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音乐教师应努力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作者:周金阳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第12期就教学风格而言,每位教师都有自已的个性和特长。同样的音乐课不同的老师上会出现不同的风格和效果,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技术特长不一样,所以备课思路和上课表现也就不可能是一样的,简单套用别人的模式必然会使课堂显得很僵硬。这时,很多优秀的音乐教师就会思考怎样备好适合自己的每节课,如何驾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如乐理,教师只需要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懂,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是对教师水平和技能的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其实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很多,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教师的技能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音乐老师要做到以下四点: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尽心尽责,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音乐教学方法。2.学习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做到勤思考,多创造,引导学生想象出适时的美丽画面。3.细心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它可能涉及到语文、历史、地理、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能灵活地将各科知识融合到音乐教学中去。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演奏、演唱、舞蹈、作曲、编舞的技能,熟能生巧。那么,怎样去创造自己的音乐教学特色呢?小学音乐教学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的低年级阶段;三、四年级的中年级阶段;五、六年级的高年级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的教学除常规的歌曲、乐理、欣赏等教学外还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一、低年级阶段低年级主要侧重于律动的教学,要求老师在“编舞”方面要有一定的基础和创造能力。“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仅反映在心理上,同时也反映在身体上”。律动是舞蹈的雏形,是音乐进行中的游戏、歌伴舞表演的内容。教师可根据歌曲(乐曲)的特点来创编,并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静动结合,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更快地龙源期刊网达到教育教学目的,使音乐教学发挥其重要作用。律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情操陶冶和智力开发都有重要作用,也为学生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展示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美,欣赏美,产生美。对于小学低段儿童,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舞蹈是人类很自然的动作,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动作。低年级段所学的歌曲,不管是演唱的,还是欣赏的,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达到手、脚和眼神的协调,让学生慢慢积累动作语言,接受舞蹈艺术的练习。如学唱完《大白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教室的“小舞台”上模仿小熊、小猴子、小兔、刺猬、小象等动物,由同学们作评议,改进动作,在教室的“舞台”上再次完美地展现可爱的小动物。这样,学生在律动中便能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二、中年级阶段中年级主要侧重节拍与节奏方面的教学,这就要求老师在打击乐与演奏竖笛、口琴方面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和教学能力。节拍感的训练是节奏感训练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选用节拍感明确的节奏,让学生感受节奏是规范在节拍之中的,每一拍有几个音,每音之间的长短组合关系怎样,然后通过击拍、挥拍、身体律动等方式来体验强弱规律,从单拍子入手全面掌握常用拍子。在实际训练中,节拍往往是与节奏的训练交织在一起的,因此,节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使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形成敏锐准确的节拍感。学生有了节拍感后,教师就可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了。而增强节奏感前,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节奏型,并进行打拍读的练习,让学生分别按节奏型和节奏长短时值读,边划拍边读,边击拍边读,通过读去掌握基本结构,增强节奏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节奏感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出示固定结构,让学生填词的形式练习,如,××|×××|、××你真棒!还可以先说一句话然后再写出节奏,如在上课前师生问好时,同学们说“您好!您好!×老师您好!”节奏是:××·|××·|××××|×─|,学生边拍节奏边读,形成多样的韵律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在竖笛和口琴训练时,由于它们的音高是固定的,教师可以先用节拍器稳住学生的节拍进行节奏训练,待学生有了节拍的感觉后再用指挥的方式训练学生。当然,一开始就用指挥的方式也可以。三、高年级阶段高年级主要侧重于音乐欣赏,要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能与多学科知识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龙源期刊网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让学生先听后分析能激发他们丰富的联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培养需要运用到多学科的知识,如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该曲曲名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主题,而是先让学生仔细感受乐曲,听后让他们讲述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理性认识不同,对作品的感受不同,想象出来的东西也就不尽相同,但对音乐基本情绪的把握却会相同。在老师介绍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阿炳的相关情况后,再让学生听,他们就会有了准确的想象画面,自然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明白阿炳通过乐曲说了些什么。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将历史、美术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又如,欣赏《读唐诗》(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首歌曲,歌词涉及到多首古诗,和语文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教师对古诗有很好的掌握。老师可以用歌曲中提到的古诗及学生学过的古诗歌曲,开展“古诗朗诵演唱会”。总之,教师认真地研究教材,勤于思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的知识,感受到艺术的氛围和美的享受,自然而然地就能形成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