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关系》选修课思考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国际关系选》修课思考题1.国际关系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是哪些?现代国际关系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是哪些?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国与国发生关系而产生,是研究国家与国家、国家集团、地区组织等之间关系发生、发展、矛盾、演变规律的科学。这就是“国际关系”名词解释,也就是国际关系的概念。一个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必然相互联系,相互来往。必须注重关系,即国际关系。以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为启端,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1648年,是欧洲从封建社会跨进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催生了现代国际关系。12世纪,地中海沿岸,意大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因此,产生了现代国际关系。2.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状况如何?详细谈谈。3.国家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体。什么是国家?国家利益的概念和内容各是哪些?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国家概念:区域划分,有行政合法性,也就是合法权力。一个国家合法性是指一个政权的理性标准。理性标准是指司法审核标准,法制建立标准,国家可以容纳多民族。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当然,这种事物既可以是实体性的实物存在,也可以是过程性的事件存在;既可以是物质性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存在;既可以是已经或正在满足国家需要的存在,也可以是能够满足国家需要的存在;既可以是现实的存在,也可以是潜在的存在。国家利益是客观的,它的产生或形成不以人们是否形成国家利益意识或国家利益观念为转移。现实主义代表摩根索曾对国家利益的概念提出明确的定义,他说,国家利益应当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整。他认为,在这三个方面中,最本质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存问题,其余方面都是次要的问题。结构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华尔滋以简约的模式来分析体系结构从而得出结论:生存是国家惟一的利益。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基欧汉主张三种国家利益:生存,独立,经济财富。而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温特又在其后加了第四种利益—集体自尊。4.国家的对外政策有哪几种决策模式?国家对外政策的决策者有哪五种?国家最高领导在国家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是哪些?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经过外交决策过程,产生最终外交政策结果。对外交决策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社会环境决定模式、国际体系决定模式、理性选择模式、组织官僚政治模式和决策者心理认知模式等。但是,这些模式存在着应用的普遍性以及解释力的不完备性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对外交决策的研究应当以多方位的视角,从决策者、政府组织、社会背景和国际环境方面来理解决策,运用多种决策模式,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决策分析。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决策模式,现实主义的外交决策模式主要有两个:国外因素模式,理性选择模式,梯形模式,斯奈德模式自由主义的对外政策决策模式,现实主义的外交决策模式主要有四个:组织过程模式,官僚政治模式,心理认知模式,博弈模式,社会与经济权贵,政府与政府系统,大众传播媒介,民众舆论领袖网络,民众。这项研究发现,尽管当今中国距离李侃如所说的毛泽东时代已经过去数十年,但意识形态因素对于决策过程仍然具有十分明显和重要的影响,最高决策者在重大社会政策领域通过意识形态凝聚共识的能力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被弱化。在新医改决策过程中,我们看到,最高决策者是先进执政理念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通过政治智慧和现行体制将先进的执政理念转化为普罗大众真正福祉的实践者。正是最高决策者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成功地启动了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树立了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恢复医疗服务公益性”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并将医疗领域的改革与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通过营造共识、把握方向,积极引导并推动改革沿着既定的大方向向前发展。政策制定工作启动后,中央并没有将决策完全放权于部门之间的协商。相反,最高决策者通过控制决策步骤,一直引导着决策进程的发展深化,不仅督促决策部门加快探索、协商的步伐,而且驱动决策部门扩大政策咨询的范围,提高民众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有序参与。从全部决策环节来看,虽然绝大多数决策是在中央体制中较低层次上进行,但是重大决策环节的共识无一不是在最高决策机制的引导下完成的,如果缺乏最高决策机制对决策步骤和目标的引导,自下而上的共识凝聚就可能不会如此顺畅。最高决策者甚至还在许多关键的政策环节亲自拍板,作出了重大决策抉择。本书的分析表明,最高决策者在重大公共决策过程中参与程度和影响力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不仅通过提供宏观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凝聚共识,而且具体参与关键决策环节)与最高决策者不断探索加强决策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改革持续改善了中国最高领导人获取信息的质量和数量,除了体制内部的民主集中制、各种会议、内部文件、内部智囊以外,最高决策者还通过调研、考察以及各种其他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各种政策研究群体和国际组织的声音也开始进入到最高决策者的视野,使得决策者赖以决策的基础发生很大改变,不仅对有待决策的问题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入,而且对决策将要实现的目标把握得更清晰,这有利于推动其直接介入决策过程,把握决策大方向。最高决策者在重大公共决策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在关键环节作出决策,同样有赖于中央极富特点的决策机制。在中央,既有不同层次党政会议这样一种法定程序作为集体决策机制,而且建立了各种阶段性的领导机制,集中推动决策的落实。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制度遗产,而后者则是中国最高决策者在改革进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的结果。这是一种结合了法定制度与临时机构、决策部署与决策实施的体制机制。通过这样一种富有弹性的决策机制,既充分调动了部门决策和部门协商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在融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适时拍板定案、形成决策,避免了政策的久拖不决。5.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手段是哪两种?详细论述国家对外政策的两种手段。武力与外交。6.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组织的发展和特征是哪些?举例说明。国际组织是为了适应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往的领域和地区不断扩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最早在欧洲出现了如莱茵河、易北河等国际河流委员会。19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国际交往逐步扩大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在通讯、公共卫生和经济贸易等方面,出现了“国际行政联盟”的组织形式,如国际电信联盟(1865)、万国邮政联盟(1875)等。这种以专门业务和行政性的国际合作为目的的组织,成为现代国际组织的雏型。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以政治和国际安全为中心的综合性的国际组织,其中有全球性的如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也有地区性的如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国家统一组织等;还成立了各种专门业务性的国际合作机构,如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组织在20世纪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是两次大战期间,以人类第一个具有广泛职能的世界性组织——国际联盟的成立为标志,除国际联盟外,出现了如国际劳工组织一类的专门机构,国际常设法院这样的国际司法机构,以及一批非政府组织,而后爆发的二战则暂时中断了这一进程,按照UIA统计,1909年,全部政府间国际组织有37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有176个,所有类型的国际组织共有213个,而到1951年,全部政府间国际组织有123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有832个,所有类型的国际组织共有955个,分别增幅在2~4倍之间。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自二战结束前至20世纪80年代末,是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国际联盟的失败和二战的爆发等事实激发人们去追求和创造更高形式、更有成效的组织形态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并促进发展。以联合国的诞生为标志,一大批全球性、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雨后春笋般涌现。据UIA统计,1989年,各类国际组织共有24131个,比1951年增加了24倍多,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数目为4068,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0063,比1951年分别增加了24倍和32倍之多,其中20世纪80年代十年间各类国际组织共增加了12383个,几乎相当于此前一个世纪国际组织数目的总和。当时非殖民化运动的成功促进了新兴独立国家的数目剧增,国际社会的规模骤然间扩大了数倍,出现多元化的国际格局。苏美雅尔塔体系及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有效制止了世界性战争的爆发,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同时,世界贸易市场、资本市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革命的传播,促成了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寻求国际治理机制化、组织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全球化的浪潮在涌动了。第三阶段第三阶段自冷战结束后至今,是国际组织处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阶段,也是国际社会组织化程度大幅度增强的阶段,主要表现于贸易、金融领域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货物、服务、生产要素更加自由地跨界移动、合理配置、各国经济更加互相依存的一体化进程,这一进程大大强化了国际组织的地位,要求他们在形成和实施普遍性原则、规则和制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大大凸显起来,国际社会日益要求加强对国家行为的规范机制,政府间组织更多地被用作制定和实施国际法的手段,从而推动国际法从一个软法、弱法到强制实施的转变。国际社会参与者的成分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在传统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继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涌现了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市民社会的形态呼之欲出,根据UIA统计,2004~2005年,包括其所有类型的各类国际组织共有58859个,比1991年多1倍以上,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数目为7350,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51509,分别比1991年多61%和109%。国际社会的日益组织化不仅表现在国际组织数目的增长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国际组织范围的扩大上,它早已冲破初创时期的地域、领域局限,活跃在当今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这为国际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体现出当代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组织机构趋于完善19世纪的国际行政联盟,是由常设机构国际事务局负责日常工作,成员国代表会议只是在若干年内讨论一次有关条约规定的国际合作,并不负责实际工作;当代国际组织一般在常设秘书处之上设置大会、理事会这种实质性的权力机构,享有决策权。组织规模庞大19世纪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基本上是欧美少数发达国家。当代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几乎包括了世界所有国家,各种专门组织绝大多数都拥有100多个成员国。形成国际组织网络联合国与18个专门性的政府间机构建立了密切的、非隶属的关系,其中16个被称为联合国专门机构。联合国还给予1/6的非政府国际组织以协商地位,并有12%的非政府国际组织与欧洲共同体有密切关系。这样,许多国际组织在业务与信息方面已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形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网络。数量猛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9年,政府间国际组织只有80个,到80年代末已达4000多个;非政府国际组织为数更多,其中绝大多数是50年代以后建立的。因此有人称19世纪是国际会议的世纪,20世纪是国际组织的世纪。7.国际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际恐怖主义和武器扩散问题现在有哪些危害?网络安全面临哪些问题?8.安全机制有哪几种?详细论述。9.全球化有哪几种?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哪些?为什么说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2.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