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祈年殿天坛位于我国首都北京,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祈年殿殿内28根大柱的寓意:•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彩绘金碧辉煌的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童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祈年殿宝顶天坛祈年殿最上层屋顶上段覆盖原杏黄色鎏金宝顶尺度较大,宝顶总高约6米,直径约3米,顶部平面部分可供四人围坐打扑克。巨大的宝顶给祈年殿建筑增添了高大雄伟感和神秘感屋瓦的色彩•祈年殿的屋顶为三重檐,顶上覆盖蓝色的琉璃瓦。明代最初建成的祈年殿三层并非采用统一的•蓝色琉璃瓦,而是由上到下依次为绿,黄,蓝,象征着天地万物,后来在清乾隆年间将屋瓦改为统一的蓝色。蓝色的琉璃瓦是天的象征,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天的虔诚之心。北京天坛祈年殿圆形汉白玉台基北京天坛祈年殿汉白玉栏杆上的雕刻天坛祈年殿顶部外面细节•祈年殿从石雕件来讲:上层石栏望柱饰“盘龙”;中层石栏望柱饰“凤”;下层石栏望柱饰“朵云”。祈年殿内外檐均饰“龙凤和玺彩画,金龙飞舞,彩凤翩翩”。祈年殿藻井的正中同样有金色龙凤雕饰。龙饰瓦当和滴水•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因此,•龙的形象在我国传统皇家建筑中•最为常见。图中的琉璃瓦当和滴水•上均采用龙的形象作为装饰,整体•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气势。祈年殿梁架之藻井•圆形藻井与祈年殿外部屋顶的圆形造型•相互呼应,藻井中的斗拱层层递进,•最上部穹顶中心饰有龙凤浮雕图案,•并全部贴金处理,在青绿色的色调中显得尤为突出。天坛祈年殿内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是清王朝举行祈谷典礼的神殿,是祈谷坛的中心建筑。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殿周围设置格扇门,中间放一个长案、一把皇座和一架围屏,内放神祗牌位。东面设两套屏风,大椅、长桌、供奉帝王先祖。北京天坛祈年殿以及它的配殿抬梁式大殿梁架剖视图•下檐额枋上安装五踩斗栱,中檐为七踩斗栱,上檐为九踩斗栱。斗栱出跳随檐的升高而逐层加高,层次明朗突出。上层圆顶部分,先在4根盘龙金柱上作四方形梁架,再在抹角梁处架童柱和梁架,然后在上面安上弯曲的檩枋垫板,铺上椽板简瓦,形成一个圆形殿顶祈年殿是中国古代木结构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他精妙的建筑构思,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每一位参观者都得到了美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