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本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的历史展演变过程,阐述了宋朝在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措施,重点是宋代如何加强君主专制,加强中朵集权。同时介绍了宋代中期出现问题后,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唯物史观】通过对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知道宋朝建立的时间,理解南宋与北宋的划分。【史料实证】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家国情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重点: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难点:中央集权的原因提前预习课本的相关内容,针对课本中的一些问题,学生自己先去思考,课堂上进行讨论。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措,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1.地方: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级官吏则称“判XX事”。以州为标准单位,多称“知X州军州事”。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除知州外,每州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牵掣一下知州的权力。2.中央: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设“参知政事”(副丞相);分散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史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总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二、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中期,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即所谓的三冗。其中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岁币,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消弱武将的兵权,使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因此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局面。(1)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增加(2)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乱(3)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三、王安石变法一、背景(一)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造成“积贫”“积弱”的现象,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1、“冗官”现象;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互相牵制;扩大科举取士人数;恩荫赏赐;结果造成官员人数大增,官僚机构庞大臃肿;2、“冗兵”现象;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为集中军权,扩大禁军数量;为对付辽、西夏在边境大量屯兵,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3、“冗费”现象;冗兵、冗官;大兴土木;向辽、西夏交纳“岁币”“三冗”现象造成财政入不敷出,出现财政危机,导致积贫现象;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战斗力下降,造成积弱现象;(二)宋朝土地兼并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边疆危机严重;(三)庆历新政的失败;(四)王安石个人作用,并且有大无畏的变法精神;(五)宋神宗的支持二、内容1067年,年方二十的宋神宗即位,决心变法,1070年底,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面推行变法。变法主要分为理财、强兵、科举和学校三个方面。(一)指导思想:理财富国(积极开源)(二)目的:解决财政危机,增加收入,巩固统治;(三)措施和成效:1、理财富国:“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1)均输法:①内容: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就近统一收购和运输。②影响:积极:A、协调了政府采购物资,减少了国家开支;B、减轻了百姓负担;C、增加财政收入;D、限制大商人囤积货物控制市场消极:均输法利用国家行政权利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2)市易法:①内容:设立市易务,出钱购买滞销货物,市场短缺再卖出;②影响: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稳定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青苗法:①内容: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并加收利息;②影响:A、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又增加了财政收入;B、一些地方强制农民借贷,利息较高,增加农民负担。(4)募役(免役)法:①内容: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②影响:A、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B、募役法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5)农田水利法:①内容:鼓励各地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从而防止地主豪强对水利等的垄断。②影响:A、促进了水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B、增加了农民的负担(6)方田均税法:①内容: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的贫瘠收税;②影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财政收入;也部分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但没有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2、强兵方面:(1)将兵法:①内容: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废除更戍法;②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保甲法:①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时练兵、生产,战时编入军队。②影响:A、保证兵源,提高战斗力;减少养兵费用,减轻财政负担;B、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防范农民反抗。(3)保马法:①内容:官马由农户保养②影响:减少政府支出,降低马的死亡率;(4)军器监:①内容: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②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武器的质量3、在科举和学校方面(取士之法):(1)目的:选拔人才为变法服务,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2)措施:①改革科举制: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侧重文字雕琢和词句背诵的诗赋取士的旧制,改以要求联系实际、有利于选拔实用人才的经义策论取士;②改革学校制度:A增加太学生的名额,并且根据学习成绩来选拔人才;B同时又设置了许多的专科学校,培养改革所需要的各种人才;C编纂教材,作为考试依据(3)影响:发展了教育,使变法思想得以传播,选拔了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三、性质:地主阶级为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以挽救专制统治的改革运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四、结果:变法取得一定成效,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变法失败;五、失败原因: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阻力大)2、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利用国家行政权力积累财富,违背经济发展规律。3、变法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4、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决心动摇,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5、王的性格偏执、自傲;根本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剥削制度,没有根本解决社会问题(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六、变法的评价(一)进步性(影响)1、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缓和了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提升了军队战斗力,积贫积弱现象有所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是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二)局限性:1、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2、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利用国家行政权力积累财富,违背经济发展规律。3、变法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对宋代维护统治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解,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与影响。理解其变法的实质。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阅读材料能力的培训。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