔗”处要把握好音量,字头咬字清晰,并且马上归韵。“蔗”字不能因为换气而唱得很匆忙,换气时要快速自然、毫无缝隙,吸气时要快而深,肌肉的灵动舒展性必须始终保持。由于这一句节拍紧凑、情绪高涨,因此演唱时要特别控制高位置低气息,强音量气下沉。八分音符不能唱得太着急,要和后面一句自然相接,虽内心紧张但表现出的声音要处于放松状态。随后“我的心窝”处应做减慢处理,将心中的情感无限蔓延。上一段落的结束并不代表歌唱感觉的停滞,演唱者必须依然保持兴奋的哈欠状态,为下面更干脆直白的抒怀创造更宽阔的空间。二、作品艺术特征(一)旋律特征《我爱你中国》的旋律线条总体较为平缓稳定,是一首抒怀性很强的艺术歌曲。引子部分就带给听众以气势磅礴的感觉,曲子的第三个音就呈现了一个高音点。随后逐渐下行,让听众沉浸在歌声里,仿佛跟随百灵鸟飞翔于蓝天白云之下俯瞰祖国壮美江山。旋律的发展在随之而来的第七小节达到了整首歌曲的一个最高音,以坚定的语气表达出了对祖国真挚的爱。中间段落属于单三曲式结构,该部分旋律特征为抒情、平缓。(根据上文图式结构)A部分以三、四度进行为主,每两小节都是抛物线般的旋律,给人以娓娓道来的审美感受。B部分的旋律线条与A部分相似,只是它运用了六、八度跳进,使旋律更具前进性和抒情性,随后逐步走向高潮。A'部分是A部分的旋律再现,进一步深化了音乐的主题。该曲的尾声部分与开头的引子部分形成了很好的首尾呼应,在宽广辽阔、大气凛然的旋律中结束全曲。这首歌曲激起了广大海外华侨回归祖国、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满腔热血,以游子的角度唱出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声。(二)伴奏特征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与旋律声部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引子:1—10小节间奏:11—18小节主题呈示A:19—26小节对比中段B:27—34小节主题再现A:35—42小节结束段:43—57小节)这首作品的引子部分采用了大跨度琶音、颤音来模仿云雀清脆空灵的声音,在歌曲的开篇就渲染出一幅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景象。同时钢伴与歌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加丰富了艺术歌曲的抒情色彩。主题呈示部运用双手分解琶音。对比中段部左手柱式和弦伴随右手全分解和弦同时进行。主题再现部右手使用半分解和弦,左手使用波音和八度。为了推动旋律走向歌曲最高潮,使感情倾注得加倍透彻、真切,结束段左手采用了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和全分解和弦、八度混合式伴奏音型,右手则运用了大和弦和八度、琶音、波音的交替。整首乐曲采用多种复式结构伴奏型,将钢琴的表现力施展得淋漓尽致,丰富了歌曲的内涵,深化了歌曲的主题。(三)钢琴伴奏的艺术处理整首作品的钢琴伴奏大大丰富了该作品的艺术色彩。歌曲中有快速双手交替琶音和慢速双手同向琶音两种不同形式。琶音的演奏要特意强调手指间力量的平稳转移,穿指、跨指的把位准确。手腕的横向移动协调,大指转弯灵(下转第74页)74NorthernMusic北方音乐NorthernMusic后者为B大三和弦,它们之间是变化中音关系。如:op118之4第47小节与52小节(谱例略)。这首乐曲为复三部曲式。这里是首部结束和弦与展开部开始和弦。前者C大三和弦;后者为降A大三和弦第一转位,它们之间关系仍旧是变化中音关系。如:op118之6第40小节与41小节(谱例略)。这首乐曲为单三部曲式。这里是首段结束和弦与中段开始和弦。前者降B大小七和弦第三转位;后者为降G大三和弦,它们之间关系仍旧是变化中音关系。虽然降B大小七和弦省略了三音,但通过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省略的为大三度音。(二)声部进行1.平滑声部进行如:op118之4第8小节。第一拍和弦为f小调下属的属七和弦,第二拍为二级的属九和弦第一转位。这个和声连接有的教科书称其为“副属功能和弦的阻碍解决”(见调性和声及20世纪音乐概述第六版第278页)。此处为属九和弦,可认为是其变体形式。这种连接的音响效果让人感到十分舒适,原因就在于声部进行的平滑。观察这个和声进行,会发现几乎所有音都按照半音进行和同音保持相连接。这种平滑声部进行方式甚至在近现代作曲家手中得到延续,被称为“极简声部进行”(见后调性理论导论第171页)如:op118之4第111小节与112小节。分析第111小节第二拍与第112小节第一拍和弦。根据前后文可得知第112小节第一拍为f小调下属的属七和弦,而第111小节第二拍为重属导三和弦。如果这样看第111小节第二拍的和弦那就错了,此时它并不具备这种功能属性。而我们可把它看作为一种依附性质和弦,我认为可以称其为“共同音减三和弦”,看作“共同音减七和弦”(见调性和声及20世纪音乐概述第六版第430页)的变体形式.。观察这个和声进行会发现,几乎所有音都按照半音进行和同音保持相连接,这也是以“平滑声部进行”为其原则的。2.声部进行中的对位化在19世纪晚期,作曲家对对位技术的使用和大量使用和弦外音可以达到模糊和声基础的作用,勃拉姆斯也以更加横向化的思维处理和声,这在op118中也有所反映。如:op118之4第9小节到第10小节。分析这两小节和声,会使人很疑惑,我们换一种思路,适当考虑横向因素便会使问题清楚了。我们发现,第9小节高音声部第二拍在模仿次中音声部第一拍;次中音声部第二拍在模仿高音声部第一拍,第10小节也是大致如此。我认为可把这两小节的和声看作为围绕一个和弦为基础的进行,可以看成c小调的属功能和弦。再如本曲第93小节第2拍。乍一看,不清楚这是什么和弦,我们再考虑对位因素即可清楚,第二拍中声部的g1原来是对前一小节高声部的下八度模仿音,这是对位声部进行所导致的。另外,勃拉姆斯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