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古代中国的家具设计明清家具的风韵1.明清之前的家具设计2.明清时期的家具设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经历过席坐与椅座两种生活方式的东方国家。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主要阶段:一是商周至秦汉时期,席地跪坐的低矮家具。二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渐高型家具。三是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第一节明清之前的家具设计商周至秦汉时期,席地跪坐的低矮型家具置放先秦时代,主要是靠礼制来维持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家具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同时也成为一种等级、名分、地位及权力的象征与标志。如坐卧类家具的“席”,早期席的形状、大小、规格、种类、布置及使用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而规范的仪礼规定,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皇权地位不可侵犯的手段。1.席最早席可能是原始人类铺于地上的树叶、树皮、草垫或兽皮等。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加工工具与编制技术的改善,席的种类也逐渐增多。从《周礼》、《仪礼》、《礼记》中得知,在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社会,根据席的质地、装饰,大小、数量、摆放的方位等差异而制定了一系列围绕“席”而生的起居习俗和礼仪制度。汉语中的“占有一席之地”、“主席”映射了中国人早期的等级观。我国最早成形的坐具2.俎是几、案类家具的邹形,是奴隶主贵族祭祀场合用来切牲和陈牲之用的案形器具。载牲陈之于堂,是礼仪用俎;解牲切割于厨,是庖厨用俎。但是,俎最早是用于祭祀、宴飨时的礼器,用于作为切割的俎是稍晚才出现的。俎用于祭祀,常与鼎、豆组合使用,故而“俎豆之事”常被用作祭祀的代名词。饕餮蝉纹俎(商··周)此俎为青铜制成,俎面狭长,两端翘起,中部略凹。周身绕以蝉纹、夔纹、饕餮纹。我们可以从这种板足俎的造型中看到后世桌案类家具造型的身影。河南安阳出土的石俎(商)这种四足俎延至周朝,上部的俎面为倒置梯形,上宽下窄,四壁斜收。俎面为槽形,为后世出现的带拦水线之食案先驱。3.禁是箱、橱、柜类家具的邹形,为一般的礼器,使用者地位相对低下,天子与诸侯不用。采用箱式造型原理,是奴隶主贵族用来摆放各种供品和器皿的台子。如图透雕漆木禁,由整块厚木雕成,禁面阴刻云纹加朱绘,四角浮雕龙纹,四腿雕成兽形,可见楚人对禁的制作非常重视和考究。4.几是供凭倚用的,几面很窄,用来调整坐姿。由于这种坐姿容易令人疲累,这种家具通常设于座席一侧,供人们伏肘凭倚之用。“几”常为尊者而设,以作凭靠之用,从其使用可以看出长幼之分。《三才图会》记载:“几,所以安身也,故加诸老者,而少者不及焉”古时“几”根据材料区分等级有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五种。天子用玉几,诸侯、卿大夫等要根据级别和场合不同,依据等级依次递减,从其材质规定可以看出使用者或主人的地位尊卑,绝不可有违。凭几(战国)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漆几(战国)从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的彩绘漆几。由三块木板榫接而成,结构合理,竖立的两块木板为几足,中间横板为几面。立板侧面绘饰云纹,精美无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1.案是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家具,有长方形或圆形,有的下面有矮足,尤其是漆案非常流行。还出现了设计精巧的用青铜和木材制成的四龙四凤方案。几和案的主要区别在于:几为凭倚之用,案为放置物品的用具。案的垂直高度比几矮,但案面比几宽。2.床的出现是人类生活已经大致定居的标志,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彩绘床,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床的实物。长1.82米,宽1.36米,高0.44米。它由六个云纹足支撑床面,采用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可以折叠,结合牢固3.箱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但其概念与现代很不相同。古代的箱,是指车内存放东西的地方。《说文》:“箱,大车牡服也。”《篇海》:“车内容物处为箱。”山西长县长治分水岭269号墓就出土了春秋晚期的漆箱(如图5.7)。箱作为一种储藏衣物的方形家具,与战国时期的“箧”qie(箱子之意)的说法颇近。4.屏风是中国古代上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家具之一。与其它类型家具不同,屏风是一种特殊家具,基本上没有直接使用的功能。如湖北望山战国墓出土的彩漆小座屏,高15cm,采用透雕的手法,雕刻了四种纹样图案左右对称。这件座屏以透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刻画出凤、鹿、蛇、蛙等55只形态各异的动物,各类动物形象相互穿插交织在一起。这组雕像在极为有限的屏面空间内,高度浓缩了自然界万类相竞、生生不息的壮观场面,其中凤鸟战胜毒蛇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3、秦汉时期的家具依然是席地而坐,形成了以床、榻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其高度通常不超过50厘米。秦朝所建的阿房宫,大火烧三月不灭,由此可见,当时殿堂的恢弘和室内陈设的豪华可见一斑。3.1案。案在战国的基础上加宽,并有食案和书案之分。食案最明显的特征是大部分都有拦水线,为了防止杯盘倾倒,流汁溢出。“举案齐眉”的典故就是指小巧精致的食案。写字和放置物品的案,大部分是平台案,没有拦水线。3.2床。汉代的床兼作卧具和坐具,不仅供睡眠,还用于进餐、会友等活动。贵族阶层对床的使用非常的讲究,有的还设屏风,有的设幔帐,有的还用珠宝等贵重物品进行装饰,既起到美化的作用,还显示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3.3榻。榻低于床,比床小些。榻,也有卧具之用,但以坐之用为主。榻的出现,使得床的坐之功用减弱。专为地位较高的人享用,有“去则悬之”的礼仪。古代文献有“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的记载。榻有一人和两人坐榻之分,专为长者或地位较高的人享用。3.4胡床。东汉时期的胡床即折叠凳子,并非卧具,是一种可以折叠便于携带。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为棕绳编制,以绳子为面的凳子,类似于北方的马扎。这种特征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实际上“胡床”取名之缘由,大概是因为古时多称少数民族为“胡人”,而“床”与“椅”直到唐代都是混用。多流行于宫廷与贵族之间,作为战争和狩猎之用。胡床从西域传入中原,给中国传统起居文化第一次冲击。胡床后来发展成马扎、交椅等,改变了古人几千年席地而坐的坐姿。使得放置物品的几案等渐渐朝高型的方向发展,从而带动了家具整体高度从“低矮型”逐渐转向“渐高型”。(二)魏晋南北朝至五代时期,高低型家具并存时期的家具布置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3世纪-10世纪)是我国家具由低矮往渐高型方向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我国高型家具的萌芽时期。魏晋初期崇尚“胡风”,经历了“五胡乱华”事件,促成了以椅子为主的高型家的普及;佛教文化的传播,带来了高坐习俗,像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就出现了不少高型坐具的形象;北魏孝文帝改治,西北民族的汇入,带来了倚、凳、墩等高型坐具。旧有的室内家具布置方式和相应的礼俗被打破,人们一改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垂足坐的生活习惯逐步在上层流行。这一时期几乎没有家具实物流传下来,仅能从壁画、石刻和文字记载中获得资料。胡床等高型家具在中国生根,并开始在民间出现。并与中原家具相融合,使得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许多高于传统铺地家具的新型家具,如矮椅子、矮方凳、矮圆凳等,以前坐卧之用的床榻等也在逐渐增高。北齐《校书图》中的胡床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胡床形象,后来也称为“交床”、“交椅”、“绳床”。筌蹄quántí,这种形式的家具,当时仅限于上流社会或佛家僧侣层面的人使用。筌蹄是一种用藤或草编成的高型坐具,形似束腰长鼓。椅子的广泛使用与推广,潜意默化地改变人们过去生活形成的“惯性”,垂足坐的生活习惯逐步在上层流行。敦煌285窟西魏壁画上的“山林仙人”所坐的椅子。据现在所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椅子形象,也可以说是中国家具史上的第一把椅子。这把椅子两边有扶手,后面有较高的靠背,搭脑出头,如后世的灯挂椅。座屉是用绳编的软垫,椅腿并不高,椅座比较宽大,僧人是跪坐其上的。凳子,也是因佛教而传来的新形高型坐具,敦煌壁画出现的方凳与后世出现的方凳已没有太大的差别了凭几和隐囊。弯曲凭几,好似圈椅的靠背,下有三足,供人倚用。汉时凭几大都是放在人胸前,而此时由单一的胸前靠倚发展为侧身倚或后倚等多种形式。隐囊,好似现代家具中的软靠垫,用以倚靠,填腰之用。2、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设计月牙凳的两腿之间,坠以彩穗装饰,令人赏心悦目,是唐代妇女闺房必备的家具,其风格与唐代贵族妇女的丰满体态,协调一致。许多家具仍采用壸kun门式结构;装饰技法常采用螺钿、金银平脱、金银绘、木雕、雕漆等精湛工艺。到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高低型家具并存。与魏晋时代比较,隋代的家具形制变化不大。而唐代家具一改先前的古朴之气,造型浑圆、端庄,装饰富丽、华美。带托泥大榻·隋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长桌和长凳·五代此为敦煌473窟壁画,亦有认为它是唐代壁画的。这种供多人餐饮用的长桌凳,可能是当时某种公共场所的家具。五代时期家具品种趋于繁多,制作工艺精湛,一改唐风,另立新意。虽高型和底型家具依旧并存,但高型家具却逐步走向成熟。垂足而坐的后期家具由宋、辽、金至元,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社会的普遍方式,并向居住环境的纵深扩展.一大批新的家具持续不断地出现,是我国高型家具大发展时期.宋代家具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壼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桌椅类是宋代极为普遍的家具,此时人们的生活中心由以床为中心转变为以桌案为中心.椅凳类家具已经相当完善,圈椅已经出现.胡床经改进成为交椅,而圈交椅则更加完美的适应人体曲线.宋代家具的新发展还在于抽屉桌的出现.,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抽屉形象.元代家具元代因历史较短,而统治者采用的又是汉法,因此,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沿袭宋、辽、金,家具也是以承袭宋代为主,没有更大的发展,只有抽屉是元代的新发明。概括起来说,元代家具形体厚重,造型饱满多曲,雕饰繁复,多用云头、转珠、倭角等线型作装饰,出现了罗锅枨、霸王枨、展腿式等品种造型。总体上予人以雄壮、奔放、生动、富足之感,与宋代家具还是有所区别的。元代的抽屉桌是一种新兴家具,抽屉位于桌的上部,占总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容积大,体量感强.罗锅帐霸王帐元代家具出现的家具新结构是罗锅帐和霸王帐,它们既能承重,又能加强形体的牢固,兼有结构功能和装饰美化功能.第二节明清时期的家具设计明清家具包括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一般来讲,“明式家具”是指从明中后期(嘉靖、万历),至清初(康熙)之前生产的以黄花梨、紫檀木等硬木材料制作的,还包括楠木、榉木、榆木、等柴木制作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强调的是一段历史时期,自成体系的家具样式风格,时间上跨越明清两朝。有三处主要产地: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民间生产中心苏州与广州。但主要产地是在苏南,所以有人称明式家具为“苏式”家具。它们都以优质木材为主要用材,改变了传统家具中长期使用漆饰加工的制作方法,代表了我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与明式家具的概念一样,清式家具也是以风格式样为定义的。时间上是指清代雍正、乾隆以及之后用红木为代表制作的优质实木家具。客观上,清式家具是满汉文化、中西文化合壁的结晶。当时家具生产的中心从苏州开始转向广州。广州是清政府南方的贸易大港,那里不仅是家具原材料的供销渠道,而且也是家具贸易的窗口。以广式家具为代表的清代家具受到雕琢细腻、浪漫自由的巴洛克风格家具及纤细精巧、华贵柔媚的洛可可风格家具的影响,彻底改变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