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0年01月21日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一、战略篇1宏观背景都市圈是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间竞争与协作组织形式。武汉处于我国南北大通道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交叉点,区位优势突出。以武汉为核心构建都市圈,不仅是武汉以及湖北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及国家城市体系结构的优化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武汉都市圈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区位图黄冈处于武汉都市圈城市体系中,必须站在全局高度,调整自身的发展定位、积极参与武汉都市圈的构建,实现区域联动,促进自身发展。2黄冈在武汉都市圈的定位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总体呈现为大“十”字结构。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分析图黄冈处于武汉都市圈的“第二重心”区位以及汉鄂黄黄发展轴的主轴区位,并与鄂州、黄石一起共同构成武汉都市圈“大十字”结构的东部城市密集区。在武汉都市圈东部城市群中,黄冈所辖人口最多、版图面积最大,能够带动的县市最多,是东部城市密集区中具有极大开发潜力和极高带动效应的重要的地区增长极。3总体发展目标依据上述定位,总体发展目标确定为:积极参与武汉都市圈的构建,加强与武汉及周边城市的联系与协作,共同打造武汉都市圈的“第二重心”。4黄冈市城市性质以黄冈市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为依据,城市性质初步拟订为:武汉都市圈第二重心区位和沿江发展轴的重要节点,都市圈城市协作与联动的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以食品、医药、纺织等为主的地区性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现状问题5.1产业经济黄冈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总体特征是市域和市区发展水平双低。黄冈市市区经济总量低,产业高度低,而市域面积大、人口多。市区现状发展水平及模式难以带动整个市域经济发展。5.2城市体系现状城市体系总体是一个松散、欠发育的结构,以农业生产力为依据的城镇体系的原始形态不利于现代生产方式的培育。这与黄冈在武汉都市圈层面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5.3基础设施黄冈未来发展必须要加强与中心城市武汉的联系,而交通体系与城市发展要求不协调,基础设施支撑乏力。6对策(1)构建开放型的产业体系:努力成为武汉及外来经济辐射的承接地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构建高级化的城市体系:改变城镇体系的原始形态,以武汉都市圈为依据,建立新结构体系。城市体系的重心向上调整,体系结构向高等级化调整;黄冈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构建(3)建立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以城市发展方向为依据调整交通体系i.在唐家渡位置建跨江大桥或隧道,缩短与武汉的空间距离。ii.改造扩建港口设施,充分发掘水运潜能。1.1城镇体系新结构构建——“一核2轴2点”结构(122结构)以新的生产力为依据,未来市域空间结构在三个层面进行引导:(1)高位核心集聚结构:人口和经济要素的主要集聚核心,占据最优区位。(2)中位辅助结构:人口和经济要素的辅助集聚体系,依托一系列次级优势区位形成辅助结构体系。(3)低位基础结构:以农业生产为依据的均布结构体系;上述(1)和(2)形成新结构体系,整体结构的重心将摆脱低位结构的束缚,向高级化方向进化。经分析综合,具体结构形式形成“1核2轴2点”形式:“1核”指一个集聚核:选择“黄冈-团风-散花”为核心区位。“2轴”指两条发展轴(黄州-黄梅轴;黄州-团风-罗田-英山轴)“2点”指两个城市节点:麻城和红安。市域城镇体系整体空间结构、职能结构及体系结构如下2表:表1:黄冈市域空间组织结构及只能结构表注:本研究不采用传统城镇体系的结构模式。某些规模很小的城镇按传统方法只能属于低级层面,这不利于新结构的构建。表2:黄冈市域城市体系组织结构表6.1人口与城市化6.1.1市域总人口预测2003年底市域总人口724.7万人,预测2020年为750万,总量增长不大。6.1.2城市化水平预测2003年黄冈市域城市化水平23.6%。未来市域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30%;(2)起飞阶段:按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的快速发展速度,规划期内城市化水平将达到约50%。(3)终极水平达到约80%。则终极城市人口约为600万,规划期内达到约375万。6.1.3核心区(黄州区+团风+散花)城市人口预测根据对都市圈结构的专题分析,黄州区将和团风县、浠水散花镇共同组成市域城镇体系的核心集聚区。规划期内核心区域的城市人口约为100万,远景达到200-300万。按现有规模及在城市体系中的重要性,核心区城市人口分解如下:黄州60万;团风30万;散花10万。二、规划篇1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与城市布局1.1方案一:四个生长点,弓箭型结构(一)发展方向方案1结构规划图以市中心为核心,以唐家渡大桥、鄂黄大桥、火车站、南湖为4个生长点,形成城市总体布局的弓箭型结构。唐家渡大桥直接与316国道对接,极大地缩短与武汉的空间距离,是黄冈与武汉都市圈的重要对接点。鄂黄大桥是黄冈与鄂州、黄石的重要联结点。火车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布局的重要结构点。南湖为黄冈与市域南部各县市联系的重要节点。(1)总体布局总体布局结构为:四个产业区+中心生活区。四个产业区为:唐家渡产业区、东西湖产业区(鄂黄大桥)、杨鹰岭产业区(火车站)、南湖产业区。其中唐家渡因区位条件提升,原规划的火电厂移至火车站组团。(2)对外交通建议阿深高速改线至唐家渡跨江,建设唐家渡大桥,对都市圈的发展具有全局意义。建议铁路站场提高级别。完善港口码头设施,提高水运能力。(3)用地规模用地规模约70平方公里,人均117平方米。1.2方案二:“鄂黄大桥——唐家渡”带型结构(1)发展方向由现状建成区沿江向北拓展,呈沿江带状发展趋势。本方案的前提为唐家渡大桥长江大桥的建设,通过建设唐家渡长江大桥,直接与对岸316国道对接,缩短与武汉的空间距离。因黄冈市未来的主要经济流向将是武汉市。唐家渡长江大桥的建设,必将带动唐家渡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增长点。从而拉大城市框架,形成带状发展的态势。火车站组团距离城区较远,同时发展用地受一定的地形条件限制,因此不作重点发展方向考虑。南湖组团已有一定的高等院校建设基础,作为独立的高教组团进行发展。(2)总体布局总体布局结构为:一个中心生活区+两个工业片区+两个独立组团。中心生活区由现有城市生活区向北拓展,城市新区行政、商业中心,老城商业中心以及北部新的生活区中心形成三个公共服务中心,并由临街商业连接,构成“之”字型公共服务轴带。明珠大道东侧,江北一级公路连接线以北地区,作为文化教育中心。两个工业片区分别为现有的东湖、西湖工业园以及唐家渡工业片区。东、西湖工业园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濒临城市景观水体遗爱湖,因此主要安排一类工业用地。唐家渡片区在唐家渡大桥长江大桥后,并由较好的港口条件,交通区位优越,将是城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工业以二三类工业为主,同时安排一定的物流仓储用地,规划中的黄冈火电厂安排在此片区。考虑此片区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但与市区有一定的距离,通过防护绿带的隔离,可以避免工业对城市居住生活用地的干扰。两个独立组团分别为火车站组团和南湖组团。火车站组团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已发展物流、商贸业为主,并安排有一定的工业用地。南湖组团为高教组团,与城市新区文教中心呼应。(3)对外交通建议106国道改线至唐家渡跨江,建设唐家渡大桥,解决106国道穿越市区的问题,并带动唐家渡片区的发展。将新港路与至团风的公路连接。将黄州大道改线,作为唐家渡工业区与主城区连接的城市干道。建设唐家渡港口,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水运枢纽。(4)用地规模用地规模约68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3平方米。方案2结构规划图1.3方案三:“鄂黄大桥——南湖”双组团结构(1)发展方向鄂黄大桥是未来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生长点,其周边用地是城市发展的桥头堡。以遗爱湖及南湖教育组团为核心,在鄂黄大桥两侧形成两个城市生长核,绵延成片。在核心外围各形成商业、教育、居住、绿化等圈层,故谓之双核、双圈层结构。推动城市向东发展。此外火车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城市发展组团,是城市布局的重要结构点。(2)总体布局总体布局结构为:两个核心圈层组团+火车站组团。两个核心圈层组团:1、依托老城区的遗爱湖核心组团;2、依托原高校教育组团的南湖核心组团。火车站组团空间布局意义在于拉开城市用地的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潜力。(3)对外交通鄂黄大桥是城市陆路对外交通的窗口。建议铁路站场提高级别。完善港口码头设施,提高水运能力。(4)用地规模用地规模约68.2平方公里,人均113.7平方米。方案2结构规划图2市域交通体系规划2.1市域综合交通现状及问题1)由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构成的公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公路密度南部沿江地区较高,北部山区较低。2)铁路的利用效率不高。黄冈市境内有国家干线铁路京九铁路经过,但目前铁路的客货运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铁路设施的优势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3)水上运输潜力亟待发掘。黄冈市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农产品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需要大运量运输的资源,对水上运输有着极大的潜在需求。但目前黄冈市的水上运输发展较为迟缓,港口码头规模较小、设施陈旧,水上运输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发掘。4)综合交通衔接体系有待改善。黄冈市铁路以及水上运输效率不高,这一方面与黄冈市整体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对外交通运输需求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黄冈市各交通运输系统间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使各类型运输设施充分发挥作用。黄冈市域综合交通现状图2.2.1市域对外交通通道规划与建设1)完善高速公路网:积极配合武英、金麻、阿深高速公路的建设,构成连接黄冈与武汉、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高速公路交通通道。使黄冈“承东启西、纵贯南北海”的区位优势得以充分体现。2)提升国道等级:提升318国道、106国道道路等级为一级,建设红安至武汉的一级公路,加强各市县与武汉市的快速交通联系。3)局部线型调整与关键点衔接:考虑唐家渡长江大桥的建设,并结合其进行106国道改线,将106国道与316国道连接,一方面进一步改善黄冈市区与武汉市区的交通联系,另一方面解决106国道穿越黄冈市区的矛盾。黄冈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2.2市域交通体系规划2.3.1区域重要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1)黄州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黄州区为区域重要交通枢纽城市,通过对现有站场的改扩建、物流设施的建设、对港口码头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加强主要交通设施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形成市域内的交通运输中心。2)麻城铁路、公路交通枢纽:麻城市将有京九和沪蓉两条干道铁路通过,并有主要站场设置;同时阿深高速公路和金麻高速公路也在麻城附近汇合,因此,麻城市的交通区位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作为黄冈市北部的重要城市,麻城市作为北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的地位应当得以明确,并加强建设。3)武穴航运枢纽:武穴市拥有黄冈市最优越的港口建设条件,是黄冈市发展水上运输、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节点,应将武穴市定位为区域航运枢纽。2.3.2市域快速公路体系规划与建设通过快速公路体系建设,实现各地区与主要交通枢纽、重点经济发展区域的快速联系,主要的建设措施有:1)提升南部省道等级:改造黄梅县至浠水县间省道为一级公路,建设浠水与江北一级公路的连接线,以加强黄冈市区域南部市县间的交通联系,并作为南部旅游通道。2)提升红安至宋埠省道等级:改造红安县与宋埠镇间省道为一级公路,加强红安县与黄冈市以及麻城市间的交通联系。3)提升麻城省道等级:改造麻城经大崎至318国道间省道为一级公路,改善麻城与黄冈市区以及罗田、英山等县的交通。4)建设北部旅游通道:建设由红安县七里坪镇经麻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至318国道,以及胜利镇经薄刀锋森林公园、九资河镇、天堂寨森林公园、林盘地镇至桃花山庄森林公园的二级公路,形成黄冈北部旅游通道。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