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旅游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黄冈市旅游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总论第1条规划范围本项目规划范围是黄冈所辖区域,包括二区(黄州区、龙感湖区)、二市(麻城、武穴)、七县(团风、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位于东经114°25`~116°8`,北纬29°45`~31°35'。东邻安徽省六安、安庆,南与江西省九江、本省鄂州、黄石隔江相望,西连武汉、孝感,北接河南省信阳。总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98万。第2条规划期限本项目期限为2012年-2025年,共14年,具体年限为:近期:2012年-2015年,四年,重点开发建设期;中期:2016年-2020年,五年,全面建设发展期;远期:2021年-2025年,五年,产业完善提升期。第3条规划性质本规划为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第4条规划目的紧紧把握国家提升旅游业为战略支柱产业以及武汉城市圈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旅游业“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的机遇,制定黄冈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战略,对各项旅游要素进行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从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利用圈中最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系列旅游吸引物打造,完成旅游产业聚集,带动农业大市的相关产业全面升级。第5条规划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以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根本,坚持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平衡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二)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运用现代旅游科学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科学的区域旅游规划与技术路线,紧密结合黄冈旅游发展实际,规划旅游产业,重视旅游项目策划设计,使规划在具有前瞻性的同时,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三)区域协调发展原则规划在全面考虑黄冈旅游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注重大区域的互动与联合,促进黄冈旅游与武汉城市圈旅游的对接与融合,积极发挥其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四)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规划在注重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产业互动、社区参与、生态利用、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需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产业效益,全力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第6条规划依据见说明书。第二章综合分析第7条产业背景(一)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旅游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旅游业”。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对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二)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级试验区,黄冈是武城市圈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市。自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城市圈各成员城市都在寻求发展路径和破题方向。武汉城市圈是一个将要站立起的巨人。武汉是城市圈的心脏,而黄冈作为城市圈中国土面积最大,传统的农业大市,正是武汉城市圈的支撑臂,黄冈经济能否取得跨越式发展是武汉城市圈巨人能否站起的关键。编制《黄冈市旅游发展规划》目的就是要利用武汉城市圈中最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系列旅游吸引物打造,完成旅游产业聚集,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带动农业大市黄冈的相关产业全面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三)落实黄冈发展战略——“一区两带”发展战略,为黄冈构建旅游产业提供了战略支撑《黄冈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一区两带”的总体战略。一区:以黄冈市区及其发展组团为中心,按照“以港兴城、以港兴业、港园城互动发展”的思路,建设黄冈临港经济区。两带之长江经济带:大力推进黄冈长江经济带建设。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核心,以促进沿江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培育大工业、发展大农业、搞活大物流,努力推进经济、社会、科教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两带之大别山经济带:大力推进黄冈大别山旅游经济带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核心吸引力,全力打造“大别山”旅游品牌。把黄冈大别山旅游经济带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战略支撑点,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圣地。黄冈应该抓住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契机,以旅游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之一,将旅游产业全面融合到黄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黄冈战略支柱产业。第8条区位分析(一)地理区位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地理方位为:东经114°25′至116°8′、北纬29°45′至31°35′。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黄冈市党、政、军机关驻地黄州,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古城,西距省会武汉78公里。全市国土面积17446平方公里,占湖北省总面积9.4%。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12.2%,岗地占10.3%,丘陵占43.3%,山地占34.2%。东西最长距离为168公里,南北最宽跨度为208公里。(二)交通区位鄂东门户黄冈市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紧靠省会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鄂东门户“133488”交通格局如下:依傍1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3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九江庐山机场、筹建黄冈蕲春机场;涵盖3个交通枢纽:黄州、麻城、蕲春;贯通4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飞架8座长江大桥:已建四座(鄂黄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在建两座(黄冈长江大桥、九江二桥)、前期工作两座(武穴大桥、棋盘洲大桥);纵横8条高速公路:黄黄高速、大广北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黄小高速以及在建的麻竹高速、黄鄂高速和麻阳高速;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三)经济区位近年,黄冈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2010年黄冈地区生产总值850亿元,在2005年350亿元的基础上净增50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100亿元,年均增长14.6%。规模工业经济大幅提升。近5年,黄冈规模以上企业由500家增加到1500家,同比增长30%,增长速度高出全省7.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经济结构明显改善。黄冈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11.58%、42.93%和45.49%调整为2010年10.21%、58.35%和31.44%,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了15.4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3.94%提高到2010年的30.59%。2010年,工业经济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位,黄冈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领跑者”,随着“一区两带”战略的实施,黄冈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依托“鄂东门户,大别枢纽”的交通区位优势,紧扣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的契机,黄冈旅游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第9条资源分析(一)黄冈旅游资源总体情况黄冈背依大别山,面临长江,生态环境优越,山水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水、林、温泉于一体,总量丰富,类型多样。黄冈人文丰厚,大别山红色文化是黄冈最具影响力的人文资源,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家喻户晓,远播国际;黄梅四祖寺、五祖寺是禅宗天下祖庭;蕲春是医圣李时珍故里;苏东坡谪居黄州,赤壁“二赋一词”达到其文学巅峰。(二)黄冈旅游资源分级评价详见说明书(三)黄冈旅游资源特征东坡赤壁、黄州古城、蕲州古镇、四祖寺、五祖寺、七里坪等古色旅游资源;白潭湖、遗爱湖、望天湖、策湖、赤龙湖、武山湖、龙感湖(古雷池)等蓝色旅游资源沿长江分布,沿线的团风县、黄州区、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龙感湖区,由长江蓝色旅游公路(规划建设)连接成线。长胜街、烈士陵园、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乘马会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天堂寨、龟峰山、三角山、吴家山、桃花冲等绿色旅游资源主要沿大别山脉分布,沿线的红安县、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由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连接成线。“江山如画,多少豪杰”是黄冈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四)黄冈旅游资源总体评价1、资源品质较高各类资源中黄冈三级以上的旅游资源点共84处,其中:特品级旅游资源5处(90分以上),优良级资源79处,其中四级资源19处,三级资源60处。黄冈旅游资源丰富,品质较高。2、资源分布均衡黄冈两区两市七县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均衡,每个区市县都有各具特色相对强势的旅游资源,有利于黄冈旅游产业形成各个击破,合纵连横、均衡发展的产业格局。3、资源特色明显黄冈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可以分为红色旗帜资源、绿色生态资源、蓝色江韵资源、古色人文资源四大类,并且四类资源都有高品质的资源支撑,形成丰富的旅游资源格局。第10条现状分析(一)旅游产业分析1、黄冈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逾5.4万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外汇收入1038万美元,年均增长30%。接待国内旅游者295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32亿元。2010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4.45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4.1%,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发展较快的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黄冈市的国内旅游稳步增长,年接待量从2006年的460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819万人次,但是从表中亦可以看出,在2007年-2009年间,连续三年的增长速度小于1.5%,虽然随着2010年对外交通体系的大幅改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迎来加大增幅,但是由于缺乏核心吸引物和龙头旅游项目,并未出现预想的旅游井喷增长。2、湖北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89.81亿元,年均增长22.3%和25.2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突出生态和文化优势,重点打造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清江和荆楚文化为依托的大型旅游综合体。武汉城市圈围绕都市旅游、生态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加快建设大别山游憩带、鄂东——鄂南水体和山地游憩带,积极发展以鄂东禅宗文化为主的宗教旅游、以矿冶文化为主的工业旅游,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和绿色森林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重点打造武汉、黄冈大别山、孝感大悟等国家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红安革命烈士陵园等景点,武汉——麻城——红安等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充分发挥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突出的优势,整合和推出观赏性、互动性强的精品剧目和情景艺术。加强与外省市的合作,与重庆联手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与安徽、河南联手打造大别山全国重要红色旅游基地,与广东、湖南等联手打造高铁旅游示范区。通过以上对黄冈及湖北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尽管黄冈近年来的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增长迅速,但其2010年的旅游接待总量仅占湖北省的3%,黄冈当前的旅游发展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湖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鄂东禅宗文化宗教旅游,未来黄冈的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二)主体旅游市场消费潜力分析1、近程市场——以武汉为例2010年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6.32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消费支出14490.07元,增长14.0%。武汉市民2009年出游次数在两次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