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思考孙平谢军摘要:大理古城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古城保护保护难度大。本研究基于对原有保护规划的分析和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编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并对保护区划的调整提出具体方案。本文还对古城功能的疏散与调整、古城墙修复、步行体系建立、古城建筑风格控制及环古城景观带建设等重要命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今后大理古城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关键词:大理古城保护发展规划1、大理古城基本情况大理古城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得到广泛的重视。该城原为大理县城所在地,1983年大理县与下关市合并为大理市,市府设在下关,大理古城设行政办事处,后改设为镇。县改镇以后,随着原县级和部分市级机关迁出,古城的发展基本得到控制,古城的格局与环境也得以保护。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15年(1382年)。据记载,历史上古城“方圆十二里,护城池宽四丈、深八丈,有四道城墙,高二丈四尺、厚二丈,系用泥土夯筑而成,外砖内石,四城门上建楼,各高二丈二尺、宽四丈八尺,东门曰通海,南门曰承恩,西门曰苍山,北门曰安远,四隅有角楼”。大理古城的建筑布局呈方形方格网式,南北城门对称,东西城门相错,南北三条街,东西六条街,把古城分割成若干街坊。现状古城的规模、街巷格局及尺度仍保持不变。城廓基本完整,城墙只有部分土夯墙被保留下来。南、北两水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依托古城墙修筑的人工水库。四道城门及门楼、西南角城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恢复重建,古城中四隅角楼已不复存在。大理是国际知名的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是滇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大香格里拉国家级重点旅游线上的门户。昆(明)-大(理)-丽(江)旅游线是国内最具知名度的旅游产品之一,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2007年大理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1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亿元,人均消费约580元。古城作为大理的核心旅游资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理态势图(清·康熙)1988年版保护区划图41512、现有保护规划分析早于1988年编制第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编制完成后一直沿用至今,是指导古城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该保护规划包括了古城范围内的文物古迹、民居建筑、古城风貌、视廊及道路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设控制要求。是一个较完整的保护类专项规划。通过对该规划的分析,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由于当时没有相关的规划法规和规范,因此,规划成果的规范性不够:规划的侧重点是各级文物点的保护,对古城的保护研究反而薄弱;该规划没有把古城及其所依存的周边文化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不利于古城的整体风貌控制及长期的保护。近几年完成的大理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理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古城保护的思路,但专项规划的缺失,成为古城保护与发展工作滞后的重要因素。3、发展中的古城大理古城县改镇后,城市建设得到控制,但发展仍然是趋势,通过对古城区域近20年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图)可以看出虽然严格控制古城发展,但古城用地规模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发展更为迅速;古城近年来发展变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的城乡建设会有一个更快的增长;在过去的发展中,基本是被动发展,缺乏主动有序的控制与引导,呈自然扩散的状态,导致道路系统不完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统一解决。近几年古城内的工厂、企业等功能逐步迁出,缓解了古城内功能混杂的矛盾。但迁出腾空的用地没有统一规划,基本被用于地产开发项目,由于保护措施不够严格,给古城风貌带来了新的冲击。区域道路交通不成系统,特别是古城西部一带古城1986与2007年建设发展对比41524、存在问题分析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增加,建设发展较快,加之旅游开发的推动,现代的文化要素对古城风貌带来威胁,加强古城保护更为迫切,保护难度加大;外围区域城乡一体化的速度缓慢,周边农村建设发展较快,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土地利用率低,总体建设和整体环境质量差;古城区域没有形成安全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交通混行,城内的步行街区范围较小,尚未形成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尚不完善,静态交通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无序停车的现象严重;古城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古城内部的自来水普及率估计不到80%,部分居民以井水作为饮用水。排水体制也未完善,雨季时城内有积水现象。污水尚未统一处理,雨污分流系统尚未形成,虽然沿大丽路建设了污水截污干管,但污水的进入率不高,仍有不少污水混合雨水排入自然水体。电力线路基本为架空设置,既影响景观,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商业化是每一个古城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云南丽江古城的商业化现状,一直为保护专家们所诟病。大理古城内日益增加的旅游商店,对古城的历史氛围和生活气氛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古城旅游现状以观光购物为主,和其他旅游区一样,也存在伪劣产品,强买强卖等现象,时有游客投诉和争执。在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洋人街,由于其他地方相似产品的发展,竞争力也日趋下降。还有就是旅游产品单一,游人停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收入和附加值不高。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与变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古城的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古城与苍山、洱海的大生态系统是最有特色的优势,但由于周边地区无序发展,古城与苍山、洱海的空间联系被隔离,优势没有得到体现。在建设过程中,古城内的建筑高度、建筑风格等基本得到控制,总体风貌得到合适的保护。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道路铺装已失去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感;试图恢复历史上“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生态环境,但水景的设计手法繁缛,更多的是现代景观表现,而缺少古城水系天然协调的特色;新建建筑有新的尝试,但是已不再是古城建筑风貌的再现,古城内是保留纯正的民族建筑还是需要留下现代建筑的印痕,一直是争论的问题;古城内老旧建筑较多,由于年代较久,存在架空线路影响景观改造后的水景观古城成了一条商业街4153不同程度的破损,保护修缮难度大。古城形象与特色不够鲜明,根据网上的统计,游人对大理的美誉度不高。5、保护区划需要重新划定保护的目标是要坚持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的原则,严格保护古城的历史格局和所有的历史元素,体现其历史价值。根据名城保护规划法规和规范,建议重新划定保护范围,重点突出对古城的保护。1)核心保护区:大理古城城墙以内范围。三塔、弘圣寺一塔、苍山神祠及古城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执行文物保护规划,并符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即可。核心保护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坚持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维护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的原则。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其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在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核心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和居民生活无关的建设项目。民居建筑应当严格按照传统民居形式进行建设和改造。建筑采用青瓦坡屋顶,建筑层数不得大于2层,屋脊高度不得大于12米,屋面檐口下缘高度不得大于7米。建筑外观和室外环境要使用传统建筑材料,不得使用瓷砖、琉璃瓦、镜面玻璃、金属卷帘门、广场砖等现代材料。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2)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东侧至大丽路,南侧至黑龙溪,西侧至苍山2200米海拔(苍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北侧至三塔路。环古城景观带建设要严格控制,建筑和环境风貌要与古城相协调。3)风貌协调区苍山至洱海的扩大范围,该区域内的新建和改建项目都要与古城环境协调,不得破坏古城景观。具体控制指标是:建筑层数不得超过3层,建筑高度屋脊不得高于15米;坡屋顶覆盖面积要大于建筑基底面积的75%;建筑外部要尽量使用传统建筑材料,减少现代材料使用。建筑色彩宜以白、青灰色调城墙与门楼成为古城的标志性景观保护区划设想图4154为主,建筑风格应具有白族特色。整体开发的项目,建筑密度小于40%,绿地率大于30%,容积率小于1.1。紫线:核心保护区作为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界线,即紫线范围。6、继续调整古城功能目前古城内部队用地面积占古城面积约20%,对古城的整体格局有较大影响,交通系统亦受到影响,规划予以搬迁,但是,难度较大,但规划要对这些用地的建设作严格控制,并纳入城市规划管理范围。7、重建古城墙现状的4个城门楼和砖砌城墙均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重建,共修复城墙660米。当时笔者对此也曾持怀疑态度,但通过20多年的时间证明,这些恢复重建,对古城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体现古城的完整形象。南城门已经成为古城的标志性景点。因此要慎重地研究古城墙的修复项目,有三种保护与修复方案以供探讨:方案一:原样保护保持现状不变。不再作新的恢复和增加,通过周边环境的治理与改造来突出古城城郭形象。方案二:部分修复方案根据规划对古城外部轮廓的重建构想,局部恢复古城东面城墙,南面城墙延伸至与东面城墙连接,形成四个主要城门出入口有较完整的“城池”形象。方案三:全面修复方案该方案构想古城未来发展形成具有完整的古城城墙及古城外部形象,除保留现状古城墙夯土墙遗址外,完整恢复古城城墙,重塑古城城郭形象。城墙的全面修复定是饱受争议的事,从近期效益看来,投入较大,不太符合遵从历史,原样保护的原则。但从长远来看,古城有完整的边界和外部形象并流传后世,确实是很有价值的事。8、建立步行城逐步扩大古城步行区域范围,控制机动车进入,建设成为完全步行体系的步行城,成为游人安全休闲游览的步行天堂。完善古城外围的停车场布局,根据发展要求合理布局停车场位置及规模。结合停车场布局公交、出租车换乘系统;建立古城内部公共交通系统,采用小尺度的电瓶车为交通工具。9、景观系统古城的景观特色在于苍山、洱海以及山海之间的田园风光构成的环境景观基调,古城融入山水田园之间,构成“山、海、城、田”的景观特色。保护与强调这一特色,是古城景观系统规划的基础。强化自然溪流的带状生态环境,贯穿古城,连接苍山与洱海,形成生态自然、和谐优美的大生态景观系统。各太阳能对景观有很大影响4155溪流两侧按100米宽度予以控制,作为生态景观用地。10、禁用太阳能太阳能是清洁绿色能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太阳能设施已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因其水箱、集热板等设施多置放于屋顶之上,对顶立面和传统民居的天际线有较大影响,破坏了传统的历史风貌和景观。近期有项目采用的集热板和屋面结合的太阳能系统,对景观有所改善,但对屋面的质感和形象带来影响,而屋面则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因此,对传统建筑的风貌还是有一定的破坏。建议在古城内禁止使用太阳能,在发展电能和管道燃气以后,逐步予以取消。11、建筑风格要严格控制古城内建筑风格要严格控制,要严格保持具有传统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特色,挂牌保护的民居在建筑风格、材料等方面要严格依照传统风格予以保护。其他建筑在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外部装饰材料等方面,不得使用与传统建筑不协调的现代建筑材料,如钢结构、镜面玻璃、瓷砖等,不能再出现伪传统建筑。12、环古城景观带古城外围村镇发展较快,逐渐对古城形成包围之势,周边环境不佳,很难感受古城完整形象。规划建设环古城景观带,亮出古城,展现古城的全新形象。13、大理白族王宫有关大理的宫廷建筑记载很少,只提及南诏迁都羊苴咩城之后,曾大兴土木建设王宫。《蛮书》中记载:“羊苴咩城,南诏大衙门,上重楼,左右有阶道,高二丈余……楼前方二三里,南北城门相对,太和往来通衢也,从楼下门行三百步至第二重门,门屋五间,两行门楼相对,各有牓,并清平官大将军曹长宅也。入第二重门,行二百余布,至第三重门,门列戟,上有重楼,入门是屏墙,又行百余步,至大厅,阶高丈余,重屋制如蛛网,架空无柱,两边皆有门楼,下临清池。大厅后小厅,小厅后即南诏宅也。公元856年,在羊苴咩城内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宫殿——五华楼,也是南诏接待各部落酋长的宾馆。与屋顶成为一体的太阳能板改变了传统屋顶的形态大理文献楼4156根据历史记载,提出选址恢复建设南诏大理国王宫的思路,使之成为大理历史文化景观的组成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